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姐晾完最后一茬菜干,抬頭瞅見天邊烏泱泱的云。
“前晌還熱得穿背心,這會子風就往領口鉆。”她邊收竹匾邊嘟囔。
手機突然跳出預警:深圳局地3小時內迎強雷雨,陣風直逼10級。街坊四鄰都動起來了。
張叔忙著往塑料布下囤剛收的荔枝,嘴里直念叨:“四月八,亂穿衣,這老天咋比婆娘的臉還善變?
”社區廣播跟著響:“陽臺上晾的衣裳趕緊收!菜地棚架加固些!
”可把種地的老把式們急壞了——番茄藤蔓才掛果,黃瓜花剛結小紐,經不起大風扯拽。機場那邊也不省心。
寶安機場的航班信息屏直閃爍,不少返程旅客盯著“延誤”倆字發愁。
“早知道看天氣預報了,這會兒堵在候機廳,家里的秧苗還等著澆水呢。”打工的老陳蹲在墻角嘆氣。,五一前半段熱得像三伏,末尾卻等來雷雨大風組團“搗亂”。
氣象臺上回發的預警還在眼前晃。
去年八月那場橙色預警,好些農戶的大棚被掀了頂,菜苗泡在水里搶救不及。
可眼下才五月初,按老輩說法“五月南風漲大水”,可今年這雨水來得又急又猛,跟往年不太一樣。有人說這是“倒夏寒”,熱天里突然甩冷臉;有人嘀咕是不是節氣亂了套,清明播的種剛出苗,咋就遇上這么厲害的風雨。
田里的玉米苗正拔節呢。
葉片嫩生生的,哪里經得起7級風掃?更別說局地暴雨砸下來,低洼地塊準積水。
村東頭的王大爺蹲在田埂上扒拉土:“要是這會兒下冰雹,秋糧可就懸了。
”這話讓不少人心里發緊——去年鄰村遭雹災,玉米棒子全成了“光桿司令”。
手機又響了,新預報看得人眉頭皺起。5日夜間到6日是降雨“巔峰”,偏偏趕上多數人返程。
開車的怕路滑,種地的怕澇苗,連擺攤賣水果的都發愁:“這雨一澆,荔枝皮上全是黑斑,賣不上價嘍。”可愁歸愁,該做的防范不能少。
社區微信群里不停轉發:“大棚支架用鐵絲綁牢!田里挖好排水渠!
”有經驗的農戶早備好塑料膜,把剛移栽的菜苗護得嚴嚴實實。
“寧可多費點功夫,也不能讓辛苦白費。”李大姐邊捆竹竿邊說,這話讓群里不少人跟著點頭。
說到底,天氣這事兒,咱莊稼人最懂“靠天吃飯”的分量。
熱得反常時怕旱,冷得突然時怕凍,如今這雷雨大風扎堆來,更是考驗人。
可老話講“人勤地不懶”,提前把防范做足,總比災后補救強。
就像張叔說的:“老天爺要變臉,咱就得提前備好‘護身符’。”末了看著天邊的云越來越低,心里還是犯嘀咕:這天氣一年比一年讓人摸不透,春末夏初就這么厲害,往后的汛期還得咋防?
但不管怎樣,該收的收,該固的固,咱老百姓過日子,就是在這風風雨雨里,見招拆招。農時不等人,可天災也不等人,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