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日,在漫天硝煙、隆隆炮火中,海南全島解放,海南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一頁。
75年砥礪奮進,天涯滄桑巨變。海南從昔日封閉落后的邊陲海島,成為我國對外開放高地。如今,從“順利開局”到“蓬勃展開”,從“進展明顯”到“蓬勃興起”,海南踏浪前行風正勁,推動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入成型起勢的發展階段。
75年后的今天,我們想通過這些新老照片,帶領大家穿越海南75年的光輝歲月,沿著專屬于她的獨家記憶,感受她壯懷激越的巨變……
-1950年-
解放海南島戰役的勝利,開啟了海南歷史的新紀元。
勝利的旗幟在天涯海角飄揚。
《人民日報》等報刊刊登海南前線的勝利消息。
《解放日報》刊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賀電。
1950年,海南各界群眾在海口隆重慶祝海南解放勝利。
-1952年-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堅定自主發展天然橡膠事業。從1951年底起,我國從各地動員數萬人奔赴海南島,打響墾殖天然橡膠的戰役。1952年1月1日,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成立。
墾荒種植橡膠的場景。(圖源瓊崖史志微信公眾號)
-1957年-
1957年7月,“亞洲第一富鐵礦”——海南石碌鐵礦恢復生產。
火車將礦區鐵礦石運出的場景。
-1958年-
1958年7月8日,海南島有史以來最大的開發項目——松濤水庫開工建設。
松濤水庫建設工地大會戰場景。(圖源瓊崖史志微信公眾號)
-1962年-
1962年,國務院批準海口港為對外開放口岸,自此,海口港作為海南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當時的海口港。(圖源瓊崖史志微信公眾號)
-1970年-
1970年,海口開展聲勢浩大的攔海造田工程。
-1979年-
1979年的海口大同路,當時海口最繁華的地段之一。
-1987年-
洋浦港深水碼頭在加緊興建。
-1988年-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關于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
當天,《海南日報》發出號外。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周可斌 攝
在駛向廣東湛江的列車上,乘客要求列車員播放《請到天涯海角來》。在他們的心中,有著共同的目的地:一路向南,向南,直到海南。
方樹青 攝
1988年,十萬人才下海南。他們不約而同地涌向海南島,幾乎將海安和海口兩個港口“擠爆”。從此,他們有了一個新名字——“闖海人”。
黃一鳴 攝
那時,在車站旅店住一晚只要2.5元!
方樹青 攝
那時,海口市東湖人才墻前,人頭攢動。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到海南,干一番事業!
黃一鳴 攝
1988年3月23日,懷揣夢想與激情的年輕人紛紛聚在三角池,高唱歌曲《海南夢》。時代旋律,撥動闖海人的心弦。那晚,與三角池交匯的幾條馬路都堵塞了。
方樹青 攝
那時,馬路上還沒有車水馬龍,三輪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黃一鳴 攝
海南建省初期,海口市還沒有指揮交通的紅綠燈,大家各自看情況通行。這是海口市海府路與和平南路丁字路口行人和車輛過馬路的情景(1988年12月10日攝)。
姜恩宇 攝
這是海南剛剛建省時海口市海府路軍區二所路段的交通景象(1988年12月27日攝)。那時候幾乎沒有出租車,公交線路也極少,坐輛載客的三輪車相當于現在外出“打的”。
姜恩宇 攝
那時,海口罐頭廠研制生產的天然椰子奶暢銷島內外,產品供不應求。
許源盛 翻拍
那時,誰家里要是有臺南寶彩電,那可是了不得的事。
來源:海南日報
那時,三亞的天涯海角向世人展露了它原始的美麗。
武進群 攝
1988年的海口龍昆北路,放眼望去,是遠處的汪洋大海與漸起的高樓。
陳德雄 攝
1988年的海甸島人民橋。你能認出來嗎?
