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的OL服最近出了一個“友邦驚詫”類型的瓜,即彭羕驗牌事件,可以說是把大家已經默定的事實拿出了確鑿的證據(jù),本次就來說一下,所有看法僅代表個人意見。
事件的過程比較簡單,即一個《三國殺》視屏作者的對局直播中使用了彭羕,這個人物的技能之一就是在完成一些操作時可以觀看牌堆底幾張牌是什么;在主視角觀看到紅桃7的【桃】后,回合結束到下一個王榮的回合,此時牌堆顯示還有138張剩余牌,但王榮的【樂不思蜀】判定牌卻恰恰是一副牌堆僅有1張的紅桃7的【桃】,等于是彭羕確定其在牌堆底部后,它卻神秘的跨越137張牌到了牌堆頂了,至此《三國殺》控制牌堆的現(xiàn)象被實錘。
控牌堆現(xiàn)象在《三國殺》的各個服都有明顯跡象,十周年服吳國判定“必過”,手殺服的AK發(fā)明家,界沮授AK十局中的8局都有,結果最近死活摸不到了,為此大多數(shù)人都將其解讀為新將紅利,但控制勝率上來說就太離譜了,《三國殺》能由玩家做主的就是排序和對對手手牌的想法,但這些無法磨平武將強度帶來的巨大鴻溝,而一個牌堆有意識的向某一群體傾斜,會讓這游戲完全變成氪金的比拼。
玩過線下《三國殺》的都知道【藤甲】基本是一件防御神器,對手基本摸不到破藤甲的牌,但在服務器下的《三國殺》,對手掏出火攻火殺都是分分鐘的事情,更何況現(xiàn)在一個新將都是動輒五六張的過牌,于是整件事情最惡臭的地方就來了,《三國殺》不像《雀魂》,洗牌和排隊沒有固定的公式,玩家雖然默認控牌堆,但至少能經營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諸葛亮【觀星】后的排序就是真的排序。
但彭羕驗牌事件就是沖破了這個共識,即在玩家能夠自我把控的范圍,控牌堆還是說發(fā)生就發(fā)生了,由此可以合理推測出——在每個對局開始的時候,系統(tǒng)就已經默認了獲得勝利的玩家,《三國殺》規(guī)則和斗地主一樣,只要別打四個2帶兩王就能穩(wěn)贏,于是每場認真對待對局的玩家,他們的努力就成了系統(tǒng)背后觀察者的笑料,進而《三國殺》就會“蒸蒸日上”。
個人認為此次危機對于茍卡來說也是一個轉機,不說改“史山代碼”這種大工程,完全可以趁機公布發(fā)牌公式,讓一些手握強度一般將的玩家與陰間將來一次博弈,但就《三國殺》策劃每次更新都喜歡改UI界面來看,彭羕驗牌事件的結果可能很悲觀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