通訊員 譚媛 陳純
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將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醫學技術深度融合,成為提升醫療水平的重要命題。岳陽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以“理論互鑒、技術互補、路徑創新”為核心理念,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新路徑。
作為岳陽市危急重癥救治中心的核心支撐,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在岳陽地區率先開展多模式術后鎮痛、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聯合喉罩麻醉技術。困難氣管插管、呼吸機的使用、危重病人監護與搶救、心肺腦復蘇等醫療技術在湘北地區走在同行前列。構建的“零延遲響應”急救體系屢創生命奇跡,這里上演著日均30余臺生死時速,年完成手術超萬臺,其中3、4級手術達4000多臺次。創下從新生兒到105歲高齡患者的安全麻醉記錄,成為區域醫療創新的標桿。
科技賦能 打造湘北醫療高地的硬核實力
步入岳陽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4000平方米的科室規模,擁有住院手術間15間,門診手術室3間,DSA雜交手術室2間,數字一體化手術間1間,構成精密矩陣。科室配備有德爾格麻醉機、日本光電監護儀、索羅聲進口超聲機、纖維支氣管鏡、可視喉鏡、麻醉深度監測及BIS監測、4k高清腹腔鏡、荷蘭飛利浦Azurion 7 M20數字血管造影機(DSA)、電子顯微鏡、小c型臂、德國max more椎間孔鏡、高端手術電子顯微鏡、前列腺等離子電切鏡、宮腔鏡、胸腔鏡、關節鏡、膽道鏡等先進設備120余臺,為復雜手術提供硬件保障。
中西合璧 打造高質高效圍術期平臺
“我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中西醫的深度融合。”該院麻醉手術部主任洪波介紹,麻醉手術部配備有一支由2名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護師等59人組成的技術團隊。科室將中醫“辨證施治”與西醫ERAS加速康復理念結合,構建起“調氣-鎮痛-促愈”三位一體的圍術期管理模式。不僅在中西醫結合理論上有著深厚的見解,在實際操作中更有深度融合和高超的技藝。
術前辨證定策略——通過舌診、脈診評估患者氣血狀態,針對陽虛體質患者增加術區艾灸預熱,氣滯血瘀型患者輔以活血化瘀中藥干預,使術后惡心嘔吐發生率從18%降至9%;
術中針灸控應激——全麻手術中,電針刺激合谷、內關穴調控神經內分泌,使丙泊酚用量減少30%,患者蘇醒時間縮短20%;
術后協同鎮痛——采用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穴,聯合患者自控鎮痛泵(PCIA),使阿片類藥物需求下降40%。
中醫的全局性干預與西醫的精準化調控有機結合,顯著改善了圍術期的安全性與舒適度。不僅減少西藥毒副作用、加速功能康復,還降低了醫療成本,為區域性中西醫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板。
“零延遲響應”急救體系 屢創生命奇跡
“嘀——”監護儀的警報聲刺破手術室的寧靜,無影燈下,32歲的產婦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剖宮產術中的突發大出血讓生命懸于一線。麻醉團隊瞬間進入戰斗狀態:3分鐘內啟動大量輸血方案,床旁TEG監測精準調控凝血功能,自體血回輸技術將800毫升濃縮紅細胞重新注入患者體內……歷經3小時鏖戰,出血量從3500毫升降至1200毫升,子宮得以保全,母子平安。
“我們搶出的每一秒都是黃金救援時間。”岳陽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以“零延遲響應”為生命護航坐標,建立“一鍵啟動”機制,將急診介入手術時間縮短40%,決策-干預鏈條壓縮至15分鐘;構建了快捷、高效的生命綠色通道。超聲引導精準麻醉使困難氣道處置成功率提升至98%,自體血回輸技術為大出血患者節約60%異體血需求;同時,與急診科、心內科建立“先處置后補流程”機制,卒中患者DNT(入院至溶栓)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大大提高了救治時間。
從“保命”到“優效”,從“救治”到“促愈”,當中醫的整體觀照進西醫的精準醫學,患者收獲的是更安全、更舒適、更具人文溫度的醫療體驗。岳陽市中醫醫院麻醉手術部用科技突破生命極限,以人文溫暖醫患心靈,在洞庭湖畔書寫著現代醫學的東方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