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批12家未來技術學院之一
一流的學科平臺
跨學科導師制度
校企聯合實踐課程
豐富的海外學習和交流機會
首屆畢業生(2021級)深造率83%+
@2025屆高考生
歡迎報考
華南理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歡迎報考
預見未來
定義未來
創造未來
NO.1
學院簡介
未來技術學院成立于2021年,是教育部發文公示的全國首批12家未來技術學院之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學院堅持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師資引育,追求學術創新,重點建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個本科專業,并于2024年9月獲批“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相關專業已形成“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貫通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學院建設歷程
NO.1
全鏈條師資矩陣,領航學術前沿
學院面向全球引育一流教學科研團隊,形成了一支涵蓋全職師資、協同師資、海外師資、產業師資等產學研全鏈條隊伍,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國際化視野卓越。
全職師資:專任教師平均年齡38歲,新進全職教師100%擁有海外教育及科研經歷,畢業于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紐約大學布法羅分校、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內外知名學府。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5人,高層次人才占比60% 。
匯聚年輕化、國際化、高層次人才,為教學和科研注入活力
協同師資:學院立足產學融合,設置兼職教授、產業導師等多靈活渠道引進高層次人才,從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鵬城實驗室、騰訊等知名研究機構和企業遴選聘用15人為學院兼職教授。其中包括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1人、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和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2人。
NO.2
一流學科平臺,賦能科研創新
學院圍繞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和跨學科交叉領域搭建學科平臺,創建未來技術交叉前沿研究院,與鵬城實驗室共建華南理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華鵬未來學院)?,F已構建1個國家級、4個省部級以及多個校級、院級科研平臺。
學院依托學科平臺、一級學科建設點,聚焦主動健康與低碳能源兩個方向,布局數字人與未來生活、數字基建與未來社會兩條研究主線,建成“主動健康”“數基生命”“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碳能源”等科研團隊,開展高水平學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NO.3
高端科研教學環境,助力創新實踐
學院積極打造高端的科研和教學實驗環境,配置了90余臺高精尖科研設備,共計投入經費3億元。
學院設有多個前沿科研實驗室,如人工智能實驗室、大數據綜合實訓室、人機交互實驗室等,為學生科研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設備支持。在這里,學生可以深度參與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在實踐中提升學術能力,發表高水平論文,夯實科研基礎。
相關科研平臺和實驗室
為學生科研和實踐提供支持
NO.2
招生專業
人工智能
(專業代碼:080717T)
專業簡介
該專業綜合了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等多學科知識,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歷史機遇和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引領,突出智能硬件與學科交叉特色,重點關注于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致力于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的人工智能復合型高級領軍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
包括人工智能導論、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機器學習、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深度學習與計算機視覺、3D視覺智能技術、人工智能系統綜合設計、大語言模型與人工智能工程設計。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專業代碼:080910T)
專業簡介
該專業綜合了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統計學等多學科知識,以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引領,突出算法與大數據應用特色,重點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科學研究方法,具有應用大數據技術理論和方法進行數據建模和高效分析與處理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的綜合能力,具有源頭創新和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潛質,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
核心課程
包括大數據導論、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計算機與軟件工程概論、云計算與大數據平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
NO.3
學生培養
學院貫徹“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理念,創新構建“1+N+X”人才培養路徑。針對未來知識和需求的雙盲挑戰,探索引領未來的人才培養體系,引導學生不斷加強跨學科素養、錘煉跨系統能力、強化引領者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從而形成創造力。
培養路徑
NO.1
1+N多學科交叉
?以多元交叉融合,加強跨學科素養
跨學科培養方案: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打破學科壁壘,開設涵蓋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生物醫學等多領域的前沿課程。
跨學科導師制度:為學生全員配備45位來自校內不同學院的專業教師作為學業導師,在學習、科研等方面提供精心輔導。
項目教學驅動:項目制教學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學生在項目中鍛煉實踐能力,提升解決復雜問題的水平。
以《工程導論實踐I》課程為例:課程組教師均為同學們的學業導師,他們設計出包括情感計算、智慧能源、智能硬件等國際前沿課題,引導學生提前接觸交叉學科方向。
(學生測試醫療AI模型/ 調試模擬駕駛)
NO.2
1+N跨系統融合
?以科教融匯、校企協同,錘煉跨系統能力
產學融合培養平臺:與多家人工智能頂級企業和研究院(鵬城實驗室、琶洲實驗室、廣東省智能院等)深度合作,建立了一批校企、政校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和就業等全方位支持。
(百度松果人才培養實踐基地)
(無錫實習實踐基地)
校企聯合實踐課程:由企業工程師與學院教師共同授課,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其中2門校企課程獲批省級一流課程。
NO.3
培養面向未來的X引領者意識
?強化創新思維,培育全球視野
設計思維引領:開設《人工智能系統綜合設計》《大語言模型與人工智能工程設計》《設計思維創新與實踐》等課程,培養學生系統思維與創新能力,教導學生從用戶需求出發,運用創新方法解決復雜問題。
“在地國際化”理念:融合世界先進教育理念,引進全球優質資源,建立海外聯合課程體系。通過寒暑期小學期、海外名師課堂和全球勝任力課堂等形式,促進學生跨文化學術交流能力與全球視野培養。三年多來舉辦50+場高水平講座(牛津、MIT、劍橋等頂尖學者主講),學生在地享受國際一流教育資源。
多元國際交流:為學生提供豐富海外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伯明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等名校開展合作,建立了訪學、學期交換、暑期交流、學位項目等形式的國際交流項目。學院2024年派出和接收學生人數共計55人次 ,新國大311本碩項目錄取人數全校第一。
NO.4
培養成效
建設三年多以來,學院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在學生競賽、科研成果、深造、就業等多個維度取得突破:
NO.1
以賽促學,佳績頻傳
? 學生在國際級、國家級競賽中創出佳績。2023年-2024年,累計獲獎700+項,生均競賽獲獎人次連續兩年全校第一。
NO.2
探索科研,成果豐碩
? 以本科視角探索科研,從課堂到實驗室,以問題驅動探索,培養卓越科研能力。2024年,本科生生均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全校第一。
NO.3
學生深造,前景廣闊
? 截至目前,首屆畢業生(2021級)深造率83%+,從國內頂尖高校到海外知名學府,開啟學術新征程。
? 就業:多名學生已獲得騰訊、京東等知名企業offer。
NO.5
報考信息
報考信息 綜合評價招生
2025年,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將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五省市繼續實施綜合評價招生,采用基于高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招生錄取,即“高考成績(60%)、學校考核成績(30%)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10%)”(簡稱“631”)。
報名流程和鏈接
招生咨詢
??聯系人:黃老師
??電話:020-81181683
學院招生QQ咨詢群
歡迎報考未來技術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 學生記者團
信息來源:未來技術學院
微信編輯:徐莎莎 鮑恩
初審:冀早早
二審:盧慶雷
終審:鄒浩
華工原創,版權所有
若需轉載,敬請聯絡
郵箱:hgxcb@scut.edu.cn
“分享”“點贊”“在看”,記得一鍵三連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