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班牙格拉納達,行人手持蠟燭在大停電期間行走, Getty Images
2025年4月28日,歐洲中部夏令時(CEST)中午 12 點 33 分。
在馬德里擁擠的地鐵 6 號線上,大學生瑪麗亞·岡薩雷斯(María González)正戴著耳機,聽著 Google NotebookLM 生成的考試復習資料。
突然,車廂猛地一頓,燈光瞬間熄滅,只有應急照明微弱的光芒映照出周圍乘客驚愕而茫然的臉龐。
驚嘆之后是短暫的死寂,隨即被不安所取代。
沒有信號,只有手機屏幕照亮的一張張人臉,外面一片漆黑。
瑪麗亞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她記得 6 號線公告的一個檢修計劃是從今年 6 月才開始,持續到至 9 月,也只對部分線路進行關閉,而這樣的急停,不像尋常的環線故障。
她和其他乘客被困在這鋼鐵制成的幽閉空間里,只剩下莫名的焦慮和對未知的恐懼。
幾乎在同一時刻,遠在葡萄牙里斯本阿爾法瑪(Alfama)老城區,若昂·佩雷拉(Jo?o Pereira)正在他那家充滿陽光氣息的小瓷磚紀念品店里,準備迎接午后的游客潮。
突然,店里的燈滅了。
播放著法朵(Fado)音樂的播放器也戛然而止。
連最依賴的刷卡機也毫無反應,變成了一塊無用的塑料坨坨,現代生活的便捷在這一刻蕩然無存。
此時,游客還沒有過多察覺,他則疑惑地走到門口,看到一些鄰居紛紛探出頭,臉上寫滿了同樣的困惑,他壓制著對基礎公共服務中斷的憤怒,想著應該等會就來電了。
若昂還不知道,全國都和他有一樣的處境。
圖/停電期間,馬德里阿托查火車站前出現交通堵塞,奧斯卡德爾波索/法新社
由于交通信號燈也停止了工作,“怒路癥”也在司機群體中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
汽車的喇叭聲也開始有了不耐煩的情緒。
一種無序的混亂正在城鄉各處的脈絡中悄然醞釀。
這一刻,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共享伊比利亞半島陽光與海岸的國家,被猝不及防地一同拋入了黑暗之中。
這不是電影里的虛構情節。
而是一場真實發生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電力系統崩潰。
圖/停電期間,里斯本塔霍河上的大橋,帕特里夏·德·梅洛·莫雷拉/法新社
它如同一個為現代社會提供動力的巨大心臟驟停,讓半島上超過五千萬人的生活瞬間失去了賴以維系的脈搏。
這個數字,相當于整個中國人口稠密的浙江省的所有戶籍居民,在同一時間集體遭遇了停電的困境。
現代社會看似堅固的運行秩序,在電力消失的瞬間,暴露出其驚人的脆弱性。
那種建立在持續供電基礎上的控制感瞬間土崩瓦解。
圖/周一,里斯本,電力恢復前,人們在一家昏暗的商店里購買食品雜貨,Anadolu/Getty Images
這場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官員稱為“異常且完全特殊”、甚至被歐洲官員認為是“歐洲近代史上最嚴重的事件之一”的大停電,其影響迅速超出了伊比利亞半島的范圍。
短暫的電力波動波及了鄰國法國西南部和微信用戶“最多”的安道爾(微信個人資料中地區一欄填寫“安道爾”的用戶數量排名第一)。
甚至干擾了遠在非洲北端的摩洛哥部分地區的網絡服務,因為其部分網絡基礎設施依賴于西班牙的服務器。
在高度全球化和數字化的今天,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故障,被證明影響程度可以超越國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波及看似遙遠的地區,形成復雜的跨國依賴鏈條。
然而,并非所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領土都陷入了黑暗。
那些擁有獨立電網系統的島嶼,如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島、巴利阿里群島,葡萄牙的亞速爾群島、馬德拉群島,以及西班牙在非洲的飛地休達和梅利利亞,則幸運地成為了這場電力風暴中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危機中的對比,再次體現了,現代社會的脆弱性與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復雜能源網絡的拓撲結構,而非傳統的地理或政治邊界。
隨之而來的是遍及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大陸部分的混亂與掙扎。
交通癱瘓如同大動脈被血栓堵塞,城市運轉陷入停滯。
通訊中斷造成的“信息孤島”效應加劇了不同群體人們的焦慮。
經濟活動驟然熄火,從大型工廠到街角小店都無法幸免。
醫院、應急服務等關鍵部門在黑暗中依靠備用電源艱難維系。
與此同時,一場追尋事故真相的跨國調查悄然展開。
一場重啟半島“心跳”的電力恢復行動也緊急啟動。
圖/乘客們在西班牙南部科爾多瓦附近一列停靠的高速列車旁等候,Javier Soriano/AFP/Getty
這篇文章不僅是失去電力時的冰冷記錄。
它更關乎大學生“瑪麗亞”在漆黑地鐵隧道中的窒息與恐懼。
關乎“若昂”在里斯本小店生意的無奈與嘆息。
關乎無數南歐家庭在黑暗中的守望與互助。
更關乎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的脆弱性。
同樣高度依賴現代化基礎設施、正經歷能源轉型的中國讀者,我們該如何來解讀這場災難?
