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吉人 圖片來自網絡
在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中,蔣軍將領被俘者不知凡幾,而在被俘后還能逃脫者更是寥寥。
而蔣軍第70軍軍長高吉人,就是這寥寥幾人中的一個。
在陜西籍的黃埔將領中,高吉人應該算作杜聿明的嫡系,他不僅和杜聿明是榆林中學同學,能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樣是受到了杜聿明的影響和鼓勵。
畢業后,高吉人就加入了杜聿明擔任旅長的第25師73旅。
在杜聿明離開第25師到南京出任陸軍裝甲團團長時,高吉人也跟隨而來,擔任補充營中校營長。
當陸軍裝甲團擴編為第200師時,高吉人水漲船高,升任團長,并跟隨著杜聿明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昆侖關大戰、遠征軍出國作戰等歷次大戰,并于1942年6月接替戰死疆場的戴師長擔任第200師師長。
解放戰爭時期,高吉人由第5軍副軍長調任整70師師長(1948年8月后恢復為第70軍),編入邱清泉的第2兵團,加入了淮海戰場。
1949年1月6日下午3:30,華野三個突擊集團,在30分鐘炮火的準備之后,向杜聿明集團的縱深防御陣地發起了進攻。
高吉人第70軍第32師魏小窯村陣地和139師的夏莊陣地在8縱和1縱的攻擊下很快失守。
高吉人急了。
因為這兩個陣地失守,就意味著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之間的聯系將被切斷。
于是,高吉人親身上陣,率領部隊反突擊。卻被擊中胸膛,身負重傷,被部下抬下陣地。
杜聿明見勢不妙,立即向南京請求援。
很快,蔣軍飛機飛臨戰場上空,對進攻中的華野各部進行瘋狂的掃射和轟炸。
可華野攻擊強度未見絲毫減弱。
而就在這時,陳官莊臨時機場突然降落了一架L五型聯絡機,飛行員叫彭拔臣。
L五聯絡機起飛距離只有60米,降落距離只有20米,找一塊平地就能起飛,適用性非常廣,在戰爭中一般起到空投命令,運送重要傷員和炮兵觀察機的作用。
在解放戰爭時期,L五聯絡機深得我軍好感。
原因只有一條,因為它經常空投蔣氏那些讓蔣軍一線指揮官莫名其妙、無所適從的手令,一度被我軍稱為“功臣機”。
而這一次,L五聯絡機降落在陳官莊臨時機場,除給杜聿明送來了蔣氏令其迅速突圍的命令外,還附有另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運送身負重傷的高吉人脫離戰場。
不然,飛行員彭拔臣也不會冒險降落在陳官莊機場。
可當彭拔臣把命令交給杜聿明,又看著眾人把高吉人抬進機艙,正準備起飛時卻發現,有一人竟然坐在飛行員的駕駛座上。
彭拔臣懵了。
你占了我的座位,誰來開飛機?
見彭拔臣表示反對,那位軍官說道,“老弟,將就一下,趕緊起飛吧。”
彭拔臣怒了,“將就不了,請你讓開。”
看來不自報家門是不行了,這位坐在飛行員駕駛座上的軍官開始自報家門了。
此人是誰?
徐州“剿總”辦公室主任,陸軍中將郭一予。
這位郭一予資歷頗深,他于1923年曾加入過我黨后脫離,還是黃埔1期畢業生。
雖然資歷頗深,但郭一予一直沒有擔任軍職,擔任的都是部隊的政訓工作。
由于他在抗戰時期和擔任重慶衛戍總司令的劉峙關系甚好,因此,在劉峙到徐州后,他也跟隨而來,出任徐州“剿總”辦公室中將主任。
蔣軍這次徐州大撤退,郭一予非常狼狽。
在1948年11月28日,杜聿明從南京返回徐州準備組織撤退的時候,由于南京方面提前向徐州透露了撤退的消息,造成徐州蔣系黨政軍各部門亂成一團,紛紛擠進機場,都搶著要先撤退。
如果沒有這次消息泄露,劉峙和郭一予等“剿總”司令部的人員應該很順利乘飛機逃離。
可被這么一鬧,連劉峙都差點兒沒上得去飛機,就更不要說郭一予了。
見趁機逃離無望,郭一予對劉峙表態,他要跟著杜聿明大軍撤退。
劉峙見郭一予這么有勇氣,也表示贊賞,就把他的專用吉普車配給了郭一予,杜聿明就把郭一予編入了他的直屬隊。
可沒料想,杜聿明的直屬隊被華野12縱盯上了,一頓猛攻下,杜聿明的直屬隊損失了重炮6門、重型卡車60多輛和一輛吉普車,
這輛吉普車就是劉峙的專用車。
好在郭一予見機得早,早早的就溜掉了。
圖片來自網絡
1948年12月6日,杜聿明做出了分散突圍至阜陽集中的決定。
為了提高突圍的速度,杜聿明還決定甩掉機關和后勤人員輕裝突圍。
這個決定讓郭一予非常氣憤,可也無可奈何。
要想活命,也只能自謀出路了。
對于我軍的俘虜政策,這些蔣軍將領們非常清楚。只要前去投降,就沒有生命之危。
于是,郭一予聯合了一批人組成了一個“非戰斗人員還鄉隊”,準備向華野投誠。
可沒料想,走著走著,正好遇見了突圍的蔣軍與華野作戰。
這支被夾在兩軍之間的隊伍瞬間就倒了一片,剩余者只能倉皇跑了回去。
這一次,杜聿明準備用飛機把高吉人送出戰場給了郭一予機會。
可圍在飛機周圍的其他將領和軍官家屬們不干了。
一個中將有啥了不起?在陳官莊里,有中將軍銜的人一抓一大把,憑啥你有特殊待遇?
