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劉曦
烏克蘭與美國5月1日對雙方前一天簽署協議設立美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表示歡迎,稱其為“里程碑”。不過,多國媒體分析,這項協議很大程度上“僅具象征意義”,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帶來經濟回報。
【美烏肯定】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1日說,烏美礦產協議文本在談判期間“發生重大變化”,最終版本沒有烏方償還債務條款。“現在這是一份真正平等的協議,為在烏克蘭大規模投資創造機會。”
烏克蘭官員認為,這一協議是“政治突破”,將有助于鞏固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這種支持在美國新一屆政府今年1月上臺后有所松動。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5月1日接受美國福克斯商業新聞電視臺采訪時說,美烏簽署礦產協議加強了美方與俄羅斯就俄烏和平協議談判的底氣。這一協議將向“俄羅斯領導層表明,烏克蘭人民與美國人民之間,以及我們的目標之間沒有分歧”。
德國基爾研究所數據顯示,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72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美國新一屆政府主張,作為烏方對美國援助的回報,美國應獲取烏克蘭關鍵礦產資源的開采權。雙方先前為此不歡而散。
美國財政部和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尤利婭·斯維里堅科4月30日分別宣布,美烏當天簽署礦產協議。斯維里堅科還說,美方可能向烏方提供新的軍事援助。
有消息說,俄烏雙方一直“拉扯”至協議簽署前最后一刻。協議仍需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批準才能生效,一些議員預計這將需要一周以上時間。
路透社和法新社報道,協議沒有為烏克蘭提供任何具體的美方安全保障。美方辯稱,擴大美國在烏商業利益將有助于“震懾”俄羅斯。
【是否有實效】
盡管美烏簽署礦產協議被外界視為關系緩和的信號,但其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一些礦產咨詢機構分析,在采礦業成熟的國家開發關鍵戰略性礦產或需耗費10年到20年,而目前缺乏充分數據證明開發烏克蘭多數礦產資源具有經濟可行性,加之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因俄烏沖突受損且安全前景不明,投資者或持謹慎態度。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基準礦業情報公司礦產主管亞當·韋布說:“如果有人認為所有礦產會從烏克蘭立即運出,那純屬做夢。”
英國CRU咨詢公司分析師威利斯·托馬斯說:“將探明資源轉化為具備經濟可行性的儲量,需要大量時間與資金投入,而在烏克蘭不具備這兩個條件,不僅自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如此,甚至在此之前亦是如此。”
此外,部分潛在利潤豐厚的礦產目前處于俄羅斯控制地區,加上美烏礦產協議不包括任何安全保障,實際開采困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述,美烏礦產協議多為象征意義,雙方“各取所需”。美國新一屆政府需要看到支持烏方的實質性回報,烏方則需證明與美國政府的關系不僅有效運轉,而且持續深化。表面看來,這項協議內容廣泛、具有顛覆性意義,但實際影響卻非立竿見影,更像一片“應急創可貼”。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電報”上暗示,烏克蘭被迫與美方達成協議,這意味美方“破壞烏政權”,烏克蘭不得不用礦產資源抵償美國軍援(新華社專特稿)
原標題:《美烏肯定礦產協議,媒體直言“僅具象征意義”》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