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還是敲在了歐盟頭上,25%的標準適用于各種歐盟賣到美國的商品。在26日的白宮,當著眾官員和記者的面,特朗普說,歐盟占了美國便宜。
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是從特朗普口中說出的數字,雖然完全是錯誤的,但依舊符合“特氏大嘴”的一貫風格。
就在周一,同樣是在白宮的辦公室里,特朗普的對面坐著馬克龍,法國總統的態度顯得有些低沉。兩人討論的雖然不是關稅問題,但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實際上也體現在關稅層面。
圍繞加稅問題,特朗普大概率不會做出任何妥協,未來回旋的余地已經沒有了。那么歐盟方面真的就會接受特朗普的要挾嗎?接下來是否會進行反制呢?
上一周歐盟被耍過
沒有上任之前,特朗普就頻頻表態未來會針對歐盟加稅,而且態度十分的強硬。這不僅會讓外界想起20世紀30年代。
當時的歐洲,所有的規則都被德國人打破,希特勒更是讓法國戰敗投降。英國人孤身作戰的時候,法國曾經的總司令魏剛這樣評價未來說,英國就會像一只小雞一樣被希特勒擰斷脖子。
時過境遷,現在的德國成了溫順的小雞,整個歐盟實際上也是一只溫順的老母雞。面對氣勢洶洶的特朗普,歐盟的脖子好像隨時隨地也能被美國擰斷。
目前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說特朗普的招數有多高明,而是說面對歐盟,他就像曾經的希特勒那樣,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就在上一周,歐盟方面還愿意相信,在關稅問題上,美國人已經向他們作出承諾,會互降關稅,而不是單方面增加關稅。
負責貿易事務的歐盟官員,本月20號曾在華盛頓和美國的貿易官員會晤,雙方討論的就是關稅問題。
歐盟的官員認為,當時的會談具有建設性,只要能夠避免關稅,避免反制措施,就能降低不必要的痛苦。
很顯然,歐盟方面認為當時的會談極具成效,因為就在舉行會談的前兩天,特朗普在佛羅里達的家里也公開表示,在關于汽車出口的關稅問題上,美國和歐盟已經達成了一些基本意向。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特朗普的態度似乎都出現了松動,這才讓歐盟認為,在關稅問題上,特朗普不會趕盡殺絕,至少還有可談的空間。
但是僅僅過了一周的時間,特朗普還是揮舞著關稅大棒給了歐盟一棒子。歐盟徹底懵了,這種完全不按套套路出牌的博弈模式,很有希特勒的風格,雖然沒有希特勒的才華。
說到底,特朗普很多時候做出的承諾就像放屁,但是他本人并不認為這是在放屁,他還沾沾自喜,能夠把對方欺騙到。
所以,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歐盟希望和美國互降關稅實際上只是一廂情愿。
560 億被說成 3000 億
正所謂謊言被重復1000遍就能成為真理,特朗普一直在運用這個規則。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逆差明明沒有特朗普說的那么大,但是在公開場合,特朗普還是經常把3000億美元掛在嘴上。
通過這種方式,媒體也會不自覺的經常報道這一數字,從而使得特朗普的信口雌黃也能夠深入人心。
根據美國和歐盟2023年的貿易數據顯示,雙方的貿易逆差為1558億歐元,折合成美元為1686億。
而且,這種貿易逆差不僅僅是歐盟針對美國,美國在服務貿易層面對歐盟也有1126億美元的順差。也就是說,雙方都沾光,也都吃虧。
綜合來看,到最后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還是存在至少560億美元的逆差。即使存在逆差,這一規模跟特朗普所說的3000億美元也是相差甚遠的。
但現在的問題就在于,特朗普不管不顧,他說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且會不斷強化虛假的規模,同時在規則層面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更不會表現出所謂談判的誠意。
按照白宮近期給出的新決議,從4月2日開始,對各國的加稅行為將會統一進行。也就是說,從現在到4月2日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是歐盟,還是此前被針對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回旋的余地已不復存在。
你可以認為這是特朗普有意為之,目的是策略性的要求對方向他妥協。可不管對方能否妥協,特朗普這么做既打破了規則,也打破了過去默契。
在這種局面下,歐盟方面即使愿意被迫接受,但接下來肯定會采取行動,哪怕是象征性的也會反制。
ACI,給特朗普的“私人定制”
