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盯著地里剛掛果的柑橘直皺眉,天邊鉛云壓得樹梢直晃悠。手機突然蹦出橙色預警,長沙南部的雷暴大風正往株洲湘潭沖,10級風卷著冰雹,砸得屋頂噼里啪啦響。衡陽菜農老李更揪心,大暴雨說下就下,自家蔬菜大棚能不能扛住,心里直打鼓。
這場強對流天氣,像個任性的孩子,說變就變。湘中以南地區,暴雨開了閘似的,永州郴州北部的街道,積水都能養魚了,一樓住戶忙著把貴重物品往高處搬。湘西常德南部和益陽,午后到夜間的中到大雨,讓山體滑坡風險陡增,住在山腳下的,趕緊檢查后山排水溝。
農民伯伯最怕這種天氣,辛苦種的莊稼,說毀就毀。
邵陽的葡萄架、衡陽的蔬菜大棚,都在緊急加固,薄膜外鋪竹編防護網,就怕冰雹砸下來,把作物砸出坑,到時候收購商可要砍價三成。可有些地方,天氣又玩起了“變臉”,湘西和湘北的雨總算歇了口氣,常德益陽午后轉毛毛雨,懷化變陰天,氣溫升到22℃,被暴雨困住的大爺大媽,終于能出門透透氣。這天氣,真是讓人琢磨不透。
長沙今天還飄著“棉花糖”似的云朵,下午小雨就來報到,明天多云轉晴,氣溫直沖31℃,濕度高達75%,跟蒸桑拿似的,出門得帶足冰水。可湘中以南地區,強對流天氣還在“搞偷襲”,雷暴大風時不時來一下,低洼路段隨時變“水城”,電動車充電器可不能泡水,容易出大事。
對于咱農民來說,防范措施得做在前面。山區的老鄉,睡前把應急包放床頭,真有情況抓起就跑,地質監測員都全員上崗了,咱自己也得繃緊安全這根弦。工地都叫停了戶外作業,廣告牌、臨時帳篷在大風里可不牢靠,路過得保持10米距離,開車遇到積水路段,慢慢挪,水深超半個輪胎就調頭,安全第一。
天氣多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這會兒,得先顧著保護現有的莊稼。
給果園沒摘完的柑橘罩上防雹網,檢查大棚是否牢固,排水溝是否暢通,這些活雖累,但能減少損失。
我個人覺得,平時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防范,比等災害來了再補救強得多。
這場強對流天氣,給咱敲響了警鐘。農業靠天吃飯,但咱也不能被動挨打,得學會和老天爺“斗智斗勇”。
各地情況不同,應對措施也得靈活,比如長沙的高溫高濕,得注意防暑,山區得防山體滑坡,多雨地區防積水內澇。天有不測風云,人有萬全準備,咱莊稼人過日子,就是要跟老天爺搶時間,把損失降到最低。
現在,五一假期快到了,5月1日全省放晴,氣溫升到32℃,但湘西自治州午后可能有太陽雨,出門記得帶傘。不管天氣怎么變,咱提前做好準備,總能更安心些。
這場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影響,還需要后續觀察,比如農作物受損情況,基礎設施有沒有被破壞,這些都牽動著咱農民的心。但只要咱團結一心,積極應對,相信一定能挺過去,迎接更好的天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