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文化,即清廉文化。是提倡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為人民服務,清白做人的精神。廉潔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內容,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長河中,有很多清正廉潔的故事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時至今日仍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時代怎樣變遷,敬廉崇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永遠是時代的主旋律。
歷史中的清廉故事
陶母退魚 清廉自守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边@件事讓陶侃深受教育。
晏嬰一裘 厲行節儉
晏嬰是春秋后期齊國的宰相,一生過著儉樸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已經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齊景公知道這件事后,便打算賞賜他豪宅、馬車等,但晏嬰堅決不接受。晏嬰廉潔奉公的精神流傳于中華。其貌雖不揚,其愛國廉潔之魂如熠熠星辰,不斷激勵著后世之人,行務實求真之事,鑄清正廉潔之魂。
以廉為寶 清正廉潔
春秋時期,宋國國相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就把它獻給子罕,子罕不肯接受,對他說:“你把玉作為珍寶,我把不貪財作為珍寶,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們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寶?!弊雍绷疂嵉淖黠L,潔身自好的品質深受大家的愛戴。
來源:昌吉州黨委網信辦
編輯:王 威
監審:羅 青
終審:吳 濤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
發布網信政務信息
解讀網信政策法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