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加拿大舉行第45屆聯邦眾議院選舉。現任總理馬克·卡尼領導的自由黨獲勝,卡尼將繼續擔任總理。
中左翼自由黨贏得343個眾議院議席中的169個,比獲得多數席位所需172席僅少三席。最大反對黨——中右翼保守黨贏得144席。
4月29日凌晨,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舉行的自由黨選舉活動上講話
先前一度無限接近總理一職的反對黨保守黨黨首皮埃爾·普瓦列夫爾,在敗選后向卡尼表示祝賀,承認敗選。同為右翼,跟特朗普2020年敗選后的表現相比,你看看人家普瓦列夫爾這風度。
下面,我就這次加拿大大選的五個值得關注的看點進行一下深度剖析。
一、自由黨“逆襲”勝選,全拜特朗普“神助攻”
經過此前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10年的執政,無論是在社會治安、醫療等領域,加拿大都有大幅度的倒退。特別是經濟的增長和人們的收入“十年如一日”,幾乎原地踏步,人們收入的增長在發達經濟體中是倒數,導致自由黨支持率低迷,一度只有20%上下,輸給保守黨20個百分點。保守黨相對自由黨具有碾壓性優勢,而且碾壓了相當長時間。保守黨磨刀霍霍,期待在大選之年重掌政權。今年1月6日特魯多灰頭土臉地宣布辭職,自由黨內部也發生了分裂。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自由黨肯定選不贏,保守黨勝選已成定局。
1月6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渥太華向媒體發表講話。圖據法新社
2025年1月6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渥太華向媒體發表講話。加拿大總理特魯多6日上午宣布,他將在執政黨自由黨選出新領袖后辭去總理職務。圖據新華社/法新
但特魯多或許沒有想到,看似氣數將盡的自由黨,竟在他宣布辭職后重獲生機。因為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上任,一是由于特朗普不斷掛在嘴邊的“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口頭禪,二是由于特朗普對加拿大的“關稅戰”威脅,美加之間的國民感情降到了歷史冰點。而自由黨從特魯多到卡尼兩任黨首,在“抗美”方面都表現得骨頭很硬,贏得了選民好感。沒想到加拿大這樣一個民主國家,民族主義情緒竟會這樣強烈。這使得自由黨的支持者空前團結,自由黨的選情開始發生大的逆轉,選舉態勢發生了極大的偏轉。拜特朗普“神助攻”所賜,自由黨扭轉政治頹勢,絕地反擊、絕處逢生、咸魚翻身。特朗普發動“關稅戰”并挑釁加拿大主權,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選民關注點,讓加拿大人的關注點從近十年自由黨的執政表現,轉移到如何應對“特朗普2.0”版本的南方鄰居。加美的緊張關系讓自由黨受益。
2025年2月15日,人們在位于加拿大溫哥華的美國領事館外參加集會。
而卡尼為什么要把原定于今年10月的大選提前到4月呢?因為政治人物與民眾有一個“蜜月期”,卡尼要趁著現在自由黨的高支持率“趁熱打鐵”鎖定優勢,這事兒不能等,不能拖。
加拿大總理卡尼。圖據Global News
再看保守黨這邊。保守黨現在沒法選了,普瓦列夫爾被人們稱為“加拿大版的特朗普”,他的競選口號是模仿特朗普的“讓加拿大再次偉大”“加拿大優先”。結果特朗普一再“辱加”,現在這兩個口號就沒法喊了,選民都說:“別給我們說這個,我知道你要干嘛。”這兩個口號一喊出來,連自己的支持者都噓。普瓦列夫爾的路子是說加拿大在現政府的領導下糟透了,一塌糊涂,只有我們才能救加拿大,要讓“加拿大優先”,完全是復制特朗普原來競選時的那個路子。結果這些口號喊出來,下面是噓聲一片,大家一聽這個就頭疼。他自己曾標榜過“我是加拿大的特朗普”,想復制特朗普勝選的奇跡。普瓦列夫爾選戰的前半期引用了很多特朗普成功的標語、口號、思路、理念,但現在特朗普與加拿大變成了這種緊張關系,弄得普瓦列夫爾都說不出口了。這次大選“抗川”成為主線,卡尼就占據了優勢。可以說,特朗普以侮辱、奚落加拿大為樂,這套“騷操作”嚴重干擾了加拿大的政治生態。對特朗普來說,一時的口快導致了對他本人事與愿違的結果。是特朗普害慘了加拿大保守黨,保守黨說什么都不對了,好多理念都沒法往外說了。應該說,是特朗普毀了加拿大保守黨的這場選舉。
加拿大保守黨黨首普瓦列夫爾。圖據加拿大通訊社
而普瓦列夫爾也批評“特朗普背叛了美國最好的朋友”。但他罵特朗普時顯得有氣無力,不像罵特魯多時那樣氣壯山河。這時,普瓦列夫爾的心中一定有一萬頭羊駝奔騰而過,心里一定在想:“特朗普,你讓我還怎么選啊?”所以,保守黨是真的沒法兒選了。
