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能在逆境中自得其樂的卻不多。
有人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坎坷,為官40載,遇6次大貶謫,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可他卻活成了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林語堂說,他寫這本《蘇東坡傳》,是一種享受。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被人理解的。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而難能有二的。”
讀懂蘇東坡的故事,你會明白:
凡是情緒穩定、樂觀不焦慮的人,都能做到這3點。
在隨波逐流中,堅持
蘇東坡出身于北宋時期的書香門第、官宦之家。
少年時便才情出眾,成年后詩詞文章聲名鵲起。
他喜游名山大川,結識同道中人,不斷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
1057年,21歲的蘇東坡考中進士,任職陜西鳳翔府判官三年。
此后官運一路暢通,升至五品官,可謂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在他30歲時,父親蘇洵去世,他不得不回到老家四川眉山守孝三年。
時過境遷,當蘇東坡返回京城時,王安石變法已拉開序幕。
朝堂之上,王安石為首的革新派,與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形成勢均力敵之態。
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為了改變窮國弱兵的不堪局面,然而變法并未像他想象的那么順利。
變法的主要成員,大多都是不顧百姓利益,左右搖擺的見風使舵之輩。
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敏銳地捕捉到變法會給百姓帶來生活上的壓力。
同時也會觸碰到他們自身的利益,因此采取全盤反對的態度。
而蘇東坡則認為變法不能全盤否定,只是變法的手段過于激進。
他既不依附革新派,也不搭腔保守派,而是堅持己見,心系百姓。
關心變法是否真正影響到百姓的生活。
1070年,蘇東坡受到革新派的排斥,他帶著憤怒離開了京城。
1074年,他在密州任太守時,親眼目睹百姓不堪青苗法重負,流離失所,甚至淪為盜賊。
他再次果斷上奏神宗皇帝,言辭犀利地指責王安石變法的諸多弊處,請求立即停止對百姓影響極壞的變法。
歷經8年的努力,鬧得天怒人怨的變法終于廢止。
蘇東坡始終如一堅持著,他沒有隨波逐流,而是堅持正義,努力把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
他在《定風波》中寫道: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不用在意周遭的聲音,只管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
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處世之道莫過于:
你身處人群之中,不盲從,也不依附;
把自己置身于無人的境界當中,沒有擔憂,也不懼怕。
可是現實中,我們總是在人群中被一些表象迷失方向,遮掩自己真正的觀點。
工作中,領導開會做出的決策,總是以少數服從多數的依附態度收場;
朋友間,舉行創意茶話會,總以別人想法優先考慮而忘卻自己觀點;
學校里,召開班級家長會,總把目光聚焦于分數上,而忽略孩子優點。
人這一生做自己很難,但不盲從,才會遇見真實的自己,堅持初心,才能撥開云霧見明月。
內耗的時候去讀蘇東坡,太治愈了↓
在命運多舛中,接納
蘇東坡一直反對王安石變法,也給自己帶來了隱患。
不甘示弱的革新派,給蘇東坡制造了詩句過失。
他們設計出一樁牽連數十人的烏臺詩案。
蘇東坡因此被關進監獄嚴刑拷打,遭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迫,險丟性命。
太皇太后曹氏和朝中正義之士極力勸諫,宋神宗才準許從獄中釋放蘇東坡,卻將其無情地貶至黃州。
蘇東坡扶搖直上的似錦前程,瞬間跌入谷底。
他的貶謫之路,從湖北黃州、廣東惠州,到海南儋州,越來越遠,越來越苦。
面對不堪的命運安排,他卻坦然接納:
所到被貶之處,他化悲憤為力量,源源不斷地創作出語出驚人的詩句,將最苦的日子化成唯美的詩詞。
在《赤壁賦》中寫道: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天地之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歸屬。
若不是自己的,求取也是徒增煩惱,唯有接納,方為上策。
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一些挫折而自暴自棄,將自己置于悲觀狀態里。
若是不及時調整狀態,只會讓自己陷入惡性循環。
古語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個人不因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歡喜,也不因個人處境的好壞而悲哀。
能將糟糕的處境,完全拋于心門外,接納所處的境地,無疑是人生的另一種境界。
在流年不利的命運面前,唯有接納現狀,才能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更為更好的自己。
點擊下方鏈接,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
在孤苦無依里,自洽
蘇東坡最初被貶至黃州時,孤獨和憂愁時常涌現心頭。
但是隨遇而安、苦中作樂的態度,很快取而代之。
他開荒種地,閑暇時游山玩水,醉酒吟詩,研究紅燒肉做法。
在惠州,他熱心民生問題,修建水磨、疏浚水利,專注釀酒。
雖無官職權利,但他還是力所能及地為百姓辦事。
垂暮之年的蘇東坡,最后一次被貶至嶺南。
在去往嶺南的路上,他的舊疾復發,甚為痛苦。
圖源紀錄片《蘇東坡》
初到嶺南,人生地不熟,住所是在張中公館旁邊一所不避風雨的土階茅屋里。
嶺南的氣候不比北方,仲夏潮濕如影隨形、深秋細雨連綿不斷,寒冬霧氣升騰凝重。
氣候造成身體的不適應,加之物質條件的匱乏,內心的孤單和苦楚噴涌而來。
他主動走出去,與各色人等相交往。
閑暇時牽著一條海南種的大狗“烏嘴”隨意游逛,和村民在檳榔樹下暢談甚歡。
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逐漸融入大家的生活。
獨自靜下來的他會生出許多智慧,在島上獨自制墨,也會深入鄉野,采集他感興趣的中醫草藥成份。
得心應手的詩文也得到了更好的創作,他的生活儼然進入到一種怡然自得的狀態。
他在《定風波.南海王定國侍人寓娘》中寫出了發自內心的聲音。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只要內心安穩,他鄉也是故鄉。
故鄉雖然遙遠,內心孤苦無依,不如安于當下。
《蘇東坡傳》配圖
蔣勛說: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也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我們無法逃避人生中的孤獨,但是可以管理自己的心態;
我們無法衡量孤獨的滋味,但是可以懂得和自己相處。
越是孤獨無助,越要學會愛自己。
自洽的人生,是既能融入一群人的狂歡,也能與自己獨處。
書中的蘇東坡在一波三折的命運面前,用豁達的態度活出了燦爛的人生。
他心地純良,為了百姓生活,不畏強權,一次次地堅持正義;
他生性樂觀,多次被貶謫,卻從容接納殘酷的命運;
他性情率真,在流放之地悠然自得,過上了自洽的生活。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
“無論何人,無論何時,人們總要在烏云周圍,尋找著浪漫的微光活下去。”
人生在世,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
唯有將波濤洶涌,化作揚帆的力量,才能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愿你我都能如蘇東坡那般,流言蜚語中堅持自我、困境中接納現狀、孤獨中學會自洽!
點個【在看】,謝謝您的支持!
作者|一縷陽光
來源 | 零一讀書會(ID:gh_9063ddedd268)
圖片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