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父偶然遇見一道測試婚內出軌傾向的題目,據(jù)說來自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赫,準確率可以達到男性95%、女性91%。
題目: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家務,你會選?
A、洗碗;B、拖地;C、做飯;D、倒垃圾。
提示:不要分析來、分析去,不要翻來覆去地比較,只憑第一感覺選擇!
測試的分析結果是:
選A的,有賊心沒賊膽;
選B的,很想越軌,但是有道德,不會亂搞;
選C的,結婚后對TA很忠誠,做事有責任心,會是個好伴侶;
選D的,結婚后還在外面亂搞。
這分析靠不靠譜啊?年父查證,美國真的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做李·克隆巴赫,他曾提出過克隆巴赫(信度)系數(shù),這是一套在心理或教育測驗中經(jīng)常用到的評估工具。不過,以上測試是不是出自他手,不得而知。
暫不論這個測試的分析是不是真的靠譜,僅從題目的思維角度上看,出題者無疑是認為家務事和婚姻關系有著某種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
想想看,也是這樣。兩個人剛剛走進婚姻生活時,一切都是新鮮的,兩個人整天如膠似漆地膩在一起也沒夠;就譬如一個人剛剛學會做家務時,也都是一有機會就想去嘗試。
可能有人要說,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做家務!嘿嘿,年父相信你這種情況是存在的;甚至還有人不在乎洞房花燭夜,在結婚當天就跑在外面打牌、半夜不回家,讓新娘子獨守空房的。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
胡因夢和李敖
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喜歡到處去走;一個剛學會滑板的少年,一有機會就滑;一個剛學會做飯的人,也是愛霸占灶臺。這樣的才是多數(shù)。遺憾的是,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這種情況通常只有“三分鐘熱度”,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三分鐘熱度”的情況不僅在家務,在其他事情比如工作、學習上也都存在。婚姻也是,以前有個成語叫七年之癢,現(xiàn)在叫三年之癢。
無論七年也好、三年也罷,實質都是對于婚姻生活逐漸地失去了新鮮感。說的再具體一些,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和自己天天在一起的那個TA已經(jīng)讓自己不再感到神秘和好奇,自己對于TA不再像新婚時那樣充滿興趣。
講一個故事吧:
- 已故的臺灣國學大師李敖,想必多數(shù)人都知道。李敖和當初和“臺灣第一美女”胡茵夢結婚時,一個是特立獨行的曠世才子,一個是萬千粉絲眼中的絕代佳人。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婚姻關系只維持了三個月,就不歡而散了。
后來,曾經(jīng)有一次,李敖在被問及為什么和胡因夢分手;他是這樣說的:有一次,胡因夢上廁所沒關門;他看到了胡因夢因便秘而憋紅了臉的模樣。于是,心中的女神形象驟然倒地,愛情就沒有了。
這也許是李敖開玩笑;但是,夫妻間失去了神秘感,的確是婚姻生活走向平淡的關鍵原因。所以,有心理學家指出:當你發(fā)現(xiàn)你們的婚姻進入了平淡期時,要盡量避免、或減少肉體上的接觸。尤其是,千萬不要頻繁地、一絲不掛地暴露在對方面前,因為這將會使你徹底失去神秘感。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保持婚姻生活新鮮的重要一招。即便是夫妻,也要有既定的“距離”,保留一份神秘感。當一件事情讓你覺得神秘時,才會激發(fā)你的興趣,讓你有繼續(xù)探索的動力。
李敖與妻子王小屯及兒子李戡
會讓夫妻間失去興趣的,除了上面說的上廁所不關門、洗完澡一絲不掛地在TA的面前走動以外,嘴里的異味、身上的酸臭也都會瞬間滅掉對方的興趣。
當然,保持神秘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使刻意在對方面前保留神秘感,但是這種神秘感也不會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兩個人一旦成為夫妻,在一起的時間一長,彼此對對方身體和習性的了解甚至比對自己還要熟悉,這時候,好奇心和神秘感便會不可避免地消失。
到那時,又該如何應對呢?下面是一個實例。小麗和幾個女生聚會時,不約而同地聊起了自己的丈夫,說他越來越懶、越來越木訥。
聽到大家的抱怨,一個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同學出了個主意。小麗決定依計而行。幾天后,她借口老家有事兒,要回老家一趟。臨走前,為丈夫和孩子備足了水果、蔬菜、雞蛋、面條、大米之類的生活用品。
出門前,還沒忘記問一下丈夫:“我來回大約得十天,你看需要給你留多少錢?”
家里的開銷平時由小麗一手掌管;看著已經(jīng)備好的東西,之前很少和錢打交道的丈夫隨口答道:“花不很多錢,1000元足夠了吧?”