五秒鐘,
從光明到黑暗的心臟驟停
災難的發生,往往就在一瞬間。
快得令人猝不及防。
圖/停電期間,一名女子在自助洗衣店里洗衣服,衣服被卡在了洗衣機里,Ana Beltran/路透社
最初的中午12點33分,西班牙電網運營商紅電公司(Red Eléctrica de Espa?a, REE)的監控系統捕捉到了一個致命的信號。
一次被描述為“異常強烈的功率流波動”或“強振蕩”的事件。
并非普通的電網擾動,而是系統崩潰的前奏。
這背后,是一場發電能力的雪崩式喪失。
想象一下,在短短的5秒鐘之內,西班牙電網突然失去了高達15吉瓦(GW)的發電能力。
15吉瓦是怎樣一個概念?
它幾乎接近長江三峽水電站高峰發電能力的67%,足以支撐起像上海或北京這樣數個中國一線特大城市的日常用電需求。
而這相當于當時西班牙全國用電需求總量60%的巨大電力缺口,就這樣憑空出現了,對整個電力系統而言是毀滅性的。
如此巨大的功率缺口,如同給一輛高速飛馳的列車猛然施加了緊急制動,瞬間在電網內部引發了劇烈的“電網振蕩”(Grid Oscillation)。
圖/西班牙龍達郊區,停電期間,日落時分,變電站里連接高壓電線的電線清晰可見,Jon Nazca/路透社
你可以將電網想象成一個依靠精確同步運行的巨大“心臟”。
這次振蕩就如同心臟突然開始極其嚴重、毫無規律地心律失常。
維持整個電力系統同步運行的“心率”,即被歐洲精心設定為50赫茲的電網頻率,開始急劇且災難性地下跌,遠遠超出了安全運行的閾值。
早期歐洲電力系統在不同地區采用不同頻率,最終歐洲選擇了50赫茲作為統一標準,它在電力傳輸中具有較好的效率和穩定性,適合歐洲的電網設計和需求,更是為了便于電力設備的兼容性和互聯。
短短5秒內損失15吉瓦,如此迅猛的功率損失和頻率崩潰,其速度很大概率上遠超常規備用電源的響應極限和調度員的人工干預能力。
圖/一對夫婦走過西班牙布爾戈斯的一個變電站。照片:塞薩爾·曼索/法新社
這令系統幾乎喪失了緩沖時間,直接觸發了最激烈的保護性動作。
為了自保,防止整個系統因頻率崩潰而徹底損壞(如同心臟驟停導致所有器官衰竭),也為了阻止這場“電網心臟病”通過“血管”(跨國輸電線路)傳染給歐洲大陸的其他“器官”(其他國家的電網),電網的保護系統做出了近乎本能的反應:切斷連接!
伊比利亞半島的電力系統(涵蓋西班牙和葡萄牙)與其主要的外部“供血通道”法國電網自動進行了“系統分離”(System Separation)。
這就像在烈性傳染病暴發時,為了保護更廣闊區域的安全,不得不緊急隔離疫區一樣。
然而,對于伊比利亞半島這個在能源地理上相對獨立的“能源孤島”(Energy Island)而言,這次隔離是致命的。
半島與歐洲大陸電網的連接原本就十分薄弱,其互聯容量遠低于歐盟建議的最低標準。
一旦這條脆弱的生命線被切斷,半島內部產生的巨大電力失衡便無法依靠外部電網的支援來快速彌補。
系統分離雖然保護了歐洲大陸電網的穩定,但也幾乎宣判了伊比利亞電網的“死刑”。
失去了外部的支撐,內部又處于嚴重的“失血”狀態,伊比利亞電網最終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徹底的“崩潰”(Collapse)。
西班牙官員將其描述為“電力歸零”(Cero Eléctrico)。
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聯盟(ENTSO-E)和西班牙電網(REE)公布的實時數據冰冷地記錄了這一災難性過程。
西班牙的用電負荷如同自由落體般,在極短時間內從事故前的約27500兆瓦(MW)急墜至不足12000兆瓦。
葡萄牙電網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步“休克”。
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表明,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發電被切斷,傳統的核電、水電和化石燃料發電廠也幾乎全部停運。
這進一步證明了崩潰是系統性的,是電網自身無法維持穩定運行(頻率、電壓)的結果,而非某一特定類型電源的故障直接導致。
黑暗,幾乎在同一時刻降臨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每一寸大陸土地上。
從馬德里、里斯本、巴塞羅那這樣繁華喧囂的都市,到安達盧西亞、阿連特茹寧靜的鄉村,現代文明賴以運轉的燈火,就這樣熄滅了。
半島癱瘓
黑暗中掙扎的五千萬人
停電的影響,如同一場無聲的海嘯,瞬間席卷并淹沒了伊比利亞半島正常的社會秩序。
超過五千萬人的生活,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被強行按下了暫停鍵。
電力,這個現代社會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忽視的基礎設施,一旦消失,其后果是系統性的、災難性的。
交通
回家的長路
“我們被困在隧道里快一個小時了,又熱又悶,手機完全沒信號,沒人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
這是大學生瑪麗亞·岡薩雷斯在被困數小時后,通過斷斷續續恢復的手機信號,在下午晚些時候發給家人的信息。
她所在的馬德里地鐵列車最終在消防員的引導下,乘客們沿著漆黑的軌道徒步疏散。
當她終于走出地鐵站,重見天日時,看到的是馬德里街頭從未有過的混亂景象。
所有的紅綠燈都已失靈,警察只能依靠哨子和手勢在擁堵的車流中艱難地維持秩序。
圖/葡萄牙發生大規模停電,地鐵停運之后,公共汽車變得非常擁擠,Armando Franc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公交車站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臉上寫滿了焦急與絕望,每一輛到站的公交車都被瞬間塞滿。
這場景,比上海外灘在五一黃金周最繁忙時段的擁擠還要混亂無序百倍。
鐵路系統更是成為了重災區。
圖/幾小時后,乘客們下火車,乘坐巴士前往巴塞羅那,Doug Craib/Guardian Community
在西班牙,超過100列火車(包括高鐵AVE和普通列車)在運行途中突然斷電停駛,導致約35000名乘客,被困在半路,動彈不得。
