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川普最近一段時間的作為,稱為美國版本的百日維新。也有人將中美之間近一個月來的過招,稱為對美國川普班底的期中考試。而4月22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的記者訪談,被認為是奠定了美國今后承認中國大國地位,軍事地位的一次轉折。那么接下來,我將從這次訪談入手,為大家解析一下,中美之間的路到底在何方?
我首先將這次訪談中記者和盧比奧的對話給大家羅列出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會用自己的理解將這場談話內容給稍作修改,這樣既保障大家能看得到訪談的原貌,同時又可以讓美國國務卿所表達的內容不至于失真。好,接下來,就是美國國務卿在記者訪談中對中美關系的看法。我的理解會用加粗字體表達!
記者問:關稅對美國究竟是什么?目前白宮對關稅的看法有兩個聲音,一個聲音來自納瓦羅,他表示美國關稅本身就是目的,高關稅本身就是美國接下來維持財政收入的手段,將成為美國將來稅收的主要來源。第二個觀點來自財政部長,也包括馬斯克,這種觀點認為,高關稅是一種施壓手段,是一種可以有效使其他國家退讓并達成新的協議的手段。作為國務卿,你認為什么才是高關稅的真相呢?
盧比奧答:我認為兩者都有,而且我認為兩者都合情合理。因為產業對美國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具備美國自主知識產權控制下的全球供應鏈,比如造船,比如制藥。這兩個行業關系著美國的生死存亡,但是很遺憾,從1991年以來這30多年,沒有一屆美國總統出來做事,以至于我們美國的造船業幾乎歸零,制藥業也全部外包。美國制藥業88%的藥物有效成分中間體原材料來自中國。一旦跟中國爆發軍事沖突,或者貿易戰升級,中國只要停掉這些供應,美國人就沒有藥了。
所以我們必須將關稅和通過關稅壓力重新簽署合同,這兩者是合二為一,而不是成分截然不同的兩個內容。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產業,建立一個長期的,符合美國根本利益的,重新設計的全球共贏模式。
記者問:財長在摩根的閉門會議上告訴投資者,川普總統與中國的貿易戰將在不久的將來有所緩和,甚至停戰。沒有人認為目前的高關稅狀態中美之間可以持續下去,那么我們接下來怎么期待呢?
盧比奧答:我不知道財政部長說了什么,因為我沒有參加那次會議。而且我也不能代表國務院談關稅問題,因為我是國務院,他是財政部,我們是分開的。
盧比奧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涉及關稅啊,這個確實在我的職權之外。很顯然,盧比奧對關稅未來的影響欲言又止,可能因為職權限制,想說又不敢說。
記者接著問:按照您的說法,中國是否是美國的頭號敵人呢?
盧比奧回答:我認為在我所能看到的任何一個層面,中國都是我們的頭號挑戰啊。請大家注意,盧比奧將記者口中的頭號敵人,換成了挑戰這樣相對溫和的表述詞匯。
盧比奧接著說:無論是地緣政治,國家安全還是經濟產業,中國都是挑戰,總統經常這么說,我也同意川普總統的說法。我們不怪中國人,如果我是中國的國務卿,我也會這么做,而且中國人做得很好。
記者接著問:我們客觀的看一下,美國與中國的地位對比,美國的海軍規模自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是最小的,我們的陸軍是從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最小的,我們的空軍比過去任何時間都更老舊,規模更小。而與此同時,中國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軍隊,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全世界最先進的空軍,中國海軍一個月建造的艦船的數量比我們美國一年建造的還多。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防經費每天都在增加,每年都在增加。而我們美國的國防經費每年都在降低開支,我們真的能應付和打贏跟中國的戰爭嗎?
盧比奧猶豫了一下,回答道:呃,我們要做的,是防止和中國發生戰爭,我們必須通過足夠強的實力阻止戰爭的發生,與中國開戰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重點說一下,這里面記者的提問很顯然有問題,美國的國防經費從來都是一直在增加的,而且我們一個月也建造不了美國一年的軍艦生產數量。至于盧比奧所謂防止和中國發生戰爭,表述中所謂和中國開戰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言外之意很簡單,戰爭方式下,美國不是中國的對手。
但是作為美國國務卿,他不能直接說打不過中國,他也要兼顧到美國的政治正確,所以他不能直接說打不贏的話,只是在強調要防止和中國發生戰爭。
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這樣的國家常備軍平常確實并不是很多,戰爭需要的時候擴軍,戰爭打完了,大規模軍隊就會遣散。
在二戰之前正是因為美國的這種軍力構成模式,所以才讓德國和日本認為美國不是什么威脅。希特勒在測算歐洲戰場的時候,根本沒有將美國軍力計算在內。希特勒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美國軍隊根本無足輕重,美國的軍隊還不如墨西哥的軍隊,所以我們不用考慮。”希特勒沒想到的是,美國參戰后,陸軍規模迅速擴充為一支500萬人的大陸軍。
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也跟德國一樣的心思,他們會很精準的計算美國海軍的力量,在日本看來,美國海軍的那點軍艦只要給他們弄沉了,就徹底解決了美國的海上力量了。日本根本沒料到美國一旦被刺激,軍工產能全力開工,兩年建造的海軍艦隊直接將日本都給裝進去了。
盧比奧很顯然在用官樣文章糊弄記者的問題,他所說不能打,是因為美國的生產能力不如中國,打起來的話一定會輸。但是他糊弄記者,記者也不是吃素的,肯定抓住這個問題不依不饒的問。
記者不同意盧比奧回避問題的說法,緊接著問道:我想問的是,我們能打贏跟中國的戰爭嗎?
