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15歲的香港男孩用一場簡單的旅行,意外地開啟了一場“網絡世代大戰”。
事情是這樣的——
這位小哥哥上周五(4月11日)人生第一次搭上飛往日本大阪的航班,懷著滿滿的興奮之情,在社交平臺Threads上發了張自拍照:手里拿著護照和機票,背景是登機閘口,配文是——
“15歲人生第一次去日本,打敗99.9%香港中學生。”
來源:HK01
如果你是Z世代的網友,大概率會心一笑:這不就是近期很火的網絡潮語嘛!一種略帶自嘲又浮夸的句式,用來調侃自己的“人生小突破”。
但很不幸的是,這句話——炸場了。
不是感動了大家,而是成功點燃了一群家長級網民的怒火。
有的評論表示:“我女兒八個月大就去過日本了。”
“我女兒一歲就跟我搭飛機去日本,好心你收皮啦!”
留言區一秒從旅行分享變成了“炫娃比賽”+“訓話大會”。
來源:網絡
“我兒子11歲獨自去日本!”
“我女兒去了17次日本!”
“希望你不要興奮得影響當地日本市民!”
甚至有人諷刺道:“有時被人罵是自己惹來的。”
但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愈演愈烈。
因為越來越多網友看不下去了,開始留言力挺這位15歲的男孩:“你開心就好,玩得開心點!”
“都什么年代了,旅行還有輸贏的嗎?”
“成年人是不是該學會幽默和理解年輕人的表達方式?”
來源:星島頭條
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網暴,小男孩的回應顯得非常成熟。他后來發帖解釋說:
“大家冷靜下先,本人只是想表達,從小到大,身邊好多朋友都去過日本,但我15歲才第一次去,所以才說自己是少數大個都未去過日本的。”
來源:HK01
“不過我明白大家可能會誤會我的意思,所以希望大家和平相處,唔好嗌交,同時感謝理解和幫我解釋的朋友們。”
小男孩沒有繼續回懟,沒有翻舊賬,甚至還為自己“可能用詞不當”表示理解和歉意。
對比之下,那些“炫娃”家長們的評論,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到底是誰更成熟?
來源:HK01
這場“誤會風波”也讓大家重新審視一個現實問題:
我們跟年輕人之間,到底有沒有那么多代溝?還是我們只是從沒認真聽過他們說什么?
現在的00后、10后,經常用一些看似“奇怪”的表達方式,但其實背后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
來源:HK01
比如這句“打敗99.9%香港中學生”——本質上和“今天起床跑步,打敗99%的人”是一個套路,夸張式幽默。就像以前周星馳電影里那句“你講嘢呀?”——本身無厘頭,沒人真的在吵架。
于是,一大波潮語知識點來襲,
看你能Get幾個?
影到我plz del:看到自己在別人的照片或影片里,求刪照。搞笑又帶點“求生欲”。
觀濱:本來是“觀塘海濱”,后來因為除夕夜的大型年輕人聚會走紅,成為00后新蒲點代名詞。
Free Hug / Free Kiss:因為“觀濱事件”而爆紅,用來形容開放甚至“過火”的社交行為。
你7街訓:出自某直播中激烈吵架片段,后被網民玩壞,變成罵人名句。
來源:HK01
KAM:形容某人或事非常奇怪,“KAM L”也成網絡口頭禪。
老Best:好朋友的意思,從英文“Best friend”演變而來,親切中帶點搞笑。
I人 / E人:源于MBTI性格測試,I代表內向,E代表外向,年輕人喜歡用來“貼標簽”。
LM:即“留名”,方便跟帖、日后查看,是社交平臺的生存技巧。
打羽毛球:一個“性教育改寫版”的代名詞,本是運動項目,現在已經變成網絡黑話。
來源:HK01
望周知:從官方用語進化而來,現在常用來強調語氣,網友常用來“認真搞笑”。
這場風波,其實是一場幽默感的代溝,每個年代都有自己說話的方式。
老一輩有“阿媽叫你返嚟食飯”、90后有“頂你個肺”,那Z世代為啥不能“打敗99.9%”一下?
如果我們不試著理解,只是一味用“我以前”、“我個女一歲”來壓人,結果就是年輕人越來越不想說話,代溝只會越挖越深。
說到底,一句潮語能引爆輿論,或許不是Z世代太玻璃心,是我們太容易用“大人心態”看待一切。
你怎么看這場“潮語風波”?留言告訴小編你最喜歡的一個Z世代潮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