圖/巴塞羅那桑茲火車站的鐵路工作人員試圖與乘客分享信息,Josep Lago/AFP/Getty Images
卡洛斯·費爾南德斯(Carlos Fernández),一位從南部城市塞維利亞前往馬德里的商務人士,他乘坐的AVE高鐵列車就在安達盧西亞的荒野中停滯了五個多小時。
“列車員盡力安撫大家的情緒,但是沒有電,空調也停了,車廂里像蒸籠一樣悶熱。”
“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沒有人知道什么時候能恢復供電,我們完全被困住了。”他事后回憶道。
圖/旅行者因停電而被困,導致大部分交通方式癱瘓,José Jordan/AFP/Getty Images
許多主要的火車站,如馬德里的阿托查(Atocha)和查馬丁(Chamartín)、巴塞羅那的桑茨(Sants)等,雖然依靠備用電源維持著徹夜通明,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滯留旅客的臨時收容所。
成千上萬的人在那里焦急地等待消息,或者無奈地席地而睡。
機場同樣陷入了一片狼藉。
來自中國上海的游客化名張偉(Will Zhang)和他的家人,原本計劃從巴塞羅那的埃爾普拉特(El Prat)機場轉機回國,卻意外地被困在了這座現代化的航空樞紐。
“值機系統全部癱瘓了,航班信息顯示屏一片漆黑,問工作人員,他們也只能攤攤手說不知道。”
“機場里人山人海,感覺比我們國內春運高峰期的火車站還要擁擠。”他苦笑著對記者說。
圖/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地標建筑米拉之家因停電沒有照明,胡安·戈薩攝
“本來是專程來看高迪的建筑藝術,沒想到卻親身體驗了一把歐洲大停電,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深度游’了吧。”
馬德里巴拉哈斯(Barajas)機場和里斯本機場更是直接限制了航班的起降,導致大量國際和國內航班延誤或取消。
無數旅客的行程計劃被打亂,焦躁和無奈的情緒在航站樓里蔓延。
通訊
失聯的世界
“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我獨居在城郊的母親,”里斯本的小店主若昂·佩雷拉心有余悸地說。
“她的手機一直打不通,家里的座機也沒有信號。我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跑了好幾條街,才在一個地勢稍高的地方找到了一絲微弱的信號,趕緊給她報了個平安,告訴她我還好。”
這次大停電幾乎切斷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通訊命脈。
手機信號塔因斷電而失效,導致移動網絡時斷時續,語音通話幾乎無法接通。
圖/在葡萄牙,由于電網故障,互聯網流量急劇下降,流量立即比前一周下降了一半,并在接下來的五個小時內下降到比前一周下降了約 90%。
圖/斷電后, 葡萄牙用戶對 Cloudflare 1.1.1.1 DNS 解析器的請求流量也下降,最初與前一周相比下降了 40%,并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進一步下降。
互聯網訪問量更是驟降至不足正常水平的兩成。
這種感覺,仿佛一夜之間倒退回了沒有智能手機、甚至連最基本的電話通訊都成為奢侈品的年代。
人們焦急地高舉著手機,在街頭巷尾四處游走,徒勞地尋找著哪怕一絲信號。
或者圍在城市里為數不多、還能使用的公用電話亭旁,排起長隊。
信息的匱乏如同空氣稀薄,加劇了公眾的恐慌和焦慮。
圖/商店里擠滿了尋找手電筒、收音機等應急物品的人們。圖片來源:Adri Salido/Getty Images
有人開始涌向商店,搶購電池和依靠電池供電的老式收音機,渴望能從中捕捉到一絲來自官方渠道的消息,了解到底發生了什么,何時才能恢復正常。
數字時代的瞬間失聯,讓人們體會到了物理連接和傳統信息渠道在極端情況下的重要性。
經濟與生活
全部停擺,重拾現金
若昂·佩雷拉的小店在停電后不久就不得不提前關門了。
“下午本來是游客最多的時候,人倒是不少,但沒電,刷卡機用不了,收銀機也打不開。”
“很多游客身上帶的現金又不夠支付,我只能眼睜睜看著一筆筆生意就這么溜走了。”
“這一下午,至少損失了好幾百歐元。”他無奈地搖著頭說。
這僅僅是半島經濟活動瞬間停擺的一個微小縮影。
工廠的生產線陷入沉寂,機器停止了轟鳴。
商店、餐館、咖啡館紛紛拉下卷簾門。
辦公室人去樓空,白領們被迫提前下班。
福特(Ford)、西雅特(Seat)、依維柯(Iveco)等大型汽車制造商在西班牙的生產線也陷入了沉寂,成千上萬的工人無所事事。
據估計,此次停電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能高達數十億歐元,并可能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當月的 GDP 增長產生輕微的負面影響。
更讓普通民眾感到焦慮和無助的是金融系統的部分癱瘓。
圖/人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中心排隊等候ATM自動取款機,帕特里夏·德·梅洛·莫雷拉/法新社
遍布城鄉的ATM自動取款機普遍失靈,屏幕一片漆黑。
商店里的銀行卡支付終端(POS機)也無法工作。
在東部城市瓦倫西亞,市民安娜·洛佩斯(Ana López)和她的丈夫跑遍了住家附近的四五家銀行網點,都未能取到現金。
“我們身上的現金不多了,去超市買東西,他們也說只收現金,真不知道晚上吃什么。”她憂心忡忡地告訴采訪她們的本地記者。
圖/巴塞羅那停電期間,人們在超市里用手機和頭燈購買食品雜貨。圖片來源:Bruna Casas/路透社
這種突然之間無法獲取自己存款、無法使用電子支付的無助感,對于已經高度習慣了數字支付便利的現代都市人來說,不亞于一場噩夢。
人們開始翻箱倒柜,尋找家里可能遺忘的零錢和紙幣。
現金,這個在數字時代似乎逐漸被邊緣化的支付方式,在黑暗降臨的時刻,重新成為了流通的“硬通貨”,凸顯了在極端情況下物理貨幣的不可替代性。
西班牙證券交易所(BME)則確認其運營正常,股票市場運行未出現中斷。
應急服務
