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柴堆里丟進了一把火,隨著“克什米爾恐襲事件”的持續發酵,印巴這對老冤家已經徹底擺開架勢,在邊境大打出手。和過往的軍事沖突不同,在此次危機中,印度直接以“斷水”等極端措施打壓巴基斯坦,這讓地區安全局勢進一步惡化。4月28日,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更是首次指控印度正在發動一場“低強度戰爭”,并稱已掌握印度計劃襲擊巴基斯坦多個城市的證據。而就在兩國關系最緊張的時候,莫迪授予了印軍“完全的自主行動權力”,這意味著面對巴基斯坦,印軍可以自己決定開不開火。
與此同時,他也表示此次槍擊事件可能引發兩國“全面戰爭”,并強調巴鐵軍隊已經全面做好準備。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印巴劍拔弩張之際,巴基斯坦多家媒體報道了“一架運-20運輸機飛往巴基斯坦南部”的新聞??梢哉f,印度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
印巴是宿敵,因為宗教、民族、主權等因素,雙方長期對立,克什米爾地區更是雙方軍事沖突的焦點。從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來看,印度顯然要強于巴基斯坦。因此,對于主動挑起爭端的印度,巴基斯坦的回應既保持了強硬姿態,也保留了克制。巴方防長阿西夫就曾表示“不想挑起沖突”,但也補充提出“若印度攻擊,反擊將更猛烈”。尤其是在事態升級后,巴方多次通過核威懾向印度施壓。從地緣政治視角看,克什米爾問題始終是印巴關系的“火藥桶”。
特別是近年來,印度通過取消該地區自治地位、加強軍事管控等舉措,持續激化矛盾,而巴基斯坦則支持當地分離勢力進行戰略牽制,此次槍擊事件也將這種代理人戰爭模式推向臨界點。在軍事部署上,印巴雙方從邊境交火到戰略物資投送,都在緊鑼密鼓地為戰爭準備。特別是印度軍方,不僅向查謨-克什米爾增派3個山地師,其戰略打擊力量“烈火-5”導彈部隊也進入待命狀態。巴方則緊急升級邊境雷達預警系統,并調整“梟龍”戰機部署至前線機場。除了常規軍事力量之外,印度和巴方均重新開放地下核設施。一旦矛盾激化到頂點,兩個核大國真有可能打開“潘多拉的魔盒”。
對于印度來說,雖然擺出了強硬的姿態,也得到了美國、以色列的軍事支持,但還是面臨外交冒險與國內壓力交織的戰略困境。一方面,莫迪急需通過外站來鞏固其“強勢反恐”的政府形象,畢竟,自2024年大選以來,印度的經濟改革步履艱難,國內矛盾持續激化。與此同時,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印度也希望借西方對華遏制的態勢,換取其對南亞擴張的默許。在這個前提下,大國的一舉一動無疑牽動著印度軍政高層的神經。
此次運-20戰機突然出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無疑引發了印度方面的焦慮。雖然說中方一直有大國擔當,從不干涉他國內政,也不參與各種局部戰爭和地區矛盾,但中巴畢竟是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對巴基斯坦在軍事、經濟、外交上的幫助有穩定的根基。正如巴鐵防長所說,一旦印度“入侵”巴基斯坦,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當然,從大局出發,中方自始至終都堅持希望通過調查和談判解決印巴爭端,呼吁雙方保持冷靜,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與此同時,聯合國安理會也已就克什米爾問題召開閉門會議。目前,在克什米爾邊境線,印巴雙方雖然保持著有限摩擦,但尚未升級到全面戰爭。有大國制衡,再疊加核威懾平衡,雙方都不愿意鋌而走險,魚死網破。
從根本來說,印巴危機本質還是“危機常態化”下的威懾競賽。巴方通過高調預警,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博取國際同情和大國支持,而印度則試圖以軍事高壓迫使巴方讓步。 2019年印巴空戰的案例歷歷在目,如今南亞上空再次彌漫硝煙氣息,各方更需保持冷靜。畢竟,威懾的真正價值不在于使用武力,而在于為外交解決創造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