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回歸都市”正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新趨勢,上海一些中心城區正積極打造科創集聚區——
昔日“工業楊浦”加速轉型為“數字楊浦”,黃浦濱江邊的大片土地正崛起“中央科創區”,靜安市北高新園區蝶變為大數據、區塊鏈產業基地,總部經濟與科創企業在虹口北外灘齊聚,創新創業的包容氛圍彌漫在長寧“硅巷”。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搶抓機遇,以服務國家戰略為牽引,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讓上海各區的黨員干部們振奮不已,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搶抓科技回歸都市的機遇,讓產業與空間一同生長,激發中心城區的發展新動能,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貢獻力量。
楊浦:打造“楊數浦新質秀帶創新區”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為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動力。作為基層科技工作者,我們深感使命責任重大,我們將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扛起建設‘楊數浦新質秀帶創新區’這面旗幟,加快構建全域創新生態。”楊浦區科經委主任李正明說。
昔日“工業楊浦”正向今日“數字楊浦”蝶變。楊浦區目前數字經濟企業超8000家,以軟信業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營收突破3000億元,總量位居全市第二,約占全市五分之一,中心城區三分之一。數字經濟帶動了楊浦區產業能級的持續壯大。楊浦區集聚了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區7家,占上海50%、全國5%;區內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超14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89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家,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區首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字經濟企業集聚超過2000余家,包括洛軻智能、千尋位置、橙獅體育、銳錮商城、緯景儲能、XTransfer(奪暢網絡)、商米科技、環世物流等8家獨角獸企業。
科創元素,正向楊浦區著力打造的一帶(長陽秀帶在線新經濟生態園)、一區(大創智數字創新實踐區)、一圈(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業地標加速集聚。“在楊浦,你可以便利地找到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所有創新要素。”北斗信使是一家專注于定位的數字經濟企業,企業負責人這樣表示。
“楊浦將進一步做強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李正明說,圍繞在線新經濟2.0產業,聚焦互聯網生活、互聯網電商等細分領域,楊浦打造美團上海科技中心、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抖音集團上海濱江中心等3大場景,精準服務頭部企業持續擴容產業生態。同時,深化校企聯動機制,深入推進復興島量子時空創新基地、復旦未來谷、環同濟等區域建設,打造兼具煙火氣和書卷氣、人文景和科技流的環高校創新街區。
楊浦,無人機足球賽 。楊浦區供圖
黃浦:建設面向世界的“中央科創區”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黃浦金融服務業發達、創新金融資本密集、科創人才集聚等優勢,加快在世博園區浦西片區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黃浦區科委主任鄔樹純說。
東鄰黃浦外灘金融集聚帶,西接徐匯西岸,區域面積約1.92平方公里,是上海中央活動區、黃浦江兩岸提升能級活力的重要節點。去年,黃浦區宣布將在這里布局中央科創區。
面向“十五五”,聚焦中央科創區,黃浦將推動重點產業特征凸顯、新興產業規模壯大、未來產業突破發展;實現智高點(科創總部引領、頂尖研發孵化)、新物種(城市場景應用、科創跨界融合)、全球鏈(前沿科技展示、國際交流合作)、心樞紐(科創投資賦能、全鏈科技服務)四大核心功能,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都市型科創引領區。“目前,中央科創區已集聚了上海數據集團、國藥控股、腦虎科技、中電科機器人等相關領域龍頭企業,突顯科創賦能產業升級的強勁動力。”鄔樹純說。
中央科創區的產業聚合效應,將進一步激發黃浦創新的新動能。立足黃浦區科創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中央科創區將培育以金融科技為核心、以若干未來產業賽道為突破、以科創服務為支撐的“1+N+1”產業體系。聚焦金融科技核心賽道,聯動外灘金融集聚帶,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標桿。打造金外灘國際廣場金融科技主題樓宇、鼎博大廈數字科技主題樓宇、中央科創區機器人產業基地、中港匯生命港等特色載體,著力建設元宇宙特色產業基地和腦機接口創新中心。以服務升級賦能生態共贏,構建科創服務新體系積極構建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的創新生態系統。
