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的咖啡杯剛被F-35的維護賬單震碎,《紐約時報》的標題又讓白宮幕僚嗆了口水——中國空軍200多架轟6轟炸機掛滿導彈的照片,硬是把“3000公里外致命威脅”的標簽貼上了美國航母的艦橋。這波操作看似美媒在“捧殺”,實則藏著軍費要價的算盤。今天咱們就掰開轟6的彈艙,看看這架“空中老兵”到底有沒有本事讓美國“睡不著覺”。
要說轟6的能耐,得從它的“魔改史”聊起。這架脫胎于蘇聯圖-16的老爺機,愣是被中國軍工玩成了“導彈快遞車”。早期的轟6載彈9噸、航程5700公里,頂多算個“空中搬家車”;如今轟6K換裝渦扇-18發動機,航程懟到9000公里,機翼下6個掛架能塞6枚巡航導彈,活脫脫把搬家車改成了“空中軍火庫”。
最絕的是轟6N的“肚腩”——機腹凹陷區能掛載空射版鷹擊-21導彈,射程直接捅到2500公里,末端突防速度飆到10馬赫,把模擬靶艦的甲板燒出三米深坑。地勤小哥摸著彈艙直樂:“這玩意要真打出去,關島的薩德系統得算到冒煙!”
美媒總愛拿200多架的數量說事兒。確實,美軍B-52、B-1B、B-2加起來才150架,俄羅斯圖-95和圖-160總數也沒這么多。轟6K掛6枚長劍-20巡航導彈,一個波次就能砸出1200枚導彈,什么概念?美軍航母戰斗群的防空導彈庫存才400發,攔截率算到90%也得漏掉120枚——這數字夠把航母甲板犁三遍。更狠的是戰術配合,去年臺海演習,12架轟6K帶著36架殲-16玩“蜂群突防”,預警機在后方指揮,電子戰機干擾雷達,逼得美軍E-3預警機指揮官看著雷達屏發懵:“這哪是空襲?分明是蝗蟲過境!”
不過話又說回來,轟6的短板也明擺著。比航程?轟6K的9000公里確實拼不過B-52的16000公里;比載彈量?
轟6K的12噸確實不如圖-160的45噸;比隱身?B-2的雷達反射面積只有0.1平方米,轟6的鈦合金機身反射信號能頂兩架F-15。
但中國軍工有妙招——轟6J電子戰型號掛著四個干擾吊艙,開機就能把方圓200公里的雷達屏糊成馬賽克,美軍飛行員抱怨:“跟轟6J遭遇,雷達告警器吵得跟過年放鞭炮似的!”
美媒吹噓的“3000公里外致命威脅”,水分比恒河水還大。轟6要打關島,得從東南沿海起飛,掛上射程2000公里的長劍-20,還得冒險突破美軍航母的防空圈。
就算僥幸突防成功,返航油量也夠嗆。想打美國本土?西海岸離中國最近6000多公里,轟6N就算空中加油也得連飛20小時,半道早被美軍衛星盯成篩子,倒是西太平洋的美軍基地真得捏把汗——轟6N從永暑礁掛彈起飛,配合055大驅的鷹擊-21,足夠把第七艦隊的活動范圍逼退2000海里。
說到底,美媒這波炒作就是“要錢三部曲”。洛克希德·馬丁的游說團隊早把PPT做好:“每架轟6攜帶6枚導彈,200架就是1200枚,咱們得造更多標準-3攔截彈!”五角大樓內部報告更扎心:“中國用60年代的氣動設計,搭配21世紀的導彈技術,走出了一條性價比碾壓的路子。”轟6的存在,逼著美軍把B-21生產線提前三年,把薩德系統從韓國搬到關島,把軍費預算再漲10%——這哪是軍事威脅?分明是軍工復合體的年終獎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