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smart展臺中央,一輛涂滿跳舞小人的精靈#3 Keith Haring藝術車,和一旁低調卻鋒利的精靈#5 BRABUS超能版,共同撐起了這場屬于靈感與力量的雙重故事。
當人群在高功率、長續航、輔助駕駛之間穿梭時,smart用一種幾乎反潮流的姿態,安靜而固執地搭建著自己的空間,只為了在變化之中,留住一些品牌最初的信念。
展臺后方的采訪區,汽車十三行見到了smart品牌全球公司CTO羊軍,以及smart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兩位負責人與到場媒體面對面,談產品,談品牌,更談在這一輪智能電動大潮中,smart想走的那條不那么輕易的路。
易寒說:“真正的跨界應基于用戶需求的一致性和共鳴,而非簡單的品牌聯名或標識疊加。”羊軍則直言:“我們不希望做一個極致的主流產品,希望保留smart一貫的靈動、時尚和都市感。”
采訪進行得很快,卻也很密。在有限的時間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套清晰而內斂的價值體系。smart不拒絕擴張,但更在意在擴張中保持清醒;不抗拒流行,但始終保有獨立。而真正支撐這份清醒的,是從一開始就寫進品牌基因里的信仰。從藝術,到都市文化,到產品設計,smart始終用自己的方式,抵抗著時代的單一化。
01
“art”被寫在品牌的命名中
27年前,當大部分汽車品牌還在追逐動力與機械參數時,smart已經把“art”寫進了名字。易寒回溯道:“smart是唯一一個在品牌名稱中包含‘art’(藝術)一詞的汽車品牌,體現了我們對藝術與設計的重視。”這種底色,在智能化的時代,用新的方式延續了自己對靈感與共創的堅持。
在這屆車展上,smart以三件具體作品展現了對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探索:#3 Keith Haring藝術車全球首秀,#5 BRABUS超能版正式上市,以及與森海塞爾共創的移動藝術影院。每一個項目,都在以不同形式詮釋同一個理念。易寒強調:“真正的跨界應基于用戶需求的一致性和共鳴,而非簡單的品牌聯名或標識疊加。”跨界,不是疊加,而是內化。
在跨界合作的深度上,羊軍給出具體注解。他指出:“除了品牌層面的合作,我們在產品上也進行了深入的結合,例如與BRABUS的合作,從前期造型到產品性能目標設定,再到活動推廣,雙方團隊深度融合。”在smart,這種共創并非僅僅停留在設計層面,而是貫穿到功能與性能體系。
Keith Haring藝術車的亮相,將這種精神進一步具象化。smart官方資料提到:“smart與Keith Haring通過產品與藝術的交融,一同open your mind,傳遞相通的生活熱情與世界觀。”不是為了制造噱頭,而是通過真實的藝術合作,將品牌精神從理念落到可感知的作品。
而森海塞爾移動藝術影院,則把這種跨界拓展到了感官體驗領域。smart方面強調:“森海塞爾對于音頻的專業性、領先性,是世界公認領先。”在車展現場,用最高規格的7.1.4聲道布局、超2000瓦輸出功率,打造沉浸式音樂體驗,既是對技術的致敬,也是對藝術的致敬。
在智能電動化浪潮裹挾下,許多品牌選擇以性能、參數、規模為焦點,而smart仍堅持用跨界之名,搭建起人與城市、人與靈感之間的橋梁。這種堅持,不是自我標榜,而是源自清晰而一貫的品牌認知——探索世界的更多可能,而不是在喧囂中迷失。
02
smart不是做更多,而是做更對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型純電SUV成為競爭最為激烈的板塊。面對這一擁擠賽道,smart沒有選擇在尺寸、價格、參數堆砌中盲目跟隨,而是堅持以差異化路徑應對挑戰。
羊軍指出:“我們不希望做一個極致的主流產品,希望保留smart一貫的靈動、時尚和都市感。”因此,在精靈#5的造型上,smart刻意避免了方盒子設計的簡單復刻,而是提出“圓中帶方、方中帶圓”的獨特風格,強調耐看與辨識度,而非一味追求第一眼的沖擊感。
這種堅持延續到了用戶理解上。易寒分析道:“精靈#5的用戶畫像與精靈#1有所不同,男性客戶占比更高,用戶更關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體驗,激光雷達的選裝率超過70%。”這意味著,smart不僅在設計上堅持獨立性,在用戶需求上也主動識別和滿足了更深層次的理性價值訴求。
在產品陣列上,精靈#5 形成了兩大陣型。#5 BRABUS超能版,以475kW最大功率、3.8秒百公里加速、800V快充平臺,重新定義了都市SUV的性能邊界;而#5超長續航豪華四驅版,則以500mm涉水能力、45°爬坡、智慧四驅系統,打開了新能源SUV的全地形可能。這不是一味擴展產品線,而是圍繞同一精神,細分出不同需求人群的使用場景。
盡管如此,smart也清醒地看到了眼前的挑戰。易寒坦言:“從銷售前線反饋,精靈#5的認知開口依然沒有完全打開,一線銷售有畏難情緒,需要通過標桿案例去建立信心。”面對現狀,smart沒有選擇以短期價格戰來換取關注度,而是堅持通過產品體驗和品牌認知的長期積累,逐步打破市場偏見。
在越來越多企業通過堆疊配置、快速迭代來試圖贏得眼球的當下,smart以精靈#5為代表,提出了另一種選擇:不是做更多,而是做更對。這種路徑艱難,但它讓品牌在浮躁的市場中,保留了一種罕見的清醒。
03
smart如何實現逆流突圍
smart選擇了另一條更漫長但更有意義的道路。
面對行業普遍性的“內卷”現象,易寒指出:“短期通過價格戰獲得銷量是簡單的,但真正能贏得用戶的,是產品本身的體驗與價值感知。”在smart看來,卷價格只是表象,卷體驗、卷品牌力,才是長期主義的真正考驗。
在經營策略上,smart堅持把銷量規模放在毛利率前面。易寒坦言:“我們短期并不以單車毛利為唯一指標,而是要確保渠道伙伴能有合理盈利,形成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節奏。”這不僅是對自身品牌健康度的考量,也是對整個渠道生態負責任的態度。
這種選擇背后,是smart對體系競爭力的高度自信。羊軍分享道:“smart產品開發周期通常在3.5年左右,改款車型也需要8個月以上,這樣的周期能夠確保每一款車在上市時都有足夠完善的產品體驗。”在快速發布、匆忙迭代成為常態的行業環境下,smart堅持以時間換取品質,以節奏捍衛品牌的尊嚴。
在智能化領域,smart同樣選擇了務實推進而非激進炫技。羊軍強調:“我們在智能輔助駕駛上堅持小步快跑,盡可能快地把成熟的功能落到實際體驗中,而不是為了技術炫耀而堆砌不必要的功能。”以精靈輔助駕駛系統為例,通過可選裝激光雷達、雙Orin-X芯片,提供覆蓋高速到城市的端到端體驗,同時兼顧了體驗性與安全性。
在品牌表達上,smart也堅持全球統一的理念。易寒表示:“open your mind作為我們的品牌主張,是全球一致的,不會翻譯成中文。”這不僅是一句口號,也是smart在品牌認知體系中,強調文化開放、拒絕標準答案的一種自我堅持。
smart沒有試圖用短期爆量來解決品牌問題,也沒有在喧囂中迷失自我。反而是選擇了一條更難走、但更有力量的路:用真實的產品體驗贏得時間,用時間贏得用戶認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