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巴局勢持續緊張之際,當地時間5月1日,雙方在同一天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印軍的演習地點是靠近巴基斯坦沿海約85海里處的阿拉伯海域,參演兵力包括“維克蘭特”號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艦艇,演習中還發射了“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等遠程反艦武器。印方稱演習的目的是檢驗印度海軍遠距離精確打擊能力,展示海上作戰的優勢。
而同一天,巴基斯坦方面也在旁遮普省杰赫勒姆鎮野戰射擊訓練場,以及東北部多地進行了代號為“錘擊”的高強度軍演,出動的兵力包括戰機、坦克、火炮等武器裝備。巴方稱演習的目的是檢驗快速反應與協同作戰能力,展現捍衛主權的決心。
在兩軍嚴重對峙、局勢高度緊張之際,舉行大規模軍演很容易轉變為戰爭行為。像俄烏沖突、以黎沖突爆發之前,對立雙方都各自進行過軍演。大規模軍演實際上就是戰前實戰化訓練的一個過程。按理說,國際社會的調停對抑制戰爭的爆發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有的國家在“拉偏架”,所以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現在有關國家對危機的反應已經呈現出明顯的“陣營化”趨勢。
與美俄相比,中國在對待印巴危機上的立場和態度顯然是比較公正的。在明確巴基斯坦是鐵桿朋友和全天候戰略伙伴的同時,呼吁印巴雙方保持克制,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俄羅斯保持了戰略模糊,一方面向印度出售了戰機技術,另一方面默許向巴基斯坦提供了“道爾”-M2防空系統。俄羅斯的做法可能也能理解,因為俄羅斯現在最需要的是資金。
而美國則在明顯地幫助一方、壓制另一方。美國副總統萬斯在訪問印度期間承諾對印度堅定支持,并加速交付“鐵穹”防空系統的零部件。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還片面要求巴方“配合調查”,巴方要注意維護好南亞的和平。
在聯合國框架內,安理會五常正在對調查權問題展開激烈的博弈。巴基斯坦提議由中俄牽頭成立國際調查組,但印度以司法主權不容干涉為由拒絕。中方倡議建立“克什米爾人道主義通道”,主張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而美方則力主將事件定性為“跨境恐怖主義”。這不是對局勢火上澆油嗎?
巴基斯坦面臨的壓力還是不小的,但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處于弱勢,好在有一個真心的朋友相助。而印度的那個看上去的大“朋友”,歷來對印度三心二意、利字當頭,而且也遠水解不了近渴。相信巴鐵在這一次與宿敵的較量當中,能夠扭轉歷史的被動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