黑暗中的堅守與隱憂
在普遍的混亂和停滯中,醫院成為了依靠備用發電機維持運轉的“孤島”。
圖/停電期間,醫院工作人員在黑暗中移動病床上的病人
在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爾圖的一家公立醫院擔任護士的索菲亞·科斯塔(Sofia Costa)向采訪她的報紙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應急燈亮著,重癥監護室(ICU)和手術室里的監護儀、呼吸機都還在正常運轉,但普通病房和走廊就暗了很多。”
“我們立刻暫停了所有非緊急的手術和檢查。”
“醫生和護士只能依靠手電筒的光線查房,并且用紙筆手寫病歷和處方,因為電子病歷系統完全無法訪問。”
“我們最擔心的是那些在家中依賴呼吸機、制氧機或者需要冷藏特殊藥物(比如胰島素)的病人,我們不停地嘗試打電話(如果能打通的話)去確認他們的狀況是否穩定,是否有足夠的備用電源或藥品。”
圖/周一,馬德里阿托查火車站的救護車和警車。由于停電影響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許多旅客不得不在此過夜,Oscar del Pozo/AFP/Getty Images
盡管醫護人員憑借專業素養和應急預案全力以赴,確保了核心醫療服務的持續,但大范圍長時間的電力中斷無疑給整個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運行壓力和潛在的安全風險。
備用電源雖然能維持基本運轉,但并非所有設備和區域都能覆蓋,且其持續時間有限。
應急救援部門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重壓。
消防隊員們疲于奔命,忙于處理激增的求助電話,其中最主要的是解救被困在停電電梯里的居民,僅在馬德里首都圈,就接到了近300起此類求助。
圖/馬德里,一名警察試圖讓排隊等候公交車的人們保持冷靜,奧斯卡德爾波索/法新社
警察則被大量部署到街頭,一方面要疏導因信號燈失靈而混亂不堪的交通,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巡邏,維持社會秩序,預防可能出現的趁亂犯罪行為。
西班牙政府甚至為此動員了全國范圍內多達 3 萬名國家警察和國民警衛隊警力。
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停電,如同一面棱鏡,毫不留情地映照出現代社會對電力這一基礎命脈的深刻依賴。
當這個看似穩固的基礎突然崩塌時,帶來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黑暗和生活上的不便,而是整個社會復雜運轉機制的系統性失靈。
每一個被困在旅途中的乘客,每一個無法聯系上家人的市民,每一個眼看生意受損卻無能為力的店主,每一個在黑暗中仍需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警察、消防員……
圖/旅客們坐在樓梯上,準備在馬德里阿托查火車站過夜,奧斯卡德爾波索/法新社
他們的焦慮、無奈、堅韌與掙扎,共同構成了這場災難最真實、最深刻的圖景。
這些個體經歷匯聚在一起,無聲地提醒著我們,眼前引以為傲的現代文明,其賴以建立的基礎設施體系,或許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脆弱。
探尋根源
重重迷霧
當五千多萬人在現代社會中突然被剝奪了電力這一基礎能源,陷入黑暗與混亂之中時,一個迫切的問題懸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為什么會發生這一切?
這場史無前例、波及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大停電,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事故發生初期的混亂、信息碎片化以及各種相互矛盾的說法中,尋找答案的過程本身就如同在一片濃重的迷霧中艱難探索。
官方謹慎解釋
面對公眾的普遍焦慮、媒體的密集追問以及可能引發的社會恐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政府及其電網運營商(REE和REN)在事件初期都表現出了高度的謹慎。
圖/佩德羅·桑切斯呼吁私營電力供應商協助調查停電原因,Javier Lizon/EPA-EFE/Shutterstock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Pedro Sánchez)在多次公開講話中,反復強調事件的“特殊性和異常性”,坦誠這是一次“電力系統的完全崩潰”(system collapse)。
他呼吁社會各界保持耐心,等待官方聯合調查小組給出基于事實的結論,在此之前“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官方(特別是西班牙電網REE)給出的最核心、最直接的技術性線索,是那次導致了 15 吉瓦發電量在 5 秒內瞬間消失的“強烈的功率流波動”或“強振蕩”。
這就像電網這個極其龐大而精密復雜的“心臟”遭遇了一次極其嚴重的心律失常。
巨大的功率缺口導致系統頻率(維持電力系統同步運行的“心率”)急劇下跌,遠遠超出了電網能夠承受的安全范圍。
為了防止整個系統因頻率崩潰而發生設備損壞甚至永久性癱瘓(如同心臟驟停導致多器官衰竭),電網內部設置的各種保護裝置被自動觸發。
它們按照預設的邏輯,開始切斷部分發電機組和用戶負荷,試圖恢復平衡。
但由于此次失衡的幅度和速度實在過于驚人,這些內部措施已無力回天,最終觸發了與歐洲主干電網(通過法國連接)的“系統分離”或“解列”(System Separation)。
在迷霧中猜測
相互矛盾的早期理論
然而,在官方調查機構能夠收集和分析海量數據、給出最終權威結論之前,各種關于引發這場災難的“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究竟是什么的猜測、傳聞和初步報道層出不窮。
這不僅讓事件的真相顯得更加撲朔迷離,也反映了公眾在信息不透明情況下的焦慮情緒。
“天氣惹的禍?”