魏如松 翻拍
1988年的海口大英山汽車總站,現已變成明珠廣場商業區。
黃一鳴 攝
海南建省初期極為缺電,當時全省的各類發電廠裝機總容量只有14.56萬千瓦。這是海口的火車發電站,位于現在的電力村(1989年1月10日攝)。
姜恩宇 攝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是當時海口市榮山鄉農民冬修水利的壯觀場面(1989年1月攝)。
姜恩宇 攝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世紀80年代末的解放電影院是這樣的,門票2元還有空調任意吹。
承載許多海口市民美好記憶的望海樓,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當時海南最高檔、最繁華的酒樓。
符偉 攝
那時,在這里喝早茶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得早早來等位;而能在望海樓舉辦一場婚禮,又是何等風光。
老A 供圖 來源:天涯社區
當時望海樓一樓的一家茶餐廳,現場有鮮榨果汁,這在當時的海口可是新鮮玩意兒。
老A 供圖 來源:天涯社區
那時,海南人出島大多搭船,乘飛機的并不多。這是1989年以前不曾為外人所熟知的大英山機場。
潘華清 攝
那時的大英機場有多大?千萬別被嚇到——東至海府路,西至今天的金宇路口和南莊酒店一帶,北至五指山路,南至老米鋪水廠一帶,總占地面積將近7000畝。跑道上還能經常看到兔子、狐貍到處蹦跶。
在美蘭機場啟用之前,海口的機場還在市區內,位于現在的國興大道。每天都有飛機從龍昆南路上方低空飛過,去機場降落(1993年6月30日攝)。
姜恩宇 攝
20世紀80年代末,位于海口市中心三角池畔、與海南一同成長的海口賓館。當時它屬于涉外賓館,出入全是外國人。誰要說去過海口賓館,那都是可以在朋友面前一直炫耀的資本。
姜恩宇 攝
海口市大同路與海秀東路交匯處的海口國際商業大廈,在當時曾是海口的最高樓。
武進群 攝
民航大廈,現在看來不起眼的大樓在當時還是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
文昌東郊椰林風光,在建省初期這里是和天涯海角齊名的海南島最著名的景點之一(1989年1月攝)。
姜恩宇 攝
現在的萬綠園,是海口綠色生活的一張名片。海南建省初期,那里還是一片灘涂(1990年1月10日攝)。
姜恩宇 攝
1990年8月23日,第十一屆亞運會火炬南端點火儀式在三亞隆重舉行,10多萬群眾參加了點火儀式。
武進群 攝
1992年4月3日,首屆海南國際椰子節在海口開幕。那時,數十萬人聚集在馬路兩旁觀看表演。
姜恩宇 攝
1993年9月12日,一架滿載海南人民友誼的波音737客機在泰國曼谷廊曼國際機場降落,標志著海南直達國外首條定期航線的正式開通。
來源:海南日報
1993年盛大開業的中國城。
楊帆 攝 來源:海南日報
阿里山KTV是三亞最早營業的KTV之一,凝聚了許多老三亞人的珍貴記憶。當時,到這些娛樂場所唱唱歌、跳跳舞成了最時髦洋氣的消遣。
來源:三亞日報
位于三亞市汽車總站一帶的熱鬧夜市。那時候,人們下班后常會去逛逛夜市,挑上幾件合適的衣服。
來源:三亞日報
還記得騎樓老街里的五羊牌自行車嗎?那時,只要聽到“叮鈴鈴”的車鈴一響,都會投去羨慕的目光。
當年在海口老街得勝沙化妝拍照的新娘。
還記得小時候,去海口青少年宮補過的課嗎?
海口城建檔案館 供圖
1994年7月1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舉行通航儀式。
1994年8月28日,海南第一座大型公路立交橋——海口市南大立交橋建成通車。那時候的立交橋上,車流并不大。
1995年7月10日,假日海灘正式向市民開放,成了市民度假休閑的首選,也成為海口的一張城市名片。
1996年1月3日,萬綠園正式開園。一晃29年過去,它依然陪伴在我們身邊。
來源:海南日報
1999年3月28日,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建成通航。同年5月24日下午,大英山機場迎來了最后兩個航班,光榮地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2000年至2018年-
2001年2月27日,瓊海博鰲這個小漁港正式成為亞洲的平臺,發出了亞洲的最強音。從這一刻起,你能時常聽到世界各國用不同口音發出的“BOAO”。
2001年2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主會場落成。王軍 攝
2003年1月7日,粵海鐵路通道火車輪渡開通。從此,海南與祖國大陸不通火車的歷史被徹底改寫。
李幸璜 攝
從海口到廣州,全程12小時,硬座票價是138元哦!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3年5月11日,橫跨南渡江、連接海口與文昌的瓊州大橋完工,標志瓊文高速公路全線貫通。當晚,上橋參觀的市民絡繹不絕。
蘇建強 攝
2003年,三亞刮起了一股“美麗旋風”——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首次在三亞舉行,世界矚目。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2005年11月12日,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晚會在三亞舉行。香港影星成龍因在《新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現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陶震宇 攝
2006年7月,國興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在大英山機場開工,這標志著海口新城區開發建設正式啟動。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2007年4月18日,粵海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西環鐵路全線通車營運,島內外鐵路從此相連。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2007年9月24日,洋浦保稅港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成為海南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2007年11月14日傍晚,廣州至海口的火車正點到達海口火車站。
蘇曉杰 攝
2008年5月4日,北京奧運圣火境內傳遞活動首先從三亞開始。最后一棒由著名影星成龍與時任天涯鎮的女鎮長蒲慧芳(黎族)共同完成,在天涯石廣場點燃圣火盆。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李幸璜 攝
2010年12月26日,備受矚目的海南東環高鐵客運專線開始試運行。從此結束了海南沒有電氣化鐵路、沒有城際軌道交通的歷史。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永興島舉行。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2014年7月18日,超強臺風“威馬遜”在文昌翁田鎮登陸。文昌翁田鎮上萬間房屋倒塌,松樹村所有瓦房全部損毀,遍地瓦礫上,一對父女抱頭痛哭。
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2015年7月17日21時20分,瓊中女足奪得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U12女子組冠軍,勝利的喜悅瞬間刷爆海南人的朋友圈。
瓊中女足前方供圖
從三輪車到汽車、火車、飛機,2015年12月30日,全球首條環島高鐵“牽手”貫通,海南“3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世界首條環島高鐵——海南環島高鐵。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前夕,博鰲機場投入使用。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2018年至今-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大使命。
2018年4月13日下午,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在省人大會堂舉行。宋國強 李英挺 攝
2018年9月28日,瓊中至樂東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中線高速全線貫通,不僅實現了縱貫全島南北的交通大連通、大提速、大突破、大跨越,還極大改善了沿線地區交通條件。
2018年9月28日上午10時30分,瓊中至樂東高速公路通車儀式在瓊樂高速什運隧道棚洞口舉行。海南日報記者 張杰 攝
