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jié),想起那些忙碌不休的里弄干部。從上世紀(jì)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我在街道工作了二十余載,幾乎天天要去里弄、去居委會,對他們十分熟悉。
那年頭,弄堂里沒有物業(yè)也沒有保潔員,清潔衛(wèi)生全靠街坊鄰居們的自覺參與。每逢星期四是大掃除的日子,一大早,里弄干部便在一條條弄堂里吆喝著讓居民出來打掃衛(wèi)生。他們自己更是穿著雨靴,拎著鉛桶,拿著掃帚,帶頭對角角落落開展清掃和清理:吊來井水沖刷彈硌路上的雞糞鴨糞;去老虎灶泡來開水,將窨井蓋翻開澆滅上面的蟲蛆;將居民家門口壇壇罐罐中的積水倒盡,防止滋生蚊子孑孓……弄堂里都有一只泔腳缸,是居民傾倒剩羹餿飯的地方,很是齷齪,常引來蒼蠅老鼠,里弄干部擼起袖子打掃干凈,并用滾燙的開水沖刷干凈。窨井堵塞了,他們又毫不遲疑地卷起袖管用手掏出堵塞物。
弄堂人家普遍過著生煤球爐、倒馬桶、挑水吃的生活,生煤球爐的刨花、柏油紙等時常引發(fā)火警苗子。深夜了,里弄干部肩戴紅袖章,照著電筒,手拿鐵皮喇叭,穿街走巷提醒居民“封好爐子、收好衣裳、關(guān)閉門窗、防火防盜”,一遍又一遍地叫著,還要留心是不是有人家鑰匙還插在門上。
那時候發(fā)放居民的糧票、布票、油票、糖票等都是通過里弄干部的組織發(fā)放的。提前三天,他們就挨家挨戶地去通知人家了。有的雙職工家庭無法到場,里弄干部也會受委托幫忙代領(lǐng),用一只只報紙糊成的大信封,寫好門牌號和姓名,裝進(jìn)相關(guān)人家的票證,從不會搞錯,解決了雙職工的后顧之憂。有的家庭婦女不識字,他們還在一旁幫人家清點無誤后才交給她們。有一點文化知識的里弄干部會組織弄堂里的老人成立讀報小組,每周一到兩次,讓天天圍著灶臺轉(zhuǎn)的人也能靜下心來關(guān)心國家大事,有的還會教老人認(rèn)字識字。
里弄干部為居民辦實事可謂不遺余力。有的弄堂要接水進(jìn)戶了,可好久不見施工隊進(jìn)場,里弄干部大熱天就背著水壺,帶著饅頭天天去自來水公司門口坐著,苦口婆心地央求人家早早來接水進(jìn)戶,一天不來就一天坐在人家的門口,直到施工隊開進(jìn)弄堂。
里弄干部的犧牲精神很足,責(zé)任感也強,顧大家而不顧小家。他們時常“吃飯有人等,走路有人跟,睡覺有人喊”,還要有“大學(xué)生的文化,運動員的身體,搬運工的力氣”,踏著三輪車將半夜生病的人送進(jìn)醫(yī)院。我認(rèn)識的一位楊阿姨,曾經(jīng)有一次,半夜里她將上吐下瀉的老人送到醫(yī)院陪伴至凌晨回家,又遇見夫妻鬧矛盾,女人喝了毒藥,她再次陪送進(jìn)醫(yī)院;回到家剛洗凈身上女人的嘔吐物,又遇到弄堂里有一個煤氣中毒的老人,她又踏著三輪車將老人和家屬送到醫(yī)院。這種事體在里弄干部身上是司空見慣的。
所以,弄堂里的老人與小孩見到里弄干部,都會親切地喊一聲:“阿姨、爺叔,儂辛苦了。”
原標(biāo)題:《陳建興:勞動節(jié),想起那些忙碌不休的里弄干部》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史佳林
來源:作者:陳建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