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價關稅還要荒誕的事情發生了——韓國竟然申請了餃子專利!
其實一想,韓國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前有將泡菜改頭換面稱作“辛奇”,;后有把漢服、活字印刷術等說成自家“原創”文化。多年來,韓國在“文化挪用”的戲碼里樂此不疲。
而這一次,他們的目光竟落在了餃子上。餃子,于中國人而言,是春節團圓飯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是冬至必吃,更是游子漂泊在外時心心念念的家鄉味道。于是中國人展開“反擊”!
4月26日這天,中國多個城市的超市里,上演了一場規??涨啊⒘钊瞬毮康摹帮溩酉录茱L波”。
晚上9點,各超市門店突然收到總部發來的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對所有帶有韓文標識的速凍餃子進行下架處理。
工作人員在監控下拆開包裝,將韓國品牌“必品閣”等速凍餃子投入碎冰機,碎末直接送往垃圾處理站。
這場下架行動并非局限于某個地區,而是在北京、上海、成都等眾多城市的大型商超同步展開。
部分門店為了快速處理這些韓國餃子,甚至緊急調用了廂式貨車,將整箱整箱的餃子直接運往焚燒廠進行銷毀。
就在韓國餃子遭遇“清退危機”的同時,國產餃子銷售區卻呈現出一派截然不同的熱鬧景象,仿佛提前迎來了春節的購物狂歡。
三全、思念等知名品牌的貨架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就連一些平時鮮有人問津的小品牌餃子,也未能逃脫被“一掃而光”的命運。
而這起事件源于韓國食品協會的專利申請。4月初,韓國食品協會向美國專利商標局遞交了一份特別的認證申請——為“14±1道褶子餃子工藝”申請專利。他們宣稱,這種工藝凝聚著“大韓民族千年的飲食精髓”。
為了能讓自己的說法更具“科學依據”和“可信度”,他們用游標卡尺測量餃子褶皺,制作出精確到毫米的3D建模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4月8日,美國專利商標局竟然批準了這項申請,授予其長達15年的專利保護期限。
這一決定意味著,任何外觀與這種“14±1道褶子餃子”相似的餃子產品,一旦想要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向韓國相關企業繳納專利費用,否則就可能面臨侵權指控。
消息傳回國內,輿論瞬間沸騰??脊艑W家連夜整理證據:重慶涪陵西漢墓出土的炭化餃子,褶皺清晰可見;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宴飲圖》中,蒸餃騰起的熱氣仿佛要沖破畫壁;東漢《齊民要術》記載的“月牙餛飩十八捏”工藝,比韓國所謂“傳統”早千年。
網友翻出韓國媒體報道,發現其引用的“韓式餃子教學圖”竟是中國北方家常做法,諷刺道:“下次該申請孔子是韓國人了?”
超市的雷霆行動背后,是民眾積壓已久的文化怒火。
韓國近年來的“文化搬運”操作堪稱猖獗:把泡菜改名“辛奇”被世衛打臉,申遺漢服被明朝畫像反殺,活字印刷術碰瓷北宋畢昇,連中醫都要改頭換面成“韓醫”。
這次對餃子下手,徹底觸碰了中國人的底線。網友們一邊在電商平臺瘋狂下單國產餃子,一邊調侃:“吃的是餃子,守的是祖宗?!比称饭蓛r兩小時漲停的奇觀,正是民意最直接的投射。
韓國企業的算盤打得精明。必品閣母公司CJ制糖在中國深耕多年,眼看著中國速凍水餃年出口額飆升,自家產品卻始終擠不進主流市場,干脆祭出專利大旗。
他們精心制作的3D建模圖,把餃子褶皺精確到毫米級,卻忘了這種標準化造型在中國街頭小攤都難覓蹤影。
這場文化保衛戰迅速升級為產業反擊。38家中國食品企業聯手成立“中華餃子守護聯盟”,三天內注冊458項國際專利,從面皮厚度到餡料配比,把餃子工藝拆解得明明白白。
社交媒體上,“餃子褶皺挑戰賽”用3D打印復原文物餃子,海外播放量破5億次。線下超市的清退行動更是雷厲風行,有工作人員透露:“連贈送的申請都被駁回,上級要求必須徹底銷毀。”
如今,韓國餃子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已跌至2.7%,而國產餃子出口額卻逆勢上揚。
這場由一顆餃子引發的文化保衛戰,不僅重塑市場格局,更讓世界看到中國守護文化遺產的決心。
當韓國還在為“14道褶子”爭執時,中國已用千年技藝和現代科技,為餃子注入新的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