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在王朝更迭之際,大多數末代皇帝們雖然沒有被直接處死,但仍然難逃一死。西方歷史上的情況則不太一樣,大多數是因王朝絕嗣,而產生王朝的更迭。不過,在西方世界仍有三位君主死于非命,而且是被判刑處決的。那么,這三位在世界歷史上有著廣泛知名度的君主到底是誰呢?
一、查理一世
歐洲第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君主是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一世。1603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病死,都鐸王朝至此絕嗣。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與伊麗莎白一世存在血緣親屬關系,因此被指定為英格蘭國王,改稱為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的兒子,于1625年繼承王位。然而,查理一世所面臨的情況并不樂觀。
為籌措軍費,查理一世不得不重開議會,而議會與國王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最終引發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內戰的過程中,查理一世被擊敗,并遭到囚禁。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理由是背叛國家,背叛人民。1月30日,查理一世被執行死刑,終年四十九歲。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后于1714年絕嗣。
二、路易十六
歐洲歷史中第二位被執行死刑的國王是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1774年,曾經放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病死,其孫路易十六繼承王位。與查理一世一樣,路易十六接手的也是一個爛攤子,財政問題十分嚴重。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喜歡奢侈華麗的生活,更加劇了財政赤字問題,因此被人們稱為“虧空夫人”。
為解決財政問題,路易十六不得不在1789年5月召開三級會議。在這場會議上,雙方的矛盾十分尖銳。7月14日,巴士底獄被攻占,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最初,法國成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是路易十六仍然與國外勾結。于是在1792年8月,巴黎再度爆發起義,并占領王宮。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后,以叛國罪處死了路易十六。
三、尼古拉二世
最后一位被處死的歐洲君主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尼古拉二世。1894年,尼古拉二世繼承皇位,他在位期間,不斷加強對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幾乎將這里變成其勢力范圍。在日俄戰爭的失敗后,俄國又加緊了對蒙古的滲透,并在1911年策劃其“獨立”。另外,俄國在歐洲也沒閑著,與英、法結成“三國協約”,計劃著瓜分奧斯曼帝國。
1914年,俄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與德國交戰的過程中損失慘敗。戰場上的失敗,加劇了俄國國內的矛盾。作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俄國于1917年爆發了“二月革命”,之后又爆發了“十月革命”。1918年7月17日,尼古拉二世全家被蘇俄當局全部處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