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勞力士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廣州勞服”)計劃在2025年8月永久關閉的消息,震撼了國內的鐘表圈。據說,這“廣州勞服”已經開了20年,可以說見證了國內鐘表行業發展的黃金20年,說關就關的消息一經流出,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可惜。本期話題,我們就聊聊這“廣州勞服”的故事。
表販子們愁啊!
先不談“廣州勞服”的永久關閉會影響客戶的維修保養問題,對于“廣州勞服”既得利益者來說,比如表販子們,無疑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擊。熟悉勞力士交易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在二級市場勞力士交易的過程中,有一種叫“勞服面交”,說白了就是在勞力士服務中心進行交易,目的很簡單,主要是為了確保腕表的保真。畢竟,如今的“中國制造”,已經到了一眼難辨真假的水平了,普通人如果不專門去做研究,是不具備鑒別真假的能力的,尤其是在廣州,這產業更是強大得可怕,懂的都懂。
有了“勞服”的背書,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二級市場正品勞力士交易的順利進行。說來,表販子們也真是聰明,“勞服”不提供免費的真假鑒定服務(可付費鑒定),他們就用讓客戶帶著要交易的腕表,去“勞服”進行截表帶、測走時、測防水等免費服務,來間接證明腕表的真假。“勞服”的技師們整天都在摸勞力士,真假問題“一摸便知”,如果是假表去要求服務,自然會被拒絕。這逐漸就形成了一條強大的產業鏈,客戶、表販子、勞服在其中也有了一種默契,在多年的經營中,保持著這種平衡。
當然,你硬要說“勞服”在表販子的交易過程中就是冤種大哥,免費幫表販子完成了交易,也沒有提成和小費。那肯定也沒錯!官方售后開著,本來不就是幫客戶來解決問題的嘛。只不過,這大量的二級市場交易環節都落到了“勞服”,勢必會影響到服務中心日常運營的效率,也算是內耗的一部分。相信,站在勞力士品牌方的角度,他們也不想一直做這樣的冤種大哥,吃力不討好,還影響售后的賺錢效率。這也是筆者認為,“廣州勞服”關閉的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北京勞服”也同期傳出取消“前臺服務”,也就是說個人無法直接去“北京勞服”享受服務,這同樣有效杜絕了二級市場的交易。“上海勞服”眼看著就成為表販子們“全村的希望”了,上海地區想要買勞力士的朋友們,且行且珍惜吧,說不定以后也沒了。
“廣州勞服”虧錢?不可能!
在傳統印象中,說哪里公司要撤走、關閉,一般都會聯想到經營不善、資不抵債、虧損嚴重等不利信息。“廣州勞服”作為勞力士在華南唯一(不包括港澳)的勞力士服務中心,20年以來的經營,可以說是順風順水。有過高檔鐘表維修經歷的朋友們都會有所感觸,這高檔鐘表不光售價高昂,這維修和保養的價格更是有著超高的“零整比”。勞力士最基礎功能的腕表保養服務,不算維修和更換零件的費用,動輒都要大幾千,如果復雜功能的,收費則更高,而且這都是“勞服”單方面定價,還經常會漲價,你都沒有其他可選。
對比汽車品牌中的超豪華品牌保時捷,百萬級豪車的4S店基礎保養,也就數千元,這還是按照德國工人工時標準收費的。你要換成奔馳、寶馬等主流傳統豪華品牌,4S店基礎保養千把塊搞定也是比較正常的。另外,像保時捷、奔馳、寶馬,國內有著非常強大的經銷商網絡體系,每個經銷店售后服務收費多少會有一些差別,遇到新店開業、售后促銷、續保優惠,保養免費送給客戶也不是沒有,客戶想要享受品牌官方授權的售后服務,選擇還是非常多的。
這和“勞服”的獨家官方直營,有著本質區別的。要說“壟斷”,這可能不是很恰當,獨家官方直營更精準一些。既然是獨家、還是官方經營,就給了勞力士更多的操作空間,比如在服務標準、服務效率和定價方面,這些都是可控的。可以說,在勞力士的售后服務方面,“勞服”幾乎是沒有競爭對手的。這樣的結果,就保證了“勞服”有著較高的客單價和利潤率,如果這樣的服務體系都不賺錢,想必說給誰聽都不會相信,也不可能經營了20年之久。