小麗出門后,丈夫便全面接管了她的“業(yè)務”,做飯、做家務、照顧孩子。誰知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煩。
平時他經(jīng)常抱怨妻子飯花樣少、不好吃,可輪到了自己,才知道做飯也不簡單:做出來的菜咸的沒法兒吃,而米飯竟然沒有蒸熟。他只得叫了一份外賣給孩子,自己則胡亂吃了一些。
看孩子寫作業(yè)
侍弄孩子吃過晚飯,要給孩子看作業(yè)、哄孩子睡覺。以前這時間段,他都是看電視或者上網(wǎng)玩游戲。現(xiàn)在這些時間都沒有了。
第二天,接到學校通知、請假去開了一次家長會;又給孩子交了兩次費,一次是XX費、一次是XXX費(記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費了)。
第四天是周末。兒子寫完作業(yè),提出要去新華書店。這是好事兒啊,父親必須要支持。
之前,兒子一說去書店,小麗就說:“把書包里的書讀好就行了,還去什么新華書店?那里賣的書死貴!需要什么書,我去文化市場買”。當時,他還為此在心里替兒子鳴不平,認為小麗不懂得智力投資(當然,并沒有對小麗說出口)。好不容易輪到自己執(zhí)政了,所以他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兒子。
到了書店,兒子見了什么書都新鮮,他便給兒子承諾,想看什么書就看,看不完的就買。陪著兒子在書店呆了整整一上午,最后到午飯時間了,兒子抱著了八九本書到收銀臺。一結賬,好家伙、要200多!
當時他兜里一共帶了300塊,付了書錢、就所剩無幾了;買了書、去某知名洋快餐吃飯的計劃不得不臨時取消,改為每人一碗蘭州拉面。
第六天,發(fā)現(xiàn)家里的水果吃完了。身為人父,他知道讓孩子吃水果是必須的。清點剩下的鈔票時,他想起妻子說過某路公交車終點站、下車再走300米的那個農(nóng)貿市場上的水果便宜。于是決定自己去看看。
想起之前他曾不止一次地譏諷小麗“家門口就有果蔬店、水果攤,何必為省幾毛錢去跑農(nóng)貿市場,時間難道沒有成本”時,心中暗生歉意。
農(nóng)貿市場
農(nóng)貿市場里人頭攢動,兒子最愛的富士蘋果、一箱要四十八元;轉了一圈,發(fā)現(xiàn)有一家賣三十八元的,看起來也不錯,斤兩也和四十八的一樣。于是就買了一箱。回到家里,想拿出來一些放冰箱,結果才發(fā)現(xiàn)上當了,箱子底下的蘋果好多都帶霉斑……
故事的最后是:當小麗迫不及待地趕回家時,丈夫也正在迫不及待地盼她回家。推門而入的一瞬間,丈夫迎上來一把摟住了她,第一句話就是:“你可總算回來了!”
“小別勝新婚”是大家都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挕P禄闀r,兩個人為什么整天廝守一起也不覺得平淡?就是因為有新鮮感,或者叫神秘感。這是人的生理本能,并不是喜新厭舊的道德問題。
這就和我們飲食一樣,少吃多味、多吃味少,一道菜你以前再怎么喜歡吃,天天都吃、頓頓都吃,你也會吃夠。
曾有人說,幸福的婚姻有三部曲:
第一部,和一個自己喜歡、也喜歡自己的人結婚。
第二部,和一個自己適應、也適應自己生活習性的人結婚。
第三部曲,和一個愿意融進自己圈子(特別是家庭)、自己也喜歡進入對方圈子的人結婚。
年父覺得非常有道理。如果第一部曲唱不好,那么婚姻關系即便不會很快分崩離析、也絕對不可能幸福。如果三部曲都能唱好,那就是傳說中的白頭偕老了。
好多人結婚不久就離婚了,原因就在于沒有唱好第二部曲。婚后一方面不再像戀愛時那樣注意修飾自己,甚至還會放縱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另一方面,對于對方的缺點和不足卻又越來越?jīng)]有耐心,越來越挑剔,缺乏接納和包容、越來越不顧對方的感受。
夫妻牽手共度
要唱好第二部曲,必須從心里明白雙方習性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你看到了對方讓你不滿意的地方,你身上同樣也會存在讓對方不滿意的地方;因此,兩個人都要主動地做出改變,以彌補這種差異。這就叫磨合。
天下沒有任何一對配合默契的齒輪是沒有經(jīng)歷過磨合的。磨合就是要將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生生去掉、以適應對方;假設齒輪有知覺,也會痛苦。夫妻之間的包容就是磨合,包容TA、也會讓自己受傷、甚至會痛徹肌膚;但如果沒有包容,夫妻生活就持續(xù)不下去。
唱好第二部曲的關鍵是寬容和互補;把這部曲唱好,“二人世界”將是甜蜜和溫馨的。這里有個要點要記住:你發(fā)現(xiàn)的對方的不足,其實正是你給對方關懷的機會。
可事情往往這樣:一方做出了很多努力,給予對方的關懷也自認不少;但對方卻感覺不到。就像歌曲里說的那樣,“我感動天,感動地,怎么感動不了你”,這又是什么原因呢?留待年父在以后和大家分析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