俯瞰黃浦區 黃浦區供圖
靜安:布局區塊鏈、超高清視聽產業新賽道
“總書記對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提出明確要求,為靜安市北高新園區指明了前進方向。”市北高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孫中峰說,作為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成員、靜安科技創新的核心陣地,市北高新園區是上海中心城區為數不多的成規模、成片開發的高科技產業集聚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市北高新園區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舉措,錨定“新質躍升”,全力激活“創新動能”,奮力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先行者。
靜安立足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大局,始終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聚焦云數智鏈一體化發展,瞄準硬核科技、未來產業,大力布局區塊鏈、超高清視聽產業新賽道,推進市北高新國家區塊鏈應用示范區“數通鏈谷”建設,發揮市北、大寧“云數智鏈+文化創意+示范應用”特色優勢,打造“視聽靜界”上海超高清視聽產業集聚區;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著力集聚鏈主企業、硬科技企業,壯大數字產業集群;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獲得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國家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上海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示范區等一批產業創新基地牌子。
市北高新園區是靜安科創最重要的承載地之一。30多年來,市北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通過傳承“工業基因”、注入“科技內涵”、淬煉“數字筋骨”,構筑起“數智賦能+總部增能+科創釋能”發展格局,成為全市首個大數據產業基地、首批上海新興領域(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首批城市數字化轉型市級示范區、首批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助力靜安成為唯一入選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綜合性試點地區。
當下,市北聚焦“都市型數字經濟示范園區”這一定位,以“一谷(數通鏈谷)一環(靜安國際科創社區)一走廊(走馬塘整體轉型區)”構建融合發展矩陣,持續放大“數通鏈谷”品牌聲量、協同打造“視聽靜界”超高清產業技術策源地、加快形成“靜安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創新港”虹吸效應。與此同時,積極布局低空經濟、具身智能、WEB3.0、生成式AI等前沿領域,只爭朝夕、全力以赴邁向國內“創新創業沃土”“科技產業名園”。
孫中峰說,未來,市北將立足“十五五”規劃編制現實基礎,夯實科技創新頂層設計,營造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創新生態,驅動區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加快變革科研范式,引入院士專家工作站、共享實驗室,打造全市高質量孵化器;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做大做強市北“基地+基金”“投資+孵化”功能,引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小巨人”企業。
市北高新園區上空開通靜安首條低空物流航線 市北高新供圖
虹口:“雙北聯動”構建活力科創生態體系
“總書記近日考察上海,對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作為參與服務科技創新工作的基層人員,倍感振奮、備受鼓舞,深感責任重大。”虹口區科經委主任蔡正茂表示。
據介紹,結合區域特點,虹口前瞻布局新興產業賽道,圍繞集成電路設計、生物技術、空間信息、智能儀器儀表和檢測裝備、數字出版等領域,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企業總部集聚,全力打造充滿活力與競爭力的科創生態體系。去年,全區全社會研發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34%,創歷史新高。全年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金額同比增長86.4%,列各區第一。
在虹口,“北外灘”和“北中環”兩大品牌影響力正持續提升,成為產業發展動能升級的核心區域。北科創生物技術、新業坊空間信息、瑞虹天地芯片設計等優質載體發展特色產業,成為布局新興產業、培育特色賽道的主陣地。
