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的黃葉村立著一塊“曹雪芹故居”的石碑,每逢深秋,漫山紅葉飄落,仿佛在訴說著二百年前那位文人的傳奇。
他曾在煤油燈畔枯坐十年,將家族興衰、人生悲喜融入《紅樓夢》的字里行間。
這部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實則是曹雪芹用血淚澆筑的人生經歷。
搜圖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其家族的顯赫源于祖父曹寅。
作為康熙皇帝的家仆,曹寅歷任蘇州、江寧織造,兼兩淮巡鹽御史,成為江南最有權勢的官僚兼商人。
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駐蹕曹家,《紅樓夢》中也描寫到接駕四次的賈府盛況。
而曹寅不僅是政客,更是文人,主持編纂了《全唐詩》《佩文韻府》,家中藏書達三千多種。
少年曹雪芹在南京織造府度過了錦衣玉食的童年,據《上元縣志》記載,曹家花園“池館清幽,水木清華”。
他常隨父輩出席文人雅集,目睹滿床笏的官場應酬、琉璃世界白雪紅梅的貴族生活。
這種環境讓他對貴族文化有了很深的印象,書中賈府的飲食、服飾、省親片段,皆源自真實的生活記憶。
雍正五年,曹家迎來滅頂之災。
新即位的雍正帝因國庫虧空、黨爭牽連,下旨查抄江寧織造府,抄家清單包括“鍍金銅佛三尊,綢緞紗羅一萬五千余匹,銀器四千余兩”。
十三歲的曹雪芹只能隨家人北上,定居北京蒜市口老宅,從此金盆洗手作貧人。
搜圖
這場變故如晴天霹靂,曹家社會地位開始一落千丈,昔日的座上賓淪為罪臣之后,親友避之不及。
這種從云端到塵埃的墜落讓他感到了世態炎涼,書中賈雨村對恩人之女英蓮的冷漠,正是現實中勢利眼的藝術化表達。
回京后的曹雪芹做過宗學雜役,在右翼宗學負責抄錄文書。
中年時期,曹雪芹已陷入貧困,但這種困頓反成就了他的創作。
曹雪芹開始到北京琉璃廠搜集舊書,用廢舊賬冊作稿紙,他深入市井,觀察小商販、僧尼、戲子的生活,。
中劉姥姥的形象,便脫胎于京城郊區的農婦,醉金剛倪二的仗義,源自他對底層小人物的同情。
乾隆九年,曹雪芹移居西山黃葉村,開始了創作生涯。
這里遠離塵囂,卻十分貧窮。
他在破廟里借住,用友人贈送的墨錠寫作,有時為換糧食,不得不典賣衣物。
創作過程充滿艱辛,為寫妙玉的茶具,他翻遍《長物志》等古籍,描繪大觀園布局,參考了南京隨園的結構。
《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小說,卻超越了個人回憶。
曹雪芹以曹家為原型構建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用甄家抄家、元妃省親等情節,暗寫康熙到雍正時期的政治變遷。
曹雪芹的偉大在于對封建社會超前的全面批判,他的性格中既有貴族的清高,也有文人的天真。
這種性格讓他在現實中處處碰壁,卻也成就了作品的真誠,他筆下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善惡,只有真實的人性掙扎。
搜圖
作為十八世紀的文人,曹雪芹難免受封建思想影響,書中對女性的贊美雖超越時代,卻仍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存在。
但這些局限恰是時代的真實投影,反而讓作品更具歷史價值。
隨著曹雪芹的幼子病逝,他因悲傷過度在貧病交加中離世,留下未完成的后四十回。
直到乾隆五十六年,程偉元、高鶚整理出版活字本《紅樓夢》,這部殘稿才得以廣泛流傳。
如今曹雪芹的影響力超越國界,偉大的作品往往誕生于苦難,卻能超越苦難,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故事,更是人性的永恒課題。
參考資料
《清史稿·曹寅傳》,趙爾巽等撰,中華書局,1977年
《曹雪芹家世新考》,吳恩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