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清朝歷史雜談53-系統性的篡改,貫穿清修《明史》的94年時間
(本文中所有的圖片均來源于互聯網,倘若存在不當之處,還望聯系予以刪除)
(本文共計 1900 字,閱讀完畢大約需要 6 分鐘)
省愚特別喜歡細究明清兩朝的歷史細節,個人認為,明清兩個朝代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是卻被清人一句“清承明制”烙印上似乎清朝成了明朝延續的假象。當然,今日文章之目的不在于剖析此細節。個人認為,明清在歷史脈絡上最大的關聯在于,滿清為明朝編修了一部正史《明史》,卻花了近百年時間,這里面的點點滴滴,讓人意亂神迷。
開始講故事了
通常,一部書傾盡全力用近百年時間去堆砌它的細節,照理說這應該是一部鴻篇巨著,然而實際上,但凡是了解明朝歷史的朋友都會或多或少的認為,清修《明史》寫得過于玄幻了,或者說錯誤的地方太多了。
今日,就讓鄙人用簡單的兩千字,淺析《明史》中四大不可信且違背歷史常識的內容,如果您看了后,還有新的見解,還望不吝賜教。
·歪曲南明血淚史
首先,清修《明史》受到的詬病最多的在于其歪曲南明這段血淚史,并且這種行為的影響距離清朝滅亡都百余年的今日都尚且依然存在。比如,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在鼓吹明清之際的屠殺是民族融合,也不知道挨的那一巴掌有沒有徹底撕下他那虛偽的遮羞布。
回到話題中來,關于南明政權與抗清人物的歪曲是整部《明史》中最為刺眼的橋段。兩大領域在于就是魯王朱以海之死與鄭成功的形象描述。
《明史》記載,魯王朱以海被鄭成功“沉之海中”,但打臉的事實在于1959年金門出土的《監國魯王壙志》明確記載其病逝于鄭成功庇護下,并且葬于金門。清廷通過將抗清勢力描述為內訌,掩蓋南明抵抗的正義性。
同時,鄭成功形象的矛盾性也是凸顯的,清朝官方既在《明史》中貶低鄭成功為“海賊”,又借康熙之口稱其“海外孤忠”,實為利用其形象強化自身“正統”地位。所以,清廷通過《明史》編修的每一句,來為自己服務,如果說這樣的表現可以被認為是正常,那么這樣的人或許本身是不正常的。歷史記錄具備必要的科學態度,這是學術嚴謹最后的底線。
·隱匿女真與明朝的真實關系
其次,《明史》當中,對明朝與女真關系的隱匿,是十分尷尬的。因為實際上,建州女真與明朝是事實上的臣屬關系。但是《明史》卻刻意淡化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兒曾受明朝冊封的歷史,將努爾哈赤的崛起描述為獨立事件,而非明朝邊疆治理的延續。當然,秀出“成化犁庭”的憲宗皇帝朱見深曾將滿清先祖打到滿地找牙,所以《明史》中,憲宗皇帝被滿清黑出天際。
這帽子讓人無法贅述
再者,后金早期依附明朝的史實也在《明史》中被刻意淡化。據《滿文老檔》顯示,努爾哈赤早期曾向明朝稱臣,但《明史》完全回避此類記載,以切割清朝與明朝的從屬關系。
·篡改明朝軍事事件
再者,對明朝軍事事件的篡改也是整部《明史》之中讓人無法直視的細節。
先是該書對于土木堡之變的歸因是不符合邏輯的,清修《明史》將土木堡慘敗歸咎于宦官王振,但考古發現的“跛兒干腰牌”證實明軍內部存在叛徒與瓦剌勾結,而清朝淡化此類細節,強化“宦官誤國”的敘事。咱們仔細想想,一個宦官真能有這么大的能力嗎?或許有,但細節展示大概率不應該是《明史》中描述的那樣。
從另外的角度看,明末農民起義的污名化也是清修《明史》中特別顯著的錯誤。該書將李自成、張獻忠塑造為“流寇”,最可笑的是,《明史》稱張獻忠在四川“殺人六萬萬”,這就遠超當時中國總人口,實為夸大其殘暴以轉移清朝入關屠殺的責任。
對于張獻忠的問題,省愚曾專門撰文講述過,當時的川人都是清軍所殺,然后嫁禍給張獻忠,這是毫無疑問的。
·片面評價明朝制度與君主
清朝用了近百年時間來思考應該如何對明朝制度與君主進行評價,但實際上最后的評價卻是十分片面的。
他們究竟都是誰?
先是看永樂帝朱棣的合法性矛盾,《明史》雖承認朱棣“靖難”奪權,既然是靖難,顯然就是非法渠道,但《明史》卻稱其統治“遠邁漢唐”,刻意忽略其屠殺建文舊臣的暴行,以維護后續明朝君主合法性。其實,清修《明史》維護這種合法性的本質目的是維護自己,僅此而已。
然后,再看明英宗的形象美化,前面的記述中提及,《明史》將土木堡被俘的明英宗描述為“無甚稗政”,掩蓋其被俘后為瓦剌帶路叩關的史實。
寫到文章的最后,鄙人認為,記錄歷史是學者心中最后的底線,如果記錄歷史僅僅為了討好當前的當權者,實在是最大的悲哀。其他的不敢說,清修《明史》中那些讓人無法細究的情節背后記錄的本質原因是什么呢?在此就不做贅述了吧。
那么清修《明史》為何會存在如此大的篡改呢?我們有如何從這部《明史》中去探尋真正的明朝歷史呢?我們整理一下心情,下一輯接著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