“廣州勞服”的永久關閉:瑞士鐘表服務的縮影
聊到瑞士鐘表服務,“勞服”被不少人譽為是行業標桿和學習的對象。比如“勞服”服務效率比其他品牌要更高,網點相對其他品牌要更多,在此之前大中華地區除了港臺,也就只有北上廣有三個服務中心。這對于國內龐大的保有量來說,就只有三個服務中心,依然是不足的。
放眼整個鐘表行業,各大鐘表集團授權在國內的官方售后服務網點非常少,絕大多數品牌都只有個把的存在。部分小眾品牌,在國內甚至沒有售后服務網點,維修保養只能“送瑞士”。這和國內動輒上百家的官方零售渠道形成了鮮明對比。銷售端和售后端,資源的完全不匹配,也是瑞士鐘表服務一直在國內畸形發展的主要原因。
瑞士鐘表服務在國內的畸形發展,導致了各種亂象的發生,之前上央視315晚會的那些案例也只是冰山一角,其實早就見怪不怪了。即便是品牌官方售后,其服務能力和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客戶滿意度未必就高。購買高檔瑞士鐘表的客戶,本來就花了很大的成本來購買腕表,送修或送保養腕表,遇到不靠譜的售后,多收錢還算是小事,產生更多稀奇古怪的糾紛,讓人更是大開眼界。
就拿勞力士品牌舉例吧,在一線專柜買個腕表就被明示、暗示需要買一堆不想要的表款,花了不少冤枉錢,還要感謝柜哥柜姐的照顧,連最起碼的明碼標價,一物一價都做不到,硬是要搞那么多花活。行情好的時候,客戶表販子能圍著轉,等行情不好的時候,這樣的玩法,又有多少人再會去買賬?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哪受得了花錢買罪受的氣?根本不吃這一套了!你說,是不是?
到了售后環節,腕表的藍寶石表鏡碎了,人為造成的也沒什么好洗的,“勞服”換一個千把塊錢,客戶也認可了這個價格了。等到要維修的時候,“勞服”來電話,必須要給腕表做一次基礎保養才給換表鏡,硬是多了好幾千塊錢。要是不愿意做保養,連表鏡都不給客戶換了,完全不顧消費者的需求。這就如同,把病人架上手術臺,肚子都打開了,還在問家屬,人要不要救?最后的結果,客戶自然是花了保養的錢,把表鏡給換了,腕表剛買沒多久,完全沒必要做保養,無奈這就是“勞服”。這樣的服務體驗,也是瑞士鐘表行業的一個縮影。信息完全不對稱,官方售后的強勢、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消費者只有接受的選擇,沒有其他。
最后扯扯
瑞士鐘表行業服務要改善和提升的點還有很多,無論是服務網點,還是服務能力,還是服務和收費的透明度,都像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樣,連資深從業者都很難說清楚。“廣州勞服”的永久關閉,對于整個國內的鐘表行業來說,其影響無疑是非常深遠的,表販子少了一個交易渠道是一方面,華南地區勞力士的消費者少了一個售后服務的渠道,是表面上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事情。
勞力士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頭部品牌,其一舉一動必將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之前,我們就聊過勞力士不思進取的新品策略,已經影響到了瑞士鐘表行業的發展和創新。如今,在售后服務網點撤退,更是給其他品牌做了一個不好的示范。原本售后服務中心,是客戶和品牌接觸的重要場所,也是客戶體驗品牌服務的重要一環。最后,勞力士把售后服務丟給了前端銷售,通過物流來運送維修保養腕表,暫不論在物流過程中又會產生多少糾紛,這讓客戶越來越麻煩的售后服務體驗,就很難評。
買奢侈品,絕大多數人是為了彰顯個性和炫耀,給人帶來便利和正面情緒的。當玩高檔鐘表,成了一件麻煩、耗時、費錢、折騰的事情,又會有多少人愿意來玩呢?看看現在年輕人對高級鐘表的態度就知道了,這樣的行業服務水平,和蔚來還差得很遠!(此處,李斌記得打錢)你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