事實上,在本月初,歐盟內部就關于特朗普可能的加稅措施進行了討論。歐盟已經決定,如果美國針對歐盟的商品加稅,將會依照ACI 采取反制措施。
這是歐盟此前推出的《反脅迫工具法案》,而且這個法案就是專門給特朗普定制的,被外界稱之為火箭筒。
還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歐盟就制定了具體的法案。2023年,這一法案生效。由于拜登上臺后,美國緩和了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緊張關系,所以這項法案事實上就被擱置了起來,一直未使用。
現在特朗普果然又用關稅來要挾歐盟,歐盟方面當然不會乖乖就范,過去的這項法案自然也就能起死回生了。
具體來看,一旦歐盟反制,法律層面將允許歐盟對包括大型科技企業在內的美國服務業展開反擊報復。
因為從雙方的貿易層面來看,美國的服務業針對歐盟市場存在一定的順暢,所以歐盟也會精準打擊。
下一步,如果歐盟真的依據法案采取措施,美國的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數字領域的企業在歐盟市場將會遭遇不確定性。
所以說,這項法案就是歐盟與美國博弈的工具。之前歐盟的主要國家德國和法國,已經針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作出了回應,表示會采取反制措施。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現在歐盟內部的經濟形式也不容樂觀。雖然多數成員國支持采取報復措施,但也有國家可能會采取較為謹慎的態度。畢竟歐盟不是一個整體,有些國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不見得就會跟歐盟站在統一戰線。
因此,從特朗普的角度看,這正好為他分化歐盟提供了契機和角度。這樣一來,歐盟即便要采取反制措施,最終的力度可能也會大打折扣。
于是,在反制之外,歐盟也會在內部采取一些相應的自救措施。
購買歐洲貨
還在今年1月份,歐盟就正式宣布了一項購買歐洲貨的提案。這項提案建議,在接下來的關鍵行業以及技術層面,尤其是涉及到公共采購中,歐盟應該優先考慮從歐洲內部供貨和購買。
這個提案顯然是為了避免歐盟從美國進口過多的商品,從而在貿易戰中處在不利的位置。但是購買歐洲貨能夠達到什么程度,內部的供應是否能夠確保歐盟的需求,現在看來都還是未知數。
反過來說,如果歐盟自己供貨,實現自給自足的供應模式,那么對美國的商品就會造成沖擊。歐盟的貿易官員此前就發出過警告,針對美國的牛仔褲、花生醬、摩托車等一系列商品都會是反制目標。
也就是說,除了針對美國的這些商品加征關稅外,歐盟在接下來也可以徹底不進口美國的商品,從而實現內部的貨物供應。
而且,歐盟還特別提到,在對于美國的反制措施中,他們也會特別針對支持共和黨的那些美國聯邦州,換句話說,那些越是支持特朗普的聯邦州,涉及到與歐盟的出口貿易上,接下來可能會吃虧。
但現在的問題不是說歐盟有沒有反制措施,而是要看歐盟接下來的反制力度究竟有多大。如果歐盟不能夠嚴格貫徹自己的提案,在很大程度上,歐盟就只能選擇向美國下跪。
因為歐盟內部還有另外一種聲音,就是通過削減貿易逆差來避免貿易戰,換句話說,就是完全呼應特朗普的需求,加大從美國購買商品的力度。
具體來看,歐盟方面此前也曾表示,可能會考慮從美國進口更多的農產品以及武器裝備。假設歐盟采取了這樣的措施,那么購買歐洲貨的提案就會變成一紙空文。
實現貿易多元化
針對特朗普的加稅措施,歐盟還可以實現貿易多元化,通過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分散美國的關稅壓力。
今年,歐盟已經和墨西哥達成了新的貿易協定,同時和東南亞地區的國家恢復了貿易協商。除此之外,歐盟下一步還可能會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展開貿易談判。
從貿易多元化的角度看,歐盟并不是沒有牌可打。但問題的關鍵是,多年來歐盟形成了對美國的深度依賴,不管是在政策層面還是在貿易層面,歐盟和美國綁定過于深厚,這才導致一旦采取反制措施,內部就會有一些不適應。
但總體上來看,歐盟可以采取措施,不管是反制還是自救,亦或是實現貿易多元化,能夠采取的措施還很多,主要就是看歐盟接下來愿不愿意去做。
結語
至于特朗普,他就是一個破壞規則上癮的人。破壞規則能不能給美國帶來實質性好處,特朗普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享受這個過程中帶來的快感。
因此,未來的特朗普還會持續掐歐盟的脖子,雙方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爭斗只會加劇而不會縮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