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自以為強大,實則是因為身處的圈子實力過弱。
一,背景:
每年5月9日,俄羅斯都會在紅場舉辦盛大閱兵,以紀念二戰勝利。
2025年正值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普京提議在5月8日至10日對烏克蘭實施局部停火,以確保紅場閱兵順利舉行。
澤連斯基斷然拒絕了普京的提議。
為何澤連斯基會如此決絕?
二、戰時閱兵的本質是在危機時刻凝聚民心的政治動員,作為敵國澤連斯基當然要反對甚至破壞。
普京想學習斯大林1941年莫斯科戰時閱兵,但斯大林可沒有要求希特勒停火。
1941年11月7日,德國集團軍團已逼近莫斯科城郊,斯大林并未向希特勒“申請”三小時的停火,而是在緊張的前線演習式閱兵中高調展示蘇聯全民抗戰的決心。那一次,蘇聯紅軍在槍林彈雨的陰影下,從莫斯科紅場出發,士氣大振,向國內外傳遞了“我們堅決回擊侵略者”的信號。
正是借助這次戰時閱兵,蘇聯鞏固了軍心民意,奠定了后續反攻勝利的政治與精神基礎。
普京不理解:戰時閱兵的本質是危機時刻凝聚民心的政治動員,而非需要敵方妥協的表演舞臺。
三,由于俄烏沖突,俄羅斯陷入泥潭,烏克蘭獲得“金牛座”普京更是焦慮。
烏克蘭的遠程打擊能力升級
西方軍援使烏軍獲得"金牛座"巡航導彈等進攻性武器,其射程可覆蓋莫斯科重要目標。紅場若在閱兵期間遭遇襲擊,將導致雙重打擊——人員傷亡與政治象征意義的崩塌。國際參與的信任危機
對比2015年25國元首出席的盛況,2025年閱兵已面臨外交窘境:印度公開拒絕出席,朝鮮態度曖昧,傳統盟友亦顯猶豫。缺乏安全保障的閱兵儀式,正在消解其國際號召力。
四,普京戰略認知錯位。
1,普京想通過關聯"反法西斯勝利"歷史符號,俄方試圖將當前軍事行動納入"正義敘事",掩蓋戰爭長期化帶來的國內外壓力。
三天停火訴求實為政治表演的配套工程。
2,烏克蘭的反制邏輯
澤連斯基提出三十天全面停火的反建議,直指博弈核心:碎片化停火無法解決領土主權問題。
其拒絕本質是對"儀式性停戰"的祛魅,強調任何和平進程必須建立在可核查的安全機制之上。
五、結語:制造勝利假象與戰爭現實的割裂
從1941年莫斯科到2025年紅場,閱兵儀式始終是政治意志的具象化表達。但當代戰爭的高度技術化與全球化特征,已徹底改變其作用機制:
當儀式需要敵人配合才能完成時,恰恰暴露俄羅斯戰爭能力的衰退。
烏克蘭的拒絕不僅基于軍事風險評估,更揭示了戰爭倫理的根本轉變——在主權不可分割的現代國際秩序下,象征性妥協已無法替代實質性軍事與政治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