REN的“大氣現象”理論
最早被廣泛傳播,也最具戲劇性的一種說法,來自葡萄牙電網運營商REN。
他們最初向媒體透露,認為停電是由西班牙境內一種“罕見的大氣現象”引起的。
具體來說,是指西班牙內陸地區極端且快速的溫差變化,導致架空的高壓輸電線路上發生了異常的機械振動,即所謂的“感應大氣振動”(Induced Atmospheric Vibration)或導線舞動(Conductor Gallop),進而引發了電氣系統的不穩定和同步失敗。
這個理論聽上去有些玄乎,如同將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簡單歸咎于難以預測的“天災”。
盡管這種現象在理論上確實存在,但其是否能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崩潰,引發了廣泛質疑。
隨后,REN 方面似乎對此說法進行了澄清或否認,但這最初的“天氣論”無疑給事件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造成了信息混亂。
“連接線斷了?”
互聯線路故障論
另一種比較符合直覺的猜測,是指向連接法國和西班牙電網的“大動脈”跨國互聯線路本身發生了故障。
如果這條對“能源孤島”伊比利亞至關重要的外部連接通道突然中斷,確實可能導致半島電網被動“孤立”,進而因內部無法快速平衡供需而引發失衡和崩潰。
西班牙電網REE的官員也確實提到了與法國電網的“斷開”是導致崩潰的關鍵環節。
“法國著火了?”
火災論
甚至一度有報道稱,是法國南部靠近邊境地區的一場火災損壞了輸電線路,從而切斷了連接。
但法國電網運營商RTE很快否認了這一說法,指出法國境內的電網運行正常,并未發生相關火災或線路故障。
“問題在鄰居家?”
葡萄牙的視角
由于事故發生時,葡萄牙正在從西班牙進口較為廉價的電力,因此葡萄牙方面(包括總理蒙特內格羅和REN)更傾向于認為問題的根源來自西班牙電網。
REN 在其官方聲明中也明確提到了來自西班牙電網的“顯著電壓波動”是導致其國內電廠保護性跳閘、引發葡萄牙全國性停電的直接原因。
“黑客入侵?”
網絡攻擊疑云
在任何原因不明的重大關鍵基礎設施(包括電網、交通、通訊系統)故障事件中,“網絡攻擊”的可能性總是會第一時間浮現在公眾和決策者的腦海中。
尤其是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網絡戰威脅日益加劇的背景下。
不意外,兩個親俄羅斯的網絡“黑客”組織,黑暗風暴團隊(Dark Storm Team)和NoName057,聲稱對周一襲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規模停電事件負責,但是西班牙國家網絡安全辦公室此前曾否認此次停電事件與網絡攻擊有關。
盡管多位高級別官員,包括葡萄牙總理蒙特內格羅、葡萄牙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以及歐盟委員會的官員,在事件發生后不久就迅速公開表示,“目前沒有跡象”(No Indication)表明此次大停電是由網絡攻擊或任何惡意行為造成的。
但這更像是一種基于初步判斷、旨在穩定公眾情緒的安撫性表態。
西班牙官方(包括首相桑切斯)并未在第一時間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
事實上,西班牙的國家網絡安全機構,包括國家網絡安全研究所(INCIBE)和國家密碼學中心(CCN),確實已經介入了事件調查,將其作為需要排除的標準可能性之一。
畢竟,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電力命脈而言,任何潛在的威脅,無論其可能性大小,都必須嚴肅對待并徹底調查。
這種默認將網絡攻擊納入調查范圍的做法,本身就反映了現代社會對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的高度敏感和普遍擔憂。
嚴謹的調查仍在繼續
撥開迷霧需要時間
截至這篇文章發布之時,關于此次伊比利亞大停電根本原因的官方最終調查結論仍未公布。
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聯盟(ENTSO-E)已經依據其標準規程,聯合西班牙電網(REE)和葡萄牙電網(REN)啟動了正式的事件調查程序(Event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EIP)。
這通常需要對事故發生前后海量的電網運行數據進行細致入微的、跨越國界的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各線路的潮流數據、電壓和頻率記錄、保護裝置的動作序列、發電機組的運行狀態、以及可能存在的外部干擾因素等。
這如同偵探在紛繁復雜的線索中,耐心細致地尋找那個最初觸發連鎖反應的“扳機”。
圖/2021年歐盟歐洲大陸同步電力系統分裂圖, System Separation in the Continental Europe Synchronous Area on 8 January 2021 – Interim Report
ENTSO-E以往針對類似嚴重電網事件(如2021年歐洲大陸系統分離事件、2024年巴爾干地區停電事件)發布的調查報告,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
事件初期圍繞事故原因出現的種種混亂、矛盾甚至是指向不明的說法,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代大型互聯電網所具有的極端復雜性。
它就像一個由無數節點和連線構成的、精密耦合但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巨大網絡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一個看似微小的擾動(可能源于技術故障、設備老化、操作失誤、外部環境因素,甚至惡意攻擊),在特定的電網運行方式和邊界條件下(例如當時的電力分布、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備用容量水平、線路負載情況等),就可能被迅速放大、沿著電網路徑傳播,并與其他薄弱環節相互作用,最終導致災難性的、遠超初始擾動規模的后果。
因此,確定此次伊比利亞大停電的最終根本原因,需要的是基于海量運行數據、遵循嚴格科學方法的嚴謹分析,而非基于不完整信息或主觀判斷的倉促猜測。
最終的答案,很可能不是單一的、孤立的因素。