2018年12月11日—16日,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成功舉辦。透過電影與世界對話,是海南進一步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影響力的華麗亮相。
電影節開幕式“星”光閃耀。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建設全面啟動。
航拍海口江東新區,路網縱橫交錯。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2020年12月29日,儋白高速正式建成通車。12月31日,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海棠灣至保亭段主線建成通車,海南島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
儋白高速通車。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海口舉行。作為國內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消博會盛裝綻放,迎八方賓朋,覽全球萬物。
首屆消博會現場熱鬧非凡。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順利表決通過,頒布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單行本在海口新華書店上架銷售,吸引讀者翻閱。劉洋 攝
2021年10月12日,我國正式設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其中包括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2021年3月拍攝到的海南長臂猿B群母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2022年12月13日,經中央批準,我省成立全國首個省級營商環境建設廳,作為正廳級省政府組成部門,負責統籌推進營商環境、政務服務、數據共享、社會信用等工作,全省營商環境建設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2022年12月13日,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掛牌成立。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2023年12月18日,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正式通車,公路主線全長988公里,貫穿沿海12個市縣,通過連接線與高鐵、高速、國道有機銜接,構建起“快進慢游”的交通體系,沿途經過約9類84段景觀區域,初步形成一條串聯全島眾多美景的“珍珠項鏈”。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陵水段。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2024年9月6日,超強臺風“摩羯”在文昌市翁田鎮沿海地區登陸。面對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最強秋臺風的巨大考驗,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海南各級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戰“摩羯”,海南萬眾一心!
武警官兵和群眾一起清理倒伏樹木。通訊員 毛文秀 攝
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海南三亞隆重開幕。本屆運動會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首次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也是海南建省以來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民族體育盛會。
2024年11月22日晚,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在三亞市體育中心舉行。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2024年11月30日22時48分,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我國商業航天實現全產業鏈閉環。
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預備發射的長征十二號新型運載火箭。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2024年12月29日,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通車,全長466公里,途經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儋州、瓊中9個市縣。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與環島旅游公路相得益彰,標志著海南正式構建起“兩環”旅游公路新體系,和環島高速、高鐵、國道組成全島“五環”路網格局。
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樂東—保亭段風光。海南日報記者 周達延 攝
2025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政府工作報告已連續七年提及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南被寄予更深切的期待。
一艘貨輪停靠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裝卸集裝箱。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商業航天加速“起飛”,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的生動縮影。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雙工位發射能力。
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李天平 攝
2025年3月28日下午,為期4天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落下帷幕。借風勢、乘風起,因為博鰲,海南一次次擴大“國際朋友圈”,世界也得以一次次擁抱“海南機遇”。
年會上舉辦的全球自由貿易港發展論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2025年4月7日,由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的太空水稻種子在三亞南繁基地全部收獲。這批種子將進行多輪篩選和鑒定,根據品種優良性進行加代繁殖。一幅幅新場景,背后是一個個產業故事,更是海南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升級改造產業,提升發展質效的寫照。
在三亞市崖州區的南繁試驗田中,工作人員采收“太空種子”繁育的第一代種子。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2025年4月18日,第五屆消博會在海口落幕,展館里,全球“尖貨”點燃消費熱情;展館旁的會議室,各國企業代表與采購商密集洽談,簽下一個個合作“大單”……海南,再一次奏響經濟全球化的精彩合唱。
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外,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巨型標識。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歲月如梭。回望這75年的時光,從1950年海南全島解放,到1988年建省辦經濟特區,再到如今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爭當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海南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站在新的起點,海南已拉滿“熱力值”,正向著更加開放、更具活力的新征程闊步邁進。
前景無限光明,海南未來可期!
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李佳峰 審核:萬善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