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體報道,咱們國家的“藍鯨號”作為全球首艘高速能夠下潛的無人艇問世了。聽這名字挺別扭,但其實這艘無人艇既可以在水面以30節到40節的航速狂飆,同時在水下可以當潛艇用。在水下可以待30天,其在水下的續航時間和打擊能力與傳統的常規潛艇差不多。關鍵是它是無人的,而且在工作深度方面還可以進行增加,巡航時間包括潛航時間還可以進一步擴展。這也說明在全球無人作戰武器方面,咱們國家又開了個新的頭,也說明在新型的潛水裝備、水面水下跨介質的這種無人裝備中,我們現在又走到了前列。
的確,目前海戰很復雜,特別是對大型航母編隊的攻擊。整個水面、水下、空中一體化的布局,如何打破這個防御,現在難度極大,從冷戰到現在都是難題。但現在看,如果出現跨介質的這種裝備,可以在水面高速航行接近目標,同時在水下可以通過各種攻擊行動去摧毀目標,這樣海戰格局就會出現大的變化。
之前我們設想,如果一種導彈或者魚雷,它在水下航行就是魚雷,然后飛出水面就是導彈,這樣它在雷彈之間反復變化自己的性質,無論是反導體系還是反魚雷體系,都很難對它進行攔截。如果我們這個艇既可以在水面高速航行,以水面艇的方式進行各種偵察攻擊行動,同時又能潛在水下發動秘密攻擊,就說明一條艇具備兩種能力,打擊能力和打擊范圍將會成倍提高。
像之前跨介質的裝備幾乎沒有,潛艇就是潛艇,水面艦艇就是水面艦艇,能夠把兩者優勢集合到一起的平臺幾乎是零。現在如果各種作戰平臺,特別是比如說我們“藍鯨號”,有一幫“藍鯨”、一群“藍鯨”,都可以采取水面高速航行、水下秘密潛航的方式,在指定地域搞伏擊,這樣對方的航母編隊一旦進入過程中,首先遇到的是水面“蜂群”攻擊,高速航行數十節,攜帶各種武器裝備同時攻擊,會對各類水面艦艇構成質的影響。關鍵是它個頭小不好找,再加上傳統艦艇近程火力相對有限,所以也存在著打不著的問題。如果能打得著,黑海艦隊在烏克蘭各種無人艇的攻擊下也能夠全身而退。所以這個能力讓水面艦艇有可能難以應付。
更核心的是,如果多艘、幾十艘水下的這種潛艇同時向目標發起多方向的攻擊,是非常難以防御的。如果加上水面高速攻擊、水下高速攻擊,從水面、水下兩個方向開始,水面是“蜂群”,水下是“鯊群”,這樣對航母編隊的威脅將會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這種武器裝備從單艇作戰性能來看很突出,如果搞成集群作戰,它所形成的水下“鯊群”和水面“蜂群”“兩群”戰術將會對航母編隊構成質的影響。中國這種可潛的大型高速無人艇,今后實戰化、實用化,會對海戰武器裝備、海戰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