而是一個由初始擾動,無論是技術性故障、外部突發事件還是其他未知因素,與當時電網特定的運行狀態相互作用、發生連鎖反應而共同塑造的結果。
與黑暗賽跑
重啟半島的“心跳”
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的電力“心跳”驟然停止,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之后,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黑暗抗爭的“搶救”行動隨即在國家層面緊急展開。
圖/恢復供電的步驟,wemc.com
目標只有一個,盡快讓光明重返城市與鄉村,讓癱瘓的社會秩序恢復運轉,將停電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
鄰國的“輸血”
在這場與黑暗的賽跑中,來自鄰國的“輸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恢復過程的最初階段。
盡管伊比利亞半島電網在事故發生時與法國主網自動分離了,但在確認半島內部電網崩潰后,通過與法國和摩洛哥的輸電連接線,微弱但極其關鍵的電力開始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注入伊比利亞半島電網。
圖/法國 RTE 的輸電網,紅色表示 400 kV 變電站,綠色表示 225 kV 變電站。為了便于閱讀,未顯示 150、90 和 63 kV 變電站
這些來自境外的電力,如同給一個心臟驟停的病人進行體外心肺復蘇時輸入的少量血液和氧氣。
雖然不足以立刻讓整個系統恢復正常,但為后續更大范圍的內部“黑啟動”和分區恢復提供了寶貴的電壓支撐和同步參考點。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后來的講話中也特別感謝了法國和摩洛哥政府在危急時刻提供的及時援助。
這再次凸顯了國家間電網互聯互通在應對突發大規模停電事故時的生命線作用。
此外,遠方的烏克蘭,基于其在戰火中維護和修復本國電網的艱難經驗,也主動提出愿意向西班牙提供相關的技術專家支持。
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輸電系統運營商聯盟(ENTSO-E)則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協調者角色,確保受災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信息溝通順暢,并協調必要的資源調配。
從“零”開始的艱難重啟
將一個完全崩潰、失去所有電壓支撐的大型區域電網(如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電網)重新啟動,其技術難度和復雜性遠超普通人的想象。
絕非簡單地合上電閘那么容易。
歐洲媒體對此也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總結如下:
I.“黑啟動”
(Black Start)
這是整個電網恢復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和艱難的一步。
所謂“黑啟動”,是指在電網完全失去外部電源支持(即處于“全黑”狀態)的情況下,依靠系統中少數具有自啟動能力的發電機組,不依賴外部電網,首先自行啟動。
然后為一小部分區域電網和鄰近的其他電廠提供初始電力,建立起一個小的、孤立的“電力孤島”。
像在荒野中熄火的汽車動用備用油箱重新點火一樣,
在此次事件中,葡萄牙成功利用了其國內的兩座關鍵電廠,北部的塔帕達杜歐特魯(Tapada do Outeiro)燃氣電廠和中部的卡斯特洛-德博德(Castelo de Bode)水電站,進行了黑啟動。
西班牙也動用了其國內的水電站和燃氣聯合循環電廠(CCGT)作為黑啟動電源。
II.“搭積木”式的恢復
(Gradual Re-energization)
在黑啟動成功、建立起初步的“根據地”之后,整個電網的恢復過程就像是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搭積木,必須循序漸進,逐個區域、逐條線路地恢復供電。
電網調度中心的工程師們需要極其精確地計算和實時平衡每一個步驟中恢復的發電量與接入的用電負荷,同時嚴密監控電壓和頻率的變化。
因為過快地接入大量負荷,或者操作不當引起的電壓、頻率波動,都極有可能導致剛剛恢復起來的脆弱系統再次失穩、甚至二次崩潰,前功盡棄。
這個過程對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操作經驗和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III.電網同步
(Grid Synchronization)
在前兩個階段,“黑啟動”成功啟動了局部的電源,并在其基礎上通過“搭積木”的方式逐步擴大了供電范圍,形成了多個獨立的、運作中的電力“孤島”或區域電網。
然而,這些區域電網之間是互不相連的,無法實現電力資源的互通互濟,也遠未達到整個國家乃至跨國電網協同運行的常態。
因此,下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進行“電網同步”。
電網同步,顧名思義,就是要將這些原本獨立運行的區域電網,或者將新恢復的發電機組重新并入主電網時,使其交流電的頻率、電壓和相位達到高度一致,然后再進行連接(合閘)。
這個過程需要在電網調度中心的精確指揮下進行。
電網同步是電網從分裂狀態走向統一整體的關鍵環節。
它不僅僅是將國內不同的恢復區域連接起來,對于像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樣與歐洲大陸電網互聯的國家,恢復與鄰國(如法國)電網的同步連接同樣是全面恢復和提升系統穩定性的必要步驟。
至此,電網的整體性恢復才算基本完成。
重見光明
盡管面臨著重重技術挑戰和巨大的操作壓力,在兩國政府、電網公司、發電企業以及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伊比利亞半島的電力恢復工作還是在事故發生后的數小時內穩步推進。
從周一(4月28日)下午開始,點滴恢復的電力如同在無邊黑暗中燃起的希望之光,開始在沉寂的半島上逐漸蔓延。
圖/里斯本恢復燈光后被拖曳的有軌電車,帕特里夏·德·梅洛·莫雷拉/法新社
根據時間線,下午晚些時候,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和北部重鎮波爾圖的部分區域率先恢復了供電。
引來了被困在家中數小時的居民在陽臺和窗口發出的陣陣歡呼和掌聲。