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就在這時,華野的炮彈已經打向了這個臨時機場,彭拔臣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坐在郭一予的腿上準備發動飛機。
巧的是,徐州“剿總”總務處上校科長黃紹寬正好擠在飛機引擎旁。引擎一發動,不僅把這位科長的胳膊打斷了,還把他纏在腰間的金條、銀元打得滿天飛。
接著,引擎又發生了故障,華野的炮彈又擊中了飛機的左翼。這一下子,大家都走不了了。
現場眾人一哄而散,包括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郭一予。
這可就苦了被抬進機艙的高吉人了。因為他是被綁在機艙里的,動彈不得。
眼看飛機起火,且火勢越來越旺,高吉人只能大呼救命。
好在部下還在,把高吉人抬了出來。
仗打到1月9日,杜聿明集團能夠成建制的部隊只有第5軍200師了。
在第5軍軍部內,幾乎所有人都在催促杜聿明盡快下達突圍命令。
而被部下抬至第5軍軍部的高吉人因傷勢嚴重惡化,已經沒有了突圍的可能。
當第5軍副軍長郭吉謙去看望他的時候,高吉人表情絕望,“我的傷這么重,怎么辦呢?給我出個主意吧。”
郭吉謙說,你的傷這么重,如果跟著一塊兒突圍,沿途的顛動也能把你顛壞了,依我看,不如留在此地不動等華野來,見你的傷這么重,會原諒你的。
很明顯,高吉人被拋棄了。
不過,郭吉謙說得也有道理。若高吉人被抬著突圍,恐怕還真會死在突圍的路上。
由此可見,我軍的戰俘政策是深得人心的。
在這里說句題外話。
在功德林時,楊伯濤曾經對黃維等頑固的蔣軍將領們說過一句話很有道理。
他說,黃維等人所表現出來的強硬和頑固,其實根本就不是氣節,而是他們在明知道我軍不會處決他們,甚至不會給他們不公正的待遇,才敢這么做的。
如果把這句話稍微發散一下,那就是關東軍被蘇軍俘虜的幾十萬人在西伯利亞苦作時,沒有任何人敢奓刺兒。反而押到中國后,卻個個表現的很強硬。其原因和楊伯濤說的一樣。
就這樣,高吉人在淮海戰場被俘了。
高吉人 圖片來自網絡
高吉人被俘后,隨即被送往華野的后方醫院進行救治,不久康復。
按理說,既有不殺之恩,也有救命之恩,高吉人應該感謝才是。
可事實呢,高吉人竟在醫院串通同樣出生于陜西籍的蔣軍139師副師長華心權逃跑了。
由于高吉人在抗戰中有功,且就讀過的榆林中學同樣是我黨、我軍很多將領出身的學校,華野干部對他的看管顯然不夠嚴密,這就讓高吉人找到了逃跑的機會。
高吉人畢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的將領,膽略還是有的。他在醫院時觀察,醫院廁所的糞坑每隔3個月就會水位下降,且水位低時只有大腿根深淺。
這說明,糞坑是通往院墻之外的。若能趁水位低的時候通過糞坑,就可以逃出醫院。
于是,高吉人就找到了因腳部負傷住院的139師副師長華心權策劃如何逃跑。
華心權是陜西商縣人,其擔任副師長的139師又在70軍的戰斗序列內,二人之間的互信還是有的。
按照華心權在回憶中所說,在被俘后,他經常做噩夢,夢見他的母親在寬慰他說,吉人自有天相。
而高吉人恰好在這時找他一同逃跑,華心權就在想,母親在夢中所說的“吉人自有天相”中的“吉人”,難道就是眼前的高吉人嗎?
可逃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于是二人就想了一個辦法。
由于華心權患有風濕病,他就經常向醫生要酒喝。在決定逃跑的那一天,二人請看守喝了一頓酒,把看守灌醉,然后趁著半夜時分悄悄摸到廁所,鉆進糞坑,順著糞道逃到了院墻之外。
這條線路是大家都沒想到的。
一直到次日中午,看守們才發現二人竟然是通過廁所,沿著糞道逃跑的。
二人逃跑后,先是輾轉逃到了重慶,然后又到了上海,再南下福州,由福州逃到了海峽對岸那座小島上去。
一般來說,被俘后逃脫回來的將領往往會受到蔣氏猜忌,不予重用。
比如,那個投誠后又逃跑的蔣軍第5兵團司令官李文逃臺后就未受重用,僅委以高參閑職。
難道是高吉人在淮海戰場上親身率隊沖鋒,以致重傷的行為感動了老蔣?
難道是高吉人和華心權二人寧肯鉆糞坑、走糞道也要逃回來的行為感動了老蔣?
二人逃臺后,都被老蔣委以重任。
高吉人先后擔任第5軍軍長、金門防衛副司令官、陸軍預備兵團副司令官等職。
華心權先后擔任陸軍第200師師長、第2軍軍長、第2軍團副司令、聯勤副總司令等職。
在淮海戰役中,蔣軍少將軍銜以上被俘者高達124人,而能在被俘后逃跑的只有高吉人和華心權二人。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