加拿大大選選什么?主要議題就是兩個:一是生活壓力、經濟成本的問題,二就是美國問題。絕大多數選民認為自由黨是應對加美關系的最佳政黨,這個數量比保守黨高了40%。
各種議題兩黨互有長短。那么,另外的一個議題——美國議題就變成了一個主戰的議題,也就是說,誰能應對特朗普,誰就能贏得大選。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很多保守派人士都支持對抗特朗普。
3月10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酒類專賣店的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美國酒類
本來,特魯多領導的自由黨,這10年慘淡的政績,經濟低迷,治安敗壞,生活成本飆升,國家看不到前途,國民士氣普遍低落,所以,民眾普遍迫切希望更換方向,這就是為什么保守黨一開始一直具有碾壓性優勢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希望通過這次大選對國家的發展方向做一次大的反思、大的調整,進行一次“大修”。但由于特朗普的“神助攻”,特朗普就成為了加拿大大選的“造王者”。可以說,卡尼是“躺贏”的。自由黨自己都拉不起來的選情,結果被特朗普的那一套“繞口令”給扳了回來。保守黨的敗選責任不在普瓦列夫爾,而在特朗普。這次大選與其看作是加拿大人對卡尼和普瓦列夫爾的“公投”,不如看作是加拿大人對特朗普的“公投”。
1月,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張包括了加拿大的“新美國地圖”
中國有一句網絡流行語:“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結果,對于加拿大自由黨來說,“神一樣的對手”沒有出現,“豬一樣的隊友”也沒有出現,倒是出現了特朗普這樣一個“豬一樣的對手”。右翼的保守黨在加拿大執政恐怕是特朗普更愿意看到的。結果,現在特朗普的一番“騷操作”,給了他所一貫厭惡的“白左”自由黨“神助攻”,把自由黨人再次送上加拿大總理寶座,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二、自由黨為什么只是小贏而沒有大勝?
自由黨看起來氣勢如虹,但跟上次大選相比,只比上次大選議席增加了17席,而且未過半數席位,可以說是“小贏”,并沒有實現碾壓式獲勝,也就無法單獨組閣。而保守黨雖然輸掉了大選,但比上次大選增加了24席,應該說選得還不錯。
4月29日凌晨,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舉行的自由黨選舉活動上講話
雖然卡尼作為一個政治新人,有他的“蜜月期”和“蜜月效應”,但畢竟這10年自由黨的執政,使加拿大無論在治安、醫療等方面都有大幅度倒退,經濟發展更是“十年如一日”,原地踏步。10年的苦日子,讓大家全想起來了。這使得人們在最后投票時刻,卡尼的那個“明星效應”“蜜月效應”有所減退。到了最后的投票時刻,很多人恢復了冷靜。很多選民這次很猶豫、很糾結,很多人寄希望換保守黨上臺迎來新氣象,但又擔心保守黨應付不了特朗普。正是在很多選民的這種猶豫和糾結中,最后一刻民調猛烈拉近。最后兩黨的差距,只有2.4%。在加拿大這樣一個底色偏左的國家,保守黨能夠取得今天這樣的選舉成績,已經相當不易。保守黨扳回一些選票,這正是一個正常民意的體現。
三、卡尼會給加拿大一個美好明天嗎?
卡尼為自由黨創造了一個翻盤的奇跡。自由黨在選前突然換將,又是個政治素人,但卡尼曾經掛兩國央行行長“帥印”這樣靚麗的履歷,使自己迅速變成了一個“政治明星”,帶領自己的政黨贏得大選,這在加拿大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算是一個奇跡了。
4月29日凌晨,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出席自由黨選舉活動。
特魯多執政10年,重分配而輕發展,造成了加拿大經濟原地踏步。相比職業政客特魯多,曾經掛兩國央行行長“帥印”的卡尼,很多民眾普遍看好他管理經濟的能力。卡尼本人豐富的金融經驗可能成為他未來執政的“加分項”。左翼搞經濟不一定不行,比如美國的克林頓、英國的布萊爾,執政期間都創造了他們所在國家的經濟繁榮。當然,克林頓、布萊爾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與傳統的左翼拉開了距離,政策更加向中間靠攏。卡尼應該也是這樣的人,他勝選后很可能對特魯多這10年很多過于左傾的政策進行調整和糾偏。
4月29日,加拿大總理卡尼在渥太華向支持者發表講話。圖據美聯社
四、卡尼上臺后,加拿大會“脫美入歐”嗎?
