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外之家 | 溫暖駐外人
數十萬駐外人都在關注
駐外之家人才網
www.zhuwaizhijia.com
南非凌晨三點,大偉發信息給我說他失眠了,起因是因為收到國內獵頭提供的崗位offer:"這個崗位薪資可能只有你現在的一半,還要996。"他說這已經是第二次被這樣的工作機會勸退,他發信息跟我說:影子,你說我還要繼續非漂嗎?
我不知道該如何勸說他,在這個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階段,回國未必不能重新開始開啟一段新的工作,創業也行畢竟也積累了一點點資金;然而現實中,我遇到的大多數是在國內公司干不了多久,創業也是草草結束就又選擇非漂的人比比皆是,或許會非洲這在很多人看來是相對來說比較安穩的一條賽道,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他說:"回國?我們已經成了職場'外國人'"
在納米比亞做了五年工程項目管理的Alex,春節之前終于下定決心回國,他說這三個月的求職經歷給了他當頭一棒。"我在非洲管過上億的項目,回國后HR卻質疑非洲經驗算不算數。"他說更讓他震驚的是薪資落差太大了,他說"影子啊,你知道他們開出的工資還沒我在非洲時繳稅多"。
于是上周Alex又找了份駐外的工作出去工作了,這種情況并不是個例。隨著現在職場的變化,許多非漂小伙伴發現自己的海外經驗正在"貶值"。
32歲的小李也在肯尼亞做了六年外貿,他說在回國后面試時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能適應國內的工作節奏嗎?""你了解現在的直播帶貨模式嗎?"他吐槽的說道:"只要工資給到位,啥工作節奏適應不了呢?關鍵是工資縮水那么多,還要996,不知不覺中好像我們這些在海外打拼的人已經成了國內職場的外國人。"
其實還有更有意思的是年齡門檻,37歲的張哥在安哥拉做了八年礦業,回國求職時發現大多數崗位還都要求"35歲以下"。他開玩笑的說"在非洲我們還是香餑餑,回國卻成了'超齡產品,想來想去還是繼續出去幾年吧”。
于是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回來了,然后找了一圈工作后沒干多久又出去了,有人嘲笑說:你們不是在非洲這么牛嗎?自己創業就好了,還當什么牛馬?在非洲那樣的環境你們都可以如魚得水,這么好的條件你們不更加容易?嘿,還別說,那些鐵了心在國內扎根的還真的是創業居多,那些學英語、法語、阿拉伯語的,跨境電商直接干起來,一年還可以出個差,當地客戶照樣還能維護,但這畢竟是占少數。
二、"留下?我們正在支付看不見的代價"
話說那些選擇留在非洲的人,就真的很解脫嗎?未必吧,他們或許同樣面臨著難以言說的煎熬。
"女兒上小學三年級了,和我視頻時都不怎么說話了。"在加納做工程的王總說這已經是他在非洲的第七個年頭“錯過了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天上小學、第一次登臺表演。每次視頻,都能感覺到她和我的距離又遠了一點。"
每次在機場的時候都調侃大家大箱小箱的托運,非洲人托運的是商品,我們箱里裝的是各種各樣的零食、藥品;還記得那位在尼日利亞工作的劉姐,她說"瘧疾、傷寒、高血壓這些藥每年回國都要帶很多過去,已經成了日常標配。"去年,她有朋友因腦瘧沒能及時救治而去世,她說"那天晚上我突然想通了,我們是用生命在換錢"。
文化孤獨感更是如影隨形。在埃塞俄比亞工作的Andy說:"最怕過節,看著朋友圈里國內親友團聚的照片,只能自己煮碗泡面加根火腿腸當年夜飯。"話說這種有一晚老壇酸菜泡面吃還是挺好的,哪怕是過期的泡面在這里也是被當成寶。
三、"我們卡在了中間地帶"
漸漸地,很多老非漂們發現,大家好像陷入了一個尷尬的中間地帶,很多人既無法完全融入非洲,又與快速變化的祖國產生了隔閡。還有人說:"現在回國坐公交車地鐵連掃碼支付都不太會用,朋友聊天說的梗也聽不懂。"在坦桑尼亞工作了8年的陳兄說,"上次回國打車,司機師傅看我用現金付錢時的眼神恨不得刀了我,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出土文物。"
還有更多的或許是價值觀的變化。在加納做NGO工作的濤哥說:影子,回國后,我已經無法適應某些潛規則。在非洲待久了,習慣了更直接的工作方式,回國后反而不會'來事兒'了。"
別說濤哥,就說我,回國后參加活動的時候,經常聽身旁的人聊天說:這是領導某某某,這是某職能部門的某某某;然后看著他們特別熱情的上去打招呼,說是要混個臉熟;我和朋友說:這些在位者估計想記住他們的名字都不太可能,畢竟一年到頭也沒什么需要打交道的;朋友白了我一眼說:那是因為你的市場不在這里,如果你想在這個地方扎根那些人還真的要認識認識。我當時心里的想法是:別對我沒事找事就行,惹不起就躲遠遠的。
四、"明年還做非漂嗎?這個選擇題太難"
面對去留抉擇,每個非漂的小伙伴都在算著一本復雜的賬。就像我曾經聽到一個兄弟說"再干三年,攢夠首付就回去。"我問他:三年后孩子就初中畢業了怎么辦?他居然還沉默了很久;
有人為了保持新鮮感不斷地變換國家,雖然航班的時常離家越來越近,也有一些朋友開始把業務向國內轉移"雖然賺得少點,但能經常見到家人,但是不得不承認,轉型過程比想象中艱難得多。”
或許大家的選擇并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更是這個快速變遷時代的縮影。當世界變得愈發不確定,每個人都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異鄉人"。我倒覺得只要是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能夠安身立命,不管在哪里工作生活都可以,即便是這個選擇當下并不完美。就像聊天時候在塞內加爾工作的老鄉說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不是我們選擇了非洲,而是這個時代只給了我們這樣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