西班牙方面,到晚上10點半左右,首相桑切斯首次向全國通報,已經恢復了近一半(48.2%)的電力供應。
然而,要讓整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完全恢復正常,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
圖/到星期一晚上,西班牙的道路大多是空的,皮埃爾-菲利普·馬爾庫 / 法新社 / Getty Images
直到周二(4月29日)凌晨2點50分,西班牙的恢復比例才艱難地超過八成。
最終,在停電發生約18個小時之后,也就是周二早上6點半左右,西班牙電網宣布全國大陸地區的電力供應已恢復96%以上,標志著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停電基本結束。
圖/西班牙馬德里,地鐵部分運營恢復后,人們在站臺上等候。此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曾遭遇大規模停電,電力供應開始恢復,Violeta Santos Moura/路透社
葡萄牙也在周二凌晨基本恢復了全國供電。
對于親身經歷了這場黑暗的普通民眾來說,這十幾個小時的等待是漫長而煎熬的。
在馬德里地鐵中被困數小時的大學生瑪麗亞,直到深夜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家中。
“當我打開家門,看到客廳的燈亮著的那一刻,我差點激動得哭出來,”她事后說。
“你平時根本不會去想電有多么重要,我們把它視為理所當然,直到真正失去它的時候,才體會到那種無助和恐懼。”
而對于里斯本的小店主若昂來說,雖然電力恢復了,商店可以重新開門營業,但停電那一天造成的經濟損失已經無法挽回。
“只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永遠不要再發生了。”
他望著重新亮起燈光的街道,深深地嘆了口氣。
這場大規模、高強度的應急響應和電力恢復行動,是現代社會在面對重大關鍵基礎設施危機時的一次實況預演。
但同時,恢復過程所經歷的艱辛、挑戰和相對漫長的時間(對于高度依賴電力的現代社會而言,十幾小時已是極難忍受),也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歐洲(部分地區)能源的
脆弱性
圖/歐洲電網 Power grid across Europe, Guardian graphic. Source: ENTSO-E
2025年4月28日的伊比利亞大停電,如同一道刺眼的閃電。
不僅劃破了半島五千萬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撕開了歐洲能源系統,特別是伊比利亞區域電網看似平穩運行表象下的深層脆弱性。
這不僅僅是一次損失慘重的技術事故。
更像是一次代價高昂、無法回避的“實戰壓力測試”。
長期以來,在歐洲一體化的能源版圖上,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一直扮演著一個尷尬的角色,一個可再生能源豐富,但與歐洲大陸核心電網連接不暢的“能源孤島”。
它們與歐洲大陸電網(主要是法國電網)之間的“電力橋梁”數量稀少、輸送容量嚴重不足。
其總的互聯容量長期徘徊在各自國家高峰用電負荷的5%-6%左右,遠未達到歐盟委員會為促進電力市場一體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所建議的最低目標(到2020年達到10%,到2030年達到15%)。
這種“先天不足”的低互聯水平,在日常運行中,意味著伊比利亞半島難以充分參與歐洲統一電力市場。
其豐富的低成本風能和太陽能資源難以大規模、穩定地輸送到法國乃至中歐等電力需求中心。
圖/西班牙加的斯的太陽能電池板。周一發生停電時,這兩個國家約80%的電力來自太陽能和風能,Design Pics/Ken Welsh/Getty Images/Design Pics RF
同時這也限制了在需要時從外部獲取廉價電力的能力。
而在系統面臨嚴重擾動或危機的極端時刻,比如這次大停電事件中,這種連接薄弱的后果則是災難性的。
這次大停電,正是伊比利亞“能源孤島”困境的一次慘痛暴露。
多年來,歐盟、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以及電網運營商一直在努力打通這個制約區域能源安全和市場發展的“瓶頸”。
其中最重要、最具戰略意義的項目,就是穿越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的海底高壓直流(HVDC)輸電工程。
該項目希望新建一條連接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Gatica換流站)和法國西南部波爾多地區(Cubnezais換流站)的海底及陸地混合直流輸電線路,全長約300至400公里,額定輸送容量為2000兆瓦(2GW)。
項目建成后,將使西班牙與法國之間的電力交換能力從目前的2800兆瓦提升至5000兆瓦,幾乎翻倍。
這個被歐盟列為“共同利益項目”(PCI)并獲得大量資金支持(總投資約17.5億歐元,歐盟資助5.78億歐元)的宏大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將在2028年左右投入運行。
此次伊比利亞大停電的慘痛經歷,無疑為這個長期以來因成本高昂、技術復雜、環境敏感等因素而進展緩慢的項目,提供了最有力的、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的緊迫性和戰略價值的推動力。
能源轉型的“陣痛”
綠色理想與電網現實
西班牙是歐洲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
近年來,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在西班牙的電力結構中發展迅猛,其總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占比已接近甚至超過總需求的一半。
圖/伊維爾德羅拉風力渦輪機。西班牙一直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領導者,Sergio Pérez/路透社
這無疑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獨立的正確方向。
