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印度評級和研究公司(Ind-Ra)發布報告,警告稱在當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即所謂的“關稅戰2.0”背景下,實施互惠性關稅政策可能進一步加重印度微型、小型及中型企業(MSMEs)所面臨的財務困境。盡管相較于而言,中型企業在財務狀況和業務恢復能力方面展現出較強韌性,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外部沖擊,但廣大中小微企業因其財務靈活性受限且管理資源相對匱乏,被認為極易受到經濟環境壓力增大及市場需求下滑的不利影響。
根據Ind-Ra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約有23%的中小微企業仍處于財務承壓狀態,相比之下,中型企業中面臨類似問題的比例僅為11%。盡管這些企業的信用狀況已大致回歸至新冠疫情前水平,但其恢復進程仍存在顯著不均衡現象。此次評估基于對1,898家中小微企業(涵蓋上市與非上市公司)以及1,055家中型企業的深入分析與評價。
分析顯示,大型企業(MC)在抵御金融沖擊方面具備更強韌性,這得益于其更優的信用指標、更順暢的資本獲取渠道以及更為穩固的經營架構。印度評級與研究機構Ind-Ra下屬公司副董事Neermoy Shah指出,中小微企業因需投入更多精力應對運營資金周轉問題,其資本支出強度通常較低,且亟需以具競爭力的利率獲得充足融資以妥善管理相關挑戰。
“此外,與大型企業不同,中小微企業多為創始人驅動型組織,往往缺乏具備專業能力的二線管理團隊,難以有效運用談判技巧與債權人、供應商及客戶進行協商。”
研究進一步表明,互惠關稅政策將對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年收入低于250億盧比、設備投資低于50億盧比的中小企業,產生中等至顯著程度的影響。
盡管疫情后中小微企業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資本投資,但投資規模仍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同時,利息覆蓋率未見明顯改善,且部分中小微企業持續處于虧損狀態,這些因素均使其更易受到外部環境波動的沖擊。
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與國際貿易環境趨緊,對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穩定性及信用資質構成顯著風險。近期由關稅政策調整引發的貿易摩擦升級事件,已對跨國供應鏈體系形成結構性沖擊。值得關注的是,美方于本月初單方面啟動的針對所謂"關稅逆差國"的互惠性關稅措施,實質上構成了對多邊貿易機制的系統性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