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著一股專注和熱愛,對茶葉品質精益求精,通過加強茶園管理,加工環節親力親為,從茶園到茶杯嚴格管控,只為守護一抹茶香。他就是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
在位于永安鎮龍山村柏坪組的茶山上,茶林相間,茶壟高低起伏,陳波的茶葉加工廠就位于茶林中間。走進加工廠,陳波正在帶領實習生進行手工丟青。
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說:“我們一直都是人工丟青,這樣雖然耗費人力,但是殺青比較均勻、品質比較好。”
今年36歲的陳波,已有10余年的制茶經驗,通過拜師學習,學得了一系列制茶技術,同時在加工過程中不斷精進加工工藝。為保證加工質量,他每天“駐扎”在加工現場,嚴把產品質量關,從攤晾時長到揉捻力度,每個環節均需“人茶合一”的精準把控。
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說:“每天加工出來的成品,我都要親自審評,在審評的過程中,發現加工的工藝在某個環節出現瑕疵,我第二天就會進行微調,在每一個環節用手去感知溫度,用眼睛去看是否達到一定的程度,用鼻子去感知等,盡量保證后面的產品能夠做到極致。”
產品好不好,除了加工環節的把控以外,源頭也很重要。為了保障茶葉質量,陳波不僅對自家茶園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對周邊群眾的茶園也是嚴格按照有機標準進行義務管理指導,并優價收購周邊茶農的茶葉。
永安鎮龍山村村民陳祥坤說:“我家自己一共種茶五、六畝,除草是用砍草機砍,都是按照有機標準,沒有打過農藥,正常情況下每年要賣二至三萬元。”
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說:“茶農按照我們的管理模式、采摘標準進行管理和采摘,然后賣給我,每斤價格高于市場二至三元,這能夠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這樣做的目的是最大程度保證采摘的茶葉品質,農戶也愿意跟著這樣做。”
一份綿長的“茶情”,一個執著的“茶夢”,一顆樸素的“茶心”。陳波憑借執著,他加工的茶葉受到了市場的青睞,遠銷全國各地,供不應求,也因此帶動了群眾通過種植茶葉、采摘茶葉增加收入。
采茶工人肖志容說:“已經采了一個多月了,還可以,一天一百多元,一個月有三、四千元。”
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說:“在春茶采摘的時候人多的一天大概兩百多人,每天發放的工資四至五萬元,每天支出的茶青收購費用在十萬元左右。”
經過十余年的打拼,目前,陳波共創建核心有機茶業生產基地500余畝,鼓勵當地群眾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直接或間接帶動200余戶農戶種茶,實現了“茶農增收、企業增效”的目標。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貴州綠茶”產品質量推選評價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鳳岡縣百壺春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波說:“計劃在兩 到 三年開發二 至 三款新品,包括滋味、香氣、口感等都異于其他茶葉,設立百壺春下面的子品牌,讓客戶在選擇時更有辨識度,也能提高我們茶企的知名度,在我們百壺春做大做強的同時,也希望帶動更多當地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來源:鳳鳴高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