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嬌
沿湖村村貌。受訪者供圖
“五一”假期,沿湖村又要熱鬧了。這個坐落在江蘇揚州邵伯湖畔的小漁村,去年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高達3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83萬元。誰能想到,20多年前,它還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漁花子村”。
沿湖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寶年過半百。據其回憶,上世紀末,村民們以船為家,家家戶戶蝸居在10平方米的船艙內,靠捕魚養家糊口。
1992年中專畢業后,劉德寶原本在江蘇油田找到一份穩定工作。老支書金光找到他,“我們村要改變,就要有知識、有思想的年輕人,村里需要你!”這一留,劉德寶便再也沒有離開過。
2004年,劉德寶成為沿湖村村支書。那時候,村里“一窮二亂人心散”,村集體只有72畝旱地,還有20萬元外債。怎么辦?劉德寶帶頭鉆船艙,跑田頭,經過1個月挨家挨戶地調研,村里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統思想”。村兩委班子去別處學習取經,落實基層民主,大大小小的事項都由村民代表投票決定。也就是從那時起,1600多位村民開始逐漸認同這個集體。
劉德寶家留下來的漁船。人民網 周夢嬌攝
人心齊了,第二步是“建住處”,解決漁民上岸的安家問題。
2007年,沿湖村啟動填塘整地,劉德寶率先讓出自家承包的兩個水塘。他還從弟弟、岳父等人著手動員,一家家勸說,村民們陸續參與進來,一家家住上了新居。
“最后一批89戶漁民上岸那天,是2020年10月10日?!眲⒌聦毲宄赜浀眠@一天,沿湖村先后320戶漁民搬進“新漁小區”,徹底告別了“以船為家”的生活。
在造地蓋房的同時,傳統漁業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2016年到2020年,沿湖村響應政策退掉了1.29萬畝的水產養殖、257戶的湖區捕撈。祖祖輩輩的漁民不打魚、不養魚了還能做什么,轉型發展鄉村旅游便是第三步。
“漁家人還得吃漁家飯,不過要換個吃法!”在一次村集體會上,劉德寶說,村里的先輩來自五湖四海,飯桌上的豆腐圓、鍋巴魚、漁家三寶等都是土特產,“我們不如把各樣式的漁家美食端上餐桌,讓游客吃個稀罕!”
說干就干。2011年,村里辦起了首屆沿湖村漁民文化美食節,36道漁家船菜幾乎“鮮”掉了一眾食客的舌頭。2014年,村干部挨家挨戶跑了3個月,整理出數萬字的漁技、漁歌、漁俗等“漁文化”材料。最近幾年,走出漁村的年輕人陸續回來,在家鄉開起了漁主題民宿、漁家樂、咖啡店,倪傳雪就是其中一位。
“我是在漁船上長大的,看到村里‘漁文化’旅游發展得這么好,我回來后做起蓮子手串?!蹦邆餮┻€經常參加村里舉辦的專家講座,“彌補下小時候‘船上讀書難’的遺憾”。
如今的沿湖村,村集體擁有2家旅游公司,建成了15家漁家樂、8家民宿,設立了漁家學堂、漁文化博覽館,先后獲評“國家級最美漁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特色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