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創業的靜海人
“肺里有點炎癥,飲食上需要注意……”初見靜海區獨流鎮中心衛生院兒科主任張洋時,他正忙著給前來就診的小朋友看病,時不時詢問家長孩子的一些情況并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鼓勵。
坐診幾個小時下來,張洋忙得連水都顧不上喝幾口。在他看來,醫者不僅要治療患者身體的疾病,更要治愈心靈的創傷。雖然很累,卻樂得其所,這也是他心中常懷的簡單而堅定的信念:“用醫術給孩子送來健康。”
深鉆細研出真功 真學篤行強本領
身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洋深知自己的責任。從醫多年,他盡職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天津好人”“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的背后,正是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前不久,他調任獨流鎮中心衛生院兒科,在日常坐診的過程中,發現患鼻炎、過敏性咳嗽的孩子比較多。為此,張洋和同事們經過反復鉆研探討,決定采取中西醫相結合的方式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深受廣大患兒家屬的信賴。這樣因人而異的方案,不僅實現了精準醫療,也給患兒家庭降低了就醫負擔。
獨流鎮中心衛生院兒科醫師尚光媛表示,和張洋共事,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認真負責的態度和過硬的業務水平,特別是在給孩子看病的過程中,心里總裝著病人冷暖,為大家作出了表率。
兒科因為科室特點被譽為“啞謎科”,對醫生的判斷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深知這一點的張洋從未停止過對專業知識的追求與探索。特別是孩子生病時難以準確表述病情,要求醫生能從孩子的表情和哭聲中判斷不適程度,診療難度大。再者,兒童病情變化快,稍有不慎即可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加之家屬心情焦慮,也容易引發發醫患矛盾。這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并沒有阻擋張洋對兒科醫學的熱愛,反而激起了他持之以恒鉆研的決心。
為了提升自身業務能力水平,張洋克服了需要照看已經半身不遂20年的老父親的實際困難,先后多次到北京三甲醫院兒科實踐學習,堅持用新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工作,純熟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技術,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張洋說:“只有把本領練扎實了,才能給孩子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心懷大愛講奉獻 義診服務除病痛
“張大夫,您快來看看吧,我家孩子燒得太高了!”一天深夜,張洋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傳來焦急的哭泣聲。當張洋騎著自行車摸黑趕到患兒家中時,5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持續高熱40度。張洋二話不說,問診、聽診、輔助家屬喂藥……整整忙碌了2個小時,孩子的病情逐漸平穩。之后,經過10多天的精心治療,患兒得以痊愈。家屬送上紅包以示感謝,被他當即謝絕。
孫先生的孩子今年接二連三地出現習慣性嘔吐癥狀,用了藥還是時好時壞。通過面對面聊天,張洋多角度了解到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造成一些焦慮,通過耐心指導和治療,孩子的癥狀逐漸消失,心理素質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寒來暑往,四季更迭,像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張洋常年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一個又一個孩子送去了健康,為一個又一個家庭帶去了歡樂。他雖默默無聞,卻擲地有聲地走出了一條又一條通往患兒家中的“義診路”。
張洋常說一句話:“我年輕,患兒家屬找我看病是對我的信任。一個個孩子痊愈,家屬那份打心底的感激,讓我很自豪。我只有傾盡全力才能回報患兒家屬對我的那份沉甸甸的托付。”張洋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錚錚誓言,更踐行了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紅色初心。
點滴熱心匯聚 平凡鑄就不凡
張洋看起來1米8的大個子,卻隱藏著一顆善良、陽光、細膩的心。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曾經工作醫院的一位保潔阿姨哮喘嚴重,在溝通交流中進一步得知,保潔員的兒子因車禍去世,生活過得非常艱難。于是,張洋主動自費為她買藥治病,還經常為她購買營養品、水果等。
付出是一種選擇,回報是一種結果。多年來,張洋收到的錦旗、面對的贊譽諸多,但他卻很平實、淡然。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患兒健康為己任,時刻把患兒放在第一位,以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踐行著自己扎根基層衛生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醫者誓言。
來源:靜海融媒
一鍵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