中集世聯達物流科技、納鴻微球科技等一批科技企業紛紛將總部或研發中心落戶北外灘。中集世聯達總裁胡鵬飛表示:“選擇北外灘不僅因其航運樞紐地位,更看重這里日漸濃厚的創新氛圍。”
不久前,在位于北外灘的百年建筑雷士德工學院里,激光切割聲、3D打印聲與熱烈的討論聲交匯響起,60余名年輕創業者、16支團隊參與了48小時內開發“未來生活硬件”的挑戰。這里正在進行DIIS 48h創客松——2025首期“未來生活硬件”挑戰暨第五屆“海聚英才”全球創新創業大賽虹口區選拔賽。
此次“創客松”是虹口區打造未來發展新引擎、創新創意產業“核爆點”的多元嘗試。自2021年起,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已組織近10場“創客松”,為創業者提供了豐富的真實場景、研發支持和生態價值。
而“北外灘”和“北中環”的雙北聯動,將為虹口的科創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引擎。北科創集團董事長許勤表示,在“科技回歸都市”的浪潮中,北科創集團將以總書記的講話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北中環科創集聚帶高質量發展,為虹口區全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展示窗口”貢獻“北科創”方案。
深耕北中環區域,北科創集團將做實科創產業聯盟矩陣,今后繼續聚焦生物醫藥產業,錨定合成生物這一核爆點,打造中心城區最具標簽特色的細分賽道科創企業孵化集聚地,并持續探索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聯動”的發展路徑,實現從創新園區到創新街區,再到創新城區的蝶變。
虹口區北科創生物技術產業園 蔣迪雯攝
長寧:“上海硅巷”聚焦成果轉化營造創新生態
“總書記的講話為我們科學謀劃地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工作方法。”長寧區發改委主任余雙說,接下來長寧區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聚焦長寧數智、航空、時尚等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優勢,瞄準低空經濟等產業發展新賽道,著力構建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長寧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培育和增強長寧新一輪發展新動力。
“作為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潮中的一員,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深受鼓舞,我們將牢記囑托,緊抓時代發展機遇,貢獻科技民企的創新力量!”西井科技是上海孕育成長起來的民營科技企業,公司董事長譚黎敏介紹,西井堅持以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為錨點,深耕集裝箱物流場景,并針對場景錘煉大模型,幫助更多企業實現基于AI所驅動的數字化、標準化、全鏈路可視化和綠色低碳化。目前,企業業務已覆蓋海、陸、空、鐵、工廠等集裝箱大物流場景,公司自研的智能產品和服務已落地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
西井科技所處的長寧“上海硅巷”科創街區,以愚園路、武夷路等市中心風貌街區及定西路、長寧路等產業載體集聚帶為主要區域,截至去年底已集聚800余家科技創新生態企業,軟件信息服務業、物流供應鏈產業在區域內快速成長,與智能網聯、產業互聯網相關的“AI+”、集成電路芯片、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產業、新賽道呈現蓬勃的集聚態勢。眼下,“上海硅巷”已形成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等兩大科創策源地為牽引,涵蓋中試研發、創業孵化、創業投資、科技金融、知識產權、上市服務、兼并收購、股權激勵等在內的八大轉化環節及創新生態。
“總書記考察上海時的講話讓我感受很深,激勵了我們青年創業者積極奮進,力爭在科技發展浪潮中大顯身手。”同為“上海硅巷”代表性企業,黑湖科技創始人、CEO周宇翔說,他想起了2016年,包括他在內的3位海歸科技人才決定回國創業,實現“用云計算把專業工業軟件帶進全國中小型工廠”的夢想。
如今,“黑湖智造”為工廠實現了數據協同,不僅讓數據上了云端,生產進度、質量問題反饋效率都翻了好幾倍;“黑湖小工單”則實現了“讓小廠也用得起數字化產品”的創業理想。接下來,黑湖科技將持續投入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落地應用,運用大語言模型、AI智能體等技術不斷提升工業生產與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離不開高質量數據的積累和沉淀,這是年輕人的事業,也是每一位數據工作者的奮斗目標。”長寧區數據發展中心數據管理科科長章奕圣說:“作為青年一代科技服務者,我們將以總書記考察上海講話精神為指引,不斷提高數據資產質量,完善數據管理和安全體系,加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努力寫好‘數字長寧’下半篇文章。”
長寧“上海硅巷”科創街區(武夷路) 長寧區供圖
原標題:《搶抓科創機遇,產業與中心城區共生長》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唐燁 周楠 舒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