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座買美容電器,在箱根泡溫泉住老牌旅館——如果你也曾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旅游分享,大概能感受到,如今的中國年輕游客的“赴日消費圖鑒”正在悄然變化。
根據日本觀光廳近日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訪日外國人消費動向調查(初步報告)》,今年1月至3月間,訪日游客在日本共消費了2.27萬億日元,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貢獻了約5443億日元,占比24%!
這不僅顯示出中國游客在疫情后的強勁回歸,更特別的是,中國人仍是“買買買”方面的主力軍,在購物支出上位居各國游客消費榜第一。
只是相比疫情前,中國游客的腳步不僅停留在免稅店與電器行,更踏入了日式旅館的榻榻米、走進了日式澡堂的池子里,旅游不再只是景點打卡清單的執行,而是“深度體驗”和“情緒價值”的捕捉。
28歲的李明,是一位常年關注潮流與科技的上海白領,在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擔任市場經理。這個春天,他和三位好友飛抵東京,開啟了5天的“兼容傳統與潮流”的日本之旅。
他說,“我們這一代人對日本有種天然的好感。小時候是動漫,后來是無印良品、優衣庫,再到如今的美容科技和日式民宿,感覺總有新東西吸引我們。”
在銀座,李明一行人購買了最新款的美容儀、美發器和按摩設備,總消費超過20萬日元。“這些產品在中國雖然也能買到,但款式不一定更新,而且來日本現場試用、現買現帶走,更有安全感。”李明指出日本制的美妝電器讓他覺得“技術靠譜,外觀也好看”。
行程的后半段,他們前往箱根入住了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溫泉旅館。榻榻米房間、穿浴衣泡湯、在私人包間中享用懷石料理,這一切讓他們大為驚艷。
“中國當然也有溫泉,但像日本這樣講究細節的待客方式,確實讓人舒服。”李明還把旅館的晚餐和晨間露天風呂分享到朋友圈,“留言的朋友都說我好會玩。”
旅途中他個人還為化妝品和時尚單品支出了超過15萬日元,其中不少是“日本限定款”或“無法網購到的限定版”。他笑著說:“下一次,想去京都試試穿和服。”
李明的故事來看這并非個例,觀光廳的數據顯示,如今外國游客在日本的支出已不再集中于“買東西”——雖然購物仍占29.3%的比例,但住宿(33.4%)和餐飲(22.5%)的比重正逐漸提升,說明越來越多的旅客愿意為“體驗”買單!
在不同國家游客中,也浮現出不同的消費傾向。
比如,澳大利亞游客更注重文化深度體驗,而像李明這樣的中國旅客,則更傾向于“傳統與潮流的結合”:白天沉浸在原宿街頭的時尚潮流文化中,晚上又回到傳統日式古風旅館里尋找靜謐。
這種變化,對日本旅游業者來說是一次提醒——“中國人不只是來購物的”。他們開始在內容設計上加入更多文化與情緒層面的服務,比如:帶著外國人體驗茶道、花道、甚至在溫泉旅館中加入外語導覽與文化小卡。
在談起“日式服務”的吸引力時,李明的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這里的服務,并不只是專業和高效,更像是用溫柔傳達了一種生活方式。”這或許正是日本“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待客之道)最打動人的地方——它不是規訓,而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情感傳遞。
隨著全球旅游趨勢回暖,中國游客的出境需求也逐步回升。而在選擇目的地時,像日本這樣既能提供高質量商品,又擁有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服務體驗的國家,無疑更具吸引力!
當然,若想實現從“游客數量增長”向“品牌黏性建立”的轉變,日本的旅游服務業亟需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游客的消費心理:他們早已不再只是追求性價比的買家,而是越來越重視情緒價值與文化共鳴的體驗者。
畢竟,一場“便宜”的旅行也許轉瞬即忘,而一次“讓人動心”的深度體驗,才真正能讓人念念不忘、愿意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