盧比奧見避無可避只能說:這就是最危險的原因所在了,為什么說這場戰爭這么危險呢?因為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全世界最快的,世界歷史上最快的,規模最大的和平年代的軍力建設。
請大家注意盧比奧的說辭,他表示我們現在的建軍速度是和平時期前無古人的迅速,造艦速度,造飛機的速度超過二戰時的德國和日本,超過冷戰時期的蘇聯和美國。
盧比奧接著說道:你剛才跟我舉了海軍的例子啊,你說得對,我們美國目前的狀態是沒有造船工業了。這跟我們二戰之前不一樣,二戰之前美國是有完整的造船工業的。只不過那時候我們在建造一些打魚船,捕撈船,運輸船。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建造軍艦而已。但是我們那個時候(二戰)是有造船廠的。
今天我們美國沒有造船工廠,現有的一些小的造船工業企業規模遠遠比不上中國。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過去沒有投資資金進去,而是因為我們今天的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做了。不是錢的事了,我們耽誤了三四十年,會造船,開模做工程的工程師們都流失了。
過去30年50年,我們允許國家去工業化,只管金融和科研,其他全部外包。制造業完全外包是的美國完成了去工業化,也將美國的工業能力自我閹割了。從1991年到今天,我們的工業化一步一步的完全消失,這導致我們不但無法建造艦船,而且連大飛機都造不出來。
說到這里,大家是不是還覺得,我們的C919,用美國和法國的零部件有什么不好呢?其實美國也一樣,全球分工決定了,波音也是全球采購。現在波音公司在制造飛機方面也是舉步維艱。
盧比奧接著說道:所以你逐一審視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問題就會發現,不僅僅是我們目前沒在這方面投入資金,而是我們根本做不到。因為做那些的人和產業,早就已經在美利堅的領土上消失了。
這些產業早就被外包出去了,先是日本,之后是中國。已經外包出去了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外包出去了。雖然現在全部外包并非都在中國,但是大部分在中國。這是沒辦法持續下去的。
記者聽到盧比奧的說法,就明白了與中國開戰肯定是打不贏了,既然明白了問題的答案,自然也就不再問下去了。
記者接著問道:那么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你談到了二戰后全球秩序不但過時,而且是一種用來對付我們美國的武器了。也就是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變成了作繭自縛。現在美國人正在被召喚從混亂中創造一個新世界,我認為很多人顯然有不同的解釋。關于我們如何走到戰后全球秩序過時這個地步,我相信每個人都看到了現實,確實現在不行了。但是我認為有些人覺得,你這種說法是美國似乎接受了一個氛圍性衰退的現實。現實就是我們居然在接受,美國在可控墜毀。
我一直想問你兩個問題,一是我們真的在衰退嗎?在這種所謂的衰退里,我們的領導層,總統,國務院真的能控制它嗎?第二,接下來怎么辦,衰退完了怎么辦?新的全球秩序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呢?美國在未來所謂新的全球秩序里,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呢?
盧比奧回答道:第一個問題,美國會衰落,唯一的原因是之前我們錯過了太多啊。我們30年無所作為才導致了今天。我認為只有川普總統在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對于中國崛起和我們產業空心化的這種現實沒有人制止。
美國的狀態是這樣的,美國為了盟友的安全支付了太多的義務,所有美國人都要付高額的稅費,去保護歐洲人,保護日本人,韓國人。我們花的錢最多,承擔的安全義務最多。而這些國家的人(歐洲,日本,韓國)富得流油,他們卻不出錢。
目前這種模式已經難以維持了,因為美國已經產業空心化了,所以我們才談到退出北約。我現在已經發現,我們已經精疲力盡了。過度擴張導致即使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我們也撐不住了。我們未能做正確的選擇,導致了我們目前必須重建我們的工業。
記者最后問道:我想問你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未來的冷戰,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什么時代呢?
