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酒飲、香氛、胸針、音樂、沙龍……這里的一切,都有著白玉蘭的印記。借著上海國際花展舉辦及徐匯區分會場開幕的契機,“上海白玉蘭文化客廳”首發儀式昨天在襄陽公園舉行,并于衡山路上的“一尺花園·香樟花園店”舉行了首場活動。新民晚報記者獲悉,目前上海共有12個白玉蘭文化客廳點位,今后除了“五感式沉浸體驗”,各座客廳將不定期舉辦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
沉浸式感受音樂與花香交融
昨晚,夜色溫柔浸染衡復風貌區的百年梧桐,光影在老洋房的紅瓦粉墻間流轉。一場交織著花香、樂韻與城市記憶的“2025上海白玉蘭文化客廳首場音樂沙龍品鑒會”在一尺花園·香樟花園店啟幕。在這個今年剛被評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的“衡復音樂街區”內,音樂與鮮花完美交融,共同訴說著城市的文化脈絡和歷史積淀。
雖過了白玉蘭的花期,但“客廳”內隨處可見白玉蘭的“身影”——專門定制的白玉蘭模具,為咖啡撒上了白玉蘭花形的可可粉。特調的白玉蘭味酒,將白玉蘭花香和蘋果香氣作為風味靈感。在首屆白玉蘭文化節“上海味道”評選中由近10萬市民投票評出的兩款金獎香氛“玉蘭情愫”和“玉蘭晨曦”,經擴香石的擴香,氤氳出淡雅香氣。就連客廳內的書籍,也都是各類“白玉蘭獎”獲獎者的相關作品。
通過文化客廳打造美育平臺
新民晚報記者獲悉,昨晚的首場活動由上海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徐匯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主辦,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青年音樂家分會、一尺花園及夢享聯合智庫匠心承辦,并得到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與上海音樂家協會電子鍵盤專業委員會的鼎力支持。
活動中,融入“嗅、味、觸、觀、聽”的五感沉浸式體驗成為亮點。無論是白玉蘭香氛,還是白玉蘭特色美食,抑或白玉蘭主題絨繡非遺手作展及融入白玉蘭精神的原創樂章,都是市花文化價值的體現。今后,“五感沉浸式體驗”有望成為白玉蘭文化客廳的“標配”。同時,各座客廳也將結合各自的特色和定位,不定期舉辦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
“我們期望‘上海白玉蘭文化客廳’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能激發情感共鳴、促進文化認同的城市美育平臺,”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讓市花文化可感、可知、可親,從而真正賦能‘市花經濟’,并以美育人,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與生活品質。”一尺花園合伙人計玲君則認為:“歷史建筑的真正價值在于被持續地、有意義地使用。通過引入高品質、創新性的文化內容,門店將成為融合藝術與生活的文化樞紐。”
借助花展為市花提供多元場景
市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慧敏是“白玉蘭文化客廳”及白玉蘭IP系列活動的發起者之一。她告訴新民晚報記者,目前上海已有12個白玉蘭文化客廳點位,落址在古鎮、商業體、網紅鄉村打卡點、文化藝術館等,包括位于練塘古鎮有著上海最古老白玉蘭的陳云故居、中心城區弄堂工業文化的代表同樂坊、市民夜校課程受追捧的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以及一尺花園、汪怡記、The Boxx等商業空間。
“白玉蘭文化客廳是今年白玉蘭文化推廣中的重點項目,通過‘白玉蘭+’的模式,希望解決市花的三個痛點——花期短、能見度低、市民知曉度不夠,讓白玉蘭在花期之外有更多機會和空間展示出來。”王慧敏說。
而選擇此次上海國際花展之際啟動“上海白玉蘭文化客廳”首場活動,也是希望借花展為白玉蘭相關產業鏈提供展示與消費的多元場景。作為大型公共活動,上海國際花展具有吸引國內外游客的潛力,而通過“文化客廳”串聯起文化空間與消費場景,可以延伸其文化生命力,放大白玉蘭的社會與經濟價值,由此強化城市文化符號,增強市民的認同感。
原標題:《“五感式”體驗花香,上海首個白玉蘭文化客廳發布,借花展為市花提供多元場景》
欄目編輯:裘穎瓊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圖片來源:金旻矣 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金旻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