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種,為高水平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安徽糧食主產區,各地通過走種業全鏈條發展之路,推動更多優質品種走向田間地頭,為江淮糧倉建設注入新動能。
謝孝軍是濉溪縣四鋪鎮謝嶺村的種糧大戶,這兩天,他正在為眼前700多畝優質小麥開展病蟲害防治。老謝告訴記者,眼前長勢良好的小麥,全部是縣里主推的小麥大品種,他已經連續種植了3年。
淮北市濉溪縣四鋪鎮謝嶺村 種糧大戶 謝孝軍
魯研955對抗旱、倒春寒、抗凍這一塊耐性還是比較好的,(播種)種子量每畝減少5斤的樣子,省了1萬多塊錢。
讓謝孝軍實現節本增收的這種小麥品種,是安徽魯研種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育成的安徽省重大品種。抓住全省開展種業振興行動的機遇,這些年,制種大縣濉溪縣先后培育引進了魯研種業這樣的種業企業22家,建成了1個國家區域試驗站,鼓勵企業通過田間+車間+實驗室三位一體的方式,圍繞當地需求開展重大品種研發。
安徽魯研種業有限公司 負責人 吳久好
我們重抓的是良種和良法,圍繞重大項目推出了“糧王賽”、開展性狀評價,魯研955有幸獲得了安徽省重大品種,安徽省重大品種總共是10個,適應的生態區域是河南、安徽和江蘇。
淮北市濉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主任 殷修剛
(品種)也是經過層層考驗的,第一是高產穩產抗逆性,還有這個品質優,得到農民的認可,市場的認可,良繁面積在50萬畝以上。
以選育重大品種為主要目標,目前,安徽已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達12家、居全國第2位,年制種量達10億公斤,在國內建成生物育種實驗室、海南南繁基地等一批育種開放平臺,形成了涵蓋種質資源創制、區域試驗、種子繁殖等種子創新完整產業鏈。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創新研究院,科研人員首次把基因編輯、離子束育種與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有機融合,讓育種效率提高提高了60倍,每年可以發掘和鑒定種子基因20個以上。
中科合肥智能育種加速器創新研究院 電氣工程師 張耀文
主要通過視覺識別、視覺大模型,2分鐘就可以提取出(種子)表型性狀、葉長、葉寬、葉傾角,大規模的水稻試驗過程中 可以快速地獲得水稻的畝產等參數。
在抓好育種創新的基礎上,為了讓好品種發揮更大的效益,省里還整合技術力量,全力做好良種推廣文章。在肥西縣現代種業服務基地,為了改變過去種子推廣難、技術服務薄弱等短板,眼下,當地組建了10多個團隊,在5個鄉鎮探索良種良法一體化推廣模式,提升優良品種覆蓋水平。
安徽平臺忠海聊農業 副總經理 王子源
根據農民的需求和當地的實際,把好的品種選出來,加工好、推廣好,形成一個糧食產業鏈,讓農民的畝均增產至少200元。
目前,安徽已建成125個種業創新示范基地,1.3萬名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推廣優質專用糧食規模化種植,全產業鏈提升種業發展水平,全省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為全省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800億斤以上提供有力支撐。
- 來源: 安徽新聞聯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