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中國就是在賭,賭未來用電廉價,從現在的趨勢來看,中國已經贏麻了!
這個“賭”的核心,是瞅準了能源革命的大趨勢,高鐵是“喝電”的,而中國這十年把可再生能源玩出了花:2023年光伏裝機量突破4.9億千瓦,相當于22個三峽電站;風電裝機超4.8億千瓦,每年發電夠全北京用12年。
更絕的是電價——內蒙古的光伏電價跌到每度0.25元,青海的風電電價0.22元,比很多地方的居民電價還便宜。當別的國家還在為油價漲跌揪心時,中國的高鐵用電已經接上了“白菜價”的新能源,這成本優勢,簡直是開了掛。
對比一下航空就明白了,飛機喝的是航空煤油,價格跟著國際油價跑,2022年油價漲到140美元一桶時,國內航空公司全年虧了2160億,相當于每天燒掉6個億,而高鐵呢?全國高鐵電氣化率100%,2023年用電里有35%來自風電光伏,而且這個比例每年還在漲。
舉個實在例子:從廣州到武漢,高鐵二等座463元,坐飛機全價票常破千元,趕上高鐵提速到350公里,耗時差不多,但高鐵不怕天氣延誤,還能手機充電刷視頻,老百姓自然用腳投票——2023年高鐵客流達26.9億人次,是民航的4倍多。
中國的“賭本”,是提前布局了整個能源產業鏈,看西部的戈壁灘上,成片的光伏板像藍色海洋,新疆的風車陣轉起來能“追著太陽跑”;特高壓輸電線路像超級充電寶,把西北的綠電直接送到珠三角、長三角,損耗不到5%。
更厲害的是儲能技術,2023年鋰電池成本比2013年降了85%,青海的“綠電走廊”已經能做到30天全靠風電光伏供電,這意味著未來即便晚上沒太陽、沒風,電網也能靠儲能電池穩當供電,高鐵用電幾乎能做到“全天候自由”。
有人說建高鐵燒錢,一條京滬線投資2209億,但您看回報:高鐵拉著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城市群跑,貴州通了高鐵后,旅游收入5年漲了3倍,連小縣城都通了“高鐵快遞”,農產品出山成本降了40%。
更長遠的賬在能源安全上——2023年中國進口石油對外依存度71%,而電力對外依存度不到1%,發展高鐵相當于給交通裝了“國產心臟”,不怕別人卡脖子。現在中國高鐵技術還成了“國際硬通貨”,印尼的雅萬高鐵、土耳其的安伊高鐵,都是咱用綠電高鐵技術砸開的市場,未來出口創匯的潛力大著呢。
這場“賭局”的本質,是用今天的基建投入,買明天的能源主權,當其他國家還在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頭疼時,中國已經讓高鐵跑在了“用之不盡”的綠電軌道上。
光伏鋪滿沙漠、風電轉遍草原,電價便宜到能‘白菜價’用電時,高鐵就成了貼著地面的‘永動機’,這份遠見,才是真正的大生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