由于加拿大自由黨與特朗普的緊張關系,我們看到,今年3月,卡尼上任后與歐盟打得火熱。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訪,就打破了加拿大總理上任后通常首先訪問美國的慣例,而是訪問了歐洲的法英兩國。而且,最近幾個月,歐盟召開重要會議,或有關烏克蘭問題的重要會議,經常邀請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參加。加拿大“不是歐盟,勝似歐盟”。這就引發了卡尼上任后加拿大可能“脫美入歐”的猜想。
那么,加拿大“脫美入歐”會實現嗎?首先,加拿大加入歐盟是不可能的。因為歐盟本身就是一個地緣性組織,而不是世界性組織。加入歐盟的硬性條件,首先必須是歐洲國家。所以,加拿大會跟歐盟的關系走得非常密切,但也只能以某種協議的方式進行合作,而不會直接加入歐盟。
2月25日,加拿大溫哥華一家商店外張貼著宣傳本地企業的標牌。
再看加拿大跟美國的關系。這個卡尼還真有兩下子,以前特朗普經常蔑稱特魯多是“州長”。但自從卡尼上任后,特朗普叫卡尼“總理”了,而不像稱呼特魯多那樣叫他“州長”。
在卡尼勝選后的第一時間,特朗普就在4月29日與卡尼通了電話。特朗普一反常態贊揚了卡尼:“我對他表示了祝賀,我們兩人的交流非常友善。”而且,特朗普宣布卡尼未來一周可能會訪美。
3月10日,在溫哥華,店員在貨架上放置支持購買加拿大商品的告示。
一開始跟特朗普對著干,這是卡尼立的一個人設,目的是為了贏得大選。選舉勝利后,畢竟加拿大三成左右的經濟都是跟美國緊密相關的,加拿大人還得過日子。所以,下一步,和美國搞好關系,這也是卡尼的一個主要任務。美加的傳統友好關系從此就結束了?不會的。卡尼上臺后肯定會“親歐疏美”,但不會從根本上逆轉加美關系,也不可能跟美國死磕到底。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卡尼也會與美國改善關系。畢竟美加兩國同文同種,血濃于水,打斷骨頭連著筋。
五、“逆向特朗普效應”使全球右轉戛然而止
到現在為止,特朗普上任剛好100天。西方現在出現了一個新的政治詞匯,叫“特朗普驚嚇”。正是這種“逆向特朗普效應”,讓全世界右轉的趨勢戛然而止。全世界右轉的浪潮折騰了這么長時間之后,在特朗普這里畫上了一個句號。因為特朗普的極右傾向給大伙兒嚇怕了,也讓各國的極右政黨在大伙兒看來實在不敢招惹,世界各國都害怕自己國家也出一個特朗普這樣的人物。所以,現在全世界又開始集體向左回調,“左流”開始回潮。先是今年2月的德國大選,成功阻擊了極右翼選擇黨的崛起;再是現在的加拿大大選,中左翼自由黨勝選繼續執政;就在今天,另一個英聯邦和盎格魯—撒克遜體系的重要國家——澳大利亞也將舉行大選,右翼自由黨的選情也不容樂觀,左翼工黨有可能繼續執政。
2025年3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出席活動。圖據新華社
特朗普上任短短100天,以一己之力幫助德國、加拿大等國成功扭轉了極右保守主義崛起的全球化浪潮。因為這次的“特朗普驚嚇”給很多國家蠢蠢欲動的極右民粹主義浪潮上了一課,很多人從中如夢驚醒。有了特朗普這個反面典型,世界各國起到了阻擊右翼崛起的作用。特朗普的極右傾向把各國的右翼政黨打得東倒西歪,落花流水,選都沒法選,他們嘴里的那套詞兒都沒法說出口。對于左翼來說,特朗普現在反而成了各國左翼的福音;對于右翼來說,自己的煽動適得其反,特朗普成了全球右翼的“票房毒藥”。歸根到底,這全賴特朗普,讓他把路給走絕了,讓各國右翼無路可走。
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頓市的北極光。我的三姨攝于2021年10月12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