然而,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停電,也引發了一個無法回避的關鍵問題。
我們現有的電力系統,特別是電網基礎設施和運行控制體系,是否已經為迎接如此大規模、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與傳統的火力、水力、核能等同步發電機組不同,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特別是大規模集中式的)主要是通過電力電子逆變器(Inverter-Based Resources, IBRs)并入電網的。
這些基于逆變器的電源,其運行特性與旋轉發電機有本質區別,它們本身不具備或只能模擬提供有限的“轉動慣量”(Rotational Inertia)。
你可以將電網的慣量想象成一個巨大的、正在高速旋轉的陀螺。
當電網受到外部擾動(如發電機跳閘、線路故障、負荷突變等)時,這個“陀螺”的巨大慣性能夠幫助系統抵抗頻率的快速變化,維持系統的穩定,為控制系統和備用電源的啟動爭取寶貴的時間。
然而,當電網中來自風電、光伏等“輕飄飄”的非同步電源(IBRs)的比例越來越高,而能夠提供天然慣量的“穩重”的同步發電機組(如火電、核電)逐步退出或減少運行時,整個電力系統的總慣量就會下降。
系統的“抗風浪”能力,抵御擾動、維持頻率穩定的能力,就會隨之減弱。
一旦此時遭遇類似本次事件中的巨大功率沖擊,系統頻率就更容易發生劇烈波動,甚至快速跌出安全范圍,導致保護系統動作,引發更大范圍的連鎖反應和系統失穩。
一些能源專家和分析師指出,近年來西班牙電網確實面臨著由于可再生能源滲透率快速提升而帶來的日益嚴峻的運行挑戰。
不過,多位科學家和官員都強調,不能簡單地將這次大停電歸咎于風電或光伏發電本身。
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在于,整個電力系統的規劃理念、運行方式、保護策略以及市場機制,未能完全跟上能源結構快速變化的步伐,未能充分預見和應對高比例 IBR 接入帶來的新挑戰。
這就像我們給一輛設計于幾十年前的老舊汽車換上了一臺動力極其強勁的新型發動機,卻沒有相應地升級其剎車系統、懸掛系統、輪胎和車身結構。
雖然汽車的“綠色”性能提升了,但其在高速行駛或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操控性和安全性反而可能大大降低了。
能源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愛自省的歐洲
這次會如何集體反思?
伊比利亞半島經歷的黑暗時刻,不僅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自身的災難。
它也像一面鏡子,照亮了整個歐洲能源系統在能源轉型和地緣政治變局下面臨的共同挑戰和需要深刻反思的領域。
警鐘不僅為伊比利亞而鳴,也為整個歐洲大陸而鳴。
圖/ 星期一,馬德里全面停電期間,馬德里公開賽網球比賽場地空無一人,Manu Fernandez/美聯社
基礎設施投資刻不容緩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電網脆弱性,無論是跨國互聯不足還是內部適應性不夠,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問題:對現有電力基礎設施的投資,特別是對其進行現代化升級以適應能源轉型的需求,已經刻不容緩。
歐洲認為,她們需要加強跨境互聯(打通瓶頸)、大規模部署儲能(提供靈活性和備用)、推廣智能電網技術(提升可觀可控性)、加固網絡安全防護(應對新威脅),這些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選項,而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撐綠色轉型的基礎性、必需性投入。
系統運行需更“聰明”的協同
隨著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電力電子設備廣泛應用、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現代電網的運行環境正變得日益復雜和不確定。
歐洲需要更強大的跨國協調機制和數據共享平臺(如ENTSO-E及其區域協調中心RCCs的作用),更精準、更實時的電網態勢感知能力(如WAMS/PMU的應用),更完善、更具適應性的應急預案和防御策略(如特殊保護系統SPS、自適應保護等),以及更先進的仿真分析工具,來有效應對和管理這些新的挑戰。
能源政策需平衡“不可能三角”
能源政策制定者在全球范圍內都面臨著一個經典的“三元悖論”(Energy Trilemma),即如何在能源的“可靠性”(Security/Reliability)、“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Equity)和“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al)這三個往往相互制約的目標之間尋求最佳平衡。
伊比利亞大停電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提醒所有國家不僅是歐洲,在雄心勃勃地追求綠色低碳(可持續性)目標的同時,絕不能以犧牲能源供應的可靠性為代價。
可靠性是現代社會運轉的基石,任何能源轉型戰略都必須將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放在首要位置。
再提網絡安全
盡管初步調查顯示此次事件并非由網絡攻擊引起,但這并不能讓歐洲掉以輕心。
電網的數字化、智能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被攻擊的風險點。
因此,歐洲正在時刻保持高級別的網絡安全警戒,持續投入資源加固防護體系,提升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確保能源命脈在網絡空間的安全。
總而言之,伊比利亞大停電不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大損失,更是對整個歐洲乃至全球能源界的一次警醒。
它以一種讓每一個人都痛苦的極端方式,在能源轉型加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提醒我們頭頂和腳下的電力系統是否足夠強大、足夠智能、足夠有韌性?
歐洲是否具備抵達綠色能源未來彼岸的所有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