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西遭遇罕見旱情。社交媒體上出現一批內容為“種植桉樹會導致河流水位降低、土壤干旱,本次廣西旱情就是由于大規模種植桉樹引發的”的文章和視頻,導致網民將廣西干旱與桉樹種植進行關聯。
關于本次廣西干旱的產生原因,廣西廣播電視臺對廣西氣象臺專家進行了采訪。
廣西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農孟松表示,2025年正處于拉尼娜年份,廣西上空為異常的偏北風控制,同時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成帶狀分布,水汽輸送條件比較差,導致廣西氣溫偏高、降雨偏少,蒸發量偏多、氣象干旱。
種植桉樹是否對此次廣西干旱產生了影響?對此,廣西廣播電視臺采訪了廣西林科院副院長李昌榮。
“桉樹生長的用水量并沒有顯著高于其他樹種。”林科院副院長李昌榮提供了南寧桉樹生態野外觀測站對尾巨桉單株耗水量的長期觀測數據。數據顯示:4年生尾巨桉在濕季通過林冠蒸騰消耗的水量僅為2.0升/天,6年生尾巨桉耗水量是8.0-10.2升/天,少于馬尾松等南方主要造林樹種。
長期從事桉樹與環境研究的廣西大學林學院生態學專業教授楊鈣仁在接受廣西廣播電視臺的采訪時表示:“桉樹無法在體內儲存大量水分,只能通過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參與自然界中的水循環,因此種植桉樹并不會導致降水量減少。”
“種植桉樹導致氣候干旱的言論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國家氣候中心原副主任呂學都在接受“中國三農發布”官方微信公眾號的電話連線時明確表示,“從大角度看,種樹的作用是保護氣候、吸收二氧化碳,對于局部的小氣候,樹木起到的是改善作用。”
林業專家與氣象專家一致認為:氣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與種植桉樹并無直接關系,種植桉樹導致廣西干旱的言論沒有科學依據。
廣西互聯網辟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
警惕不明來源的網傳信息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自覺維護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來源:廣西互聯網辟謠平臺綜合廣西廣播電視臺、中國三農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