盧比奧回答道:我告訴你,這個世界是個多極世界。我們的外交政策必須更加專注和務實,更加平衡。所以我們必須時刻記得,我們美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在哪,我們必須追求美國的利益。
解釋一下,這是政治家的官樣文章,但是從這種官樣文章的表述中我們依然能發現美國對以后世界看法的轉變。美國更加注意所謂的平衡,說明美國開始有計劃的放棄一個人說了算的霸權模式了。
這意味著,美國要改變過去他們認為不平衡的東西,比如過去不計代價推進美國的意識形態等措施會停下來。他們準備將有限的資金花在需要的地方。
以上內容是4月22日,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接受美國記者訪談的內容,稍有出入,但是大概意思基本上沒多大改變。這次訪談在我看來奠定了美國政治班底的未來走向,這場40分鐘的會談將美國對中國,對經濟等問題說得明明白白了。
在我看來,通過近一個月跟我們的貿易切磋,美國已經正式認識到,中國是美國歷史上遭遇到的最大的戰略對手。雖然之前一直有一種聲音認為美國已經在絕對實力上落后于中國了,但是美國從來沒有真正跟中國交過手。現在這一個月的交手,讓美國認識到這是真的。
這個時候,如果跟中國真的爆發戰爭,美國會被我們打敗的。原因是美國根本沒有工業基礎,打起來之后,庫存的導彈很快就會打完,打完之后等著美國的就只有戰敗一條路了。
美國現在很顯然,要工業化。只有實現美國的再工業化,才有可能讓美國在與中國的戰爭中不至于戰敗。這就是美國國務卿表達的最大的擔憂。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處處都在進行著這種表述。
當然,關于盧比奧說我們的造艦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軍力建設這一點我是不怎么認同的,這明顯有點將中國海軍的進步過分夸大了。如果美蘇冷戰也算是戰爭的話,我們當下的速度確實是和平時期最快,但是如果冷戰不算戰爭的話,我們的速度還真的不算最快。
就拿前蘇聯1945年二戰結束到1991年蘇聯解體算的話,前蘇聯海軍造艦一共建造了航母7艘,巡洋艦45艘,驅逐艦160艘,護衛艦203艘,各型潛艇核潛艇共698艘。總排水量噸位為540萬噸。平均每年的建造海軍總噸位為12萬噸。
我國海軍造艦速度是2012年之后才開始加速的,如果算2014年到2024年的數字的話,我們共建成各種軍艦157艘,總噸位大約為110萬噸。平均每年10萬噸,跟前蘇聯平均每年12萬噸的建造速度還差了2萬噸。
美國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1991年冷戰結束,共建造了360萬噸海軍艦艇,每年建造的海軍艦艇總排水量約為8萬噸。相對于我們最近十年的造艦速度確實有差距。不過美國七十年代到90年代這二十年的造艦速度是非常快的,11艘核動力航母,近70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22艘阿利伯克級巡洋艦以及近50艘各型核潛艇都是這二十多年間造出來的。僅僅這些海軍戰艦的總排水量就高達250萬噸左右,每年的造艦速度接近13萬噸,比前蘇聯造艦平均速度還快。
只不過冷戰之后,美國的造艦速度稍有下滑,但是即便如此,1991年以來,美國海軍依然建造了212萬噸的水面戰艦,平均每年建造的海軍艦艇高達7萬噸。造艦速度長期以來依然領先全球所有國家,只不過最近這十幾年才被中國超越罷了。
所以關于海軍造艦規模,美國國務卿的表達明顯失真,我們的海軍速度進步確實很快,但是遠沒有達到美國1970年到1990年的速度,更沒有達到前蘇聯的造艦速度。之前雖然有個別年份年服役戰艦的總排水量高達20萬噸,但是總體平均算起來,絕沒有達到盧比奧所說,人類歷史上和平時期最快的速度。很顯然這種說法不嚴謹。
當然,作為中國人,我希望我們的造艦速度再提升一個檔次,至少我們目前跟美國海軍上有差異,至少我們有追上美國海軍的需求。所以未來我們爆發出更大的軍工產能并非完全沒有可能。隨著我國南北兩艘航母同時開工建造,加上每年十多艘遠洋艦隊的服役,可能未來十年,我國造艦速度會再上一個臺階,但是過去絕不是盧比奧所言的最快造艦速度。
至于美國人意識到戰爭中難以戰勝中國的說法,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存量軍力的視角看,我們的海軍依然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但是從海軍潛力視角出發,美國海軍又完全不是中國海軍的對手。恰恰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撕裂,所以盧比奧才會害怕跟中國爆發軍事沖突,一句話,根本就不可能打贏。
小結:制造業空心化是美國自由選擇的結果,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因為美國被新自由主義控制的原因。資本過度貪婪,對國家基礎不管不顧,以至于美國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制造業空心化問題。
當下的美國,與其說認識到無法戰勝中國,倒不如說已經認識到了霸權衰落的必然結果。盧比奧的表述說明,美國人已經接受了中國崛起,雖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美國政府高層已經在為接下來的多極化世界做著準備。要不然不會用所謂的平衡外交的說法,取代美國霸權的說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