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漢蹲在村口,盯著樹枝被風吹得亂晃,手里的草帽攥得緊緊的。早上六點多,手機“滴”地彈出大風藍色預警,陣風9級的字眼刺得人心里發(fā)緊。
他扭頭跟老伴嘟囔:“前幾天還熱得穿短袖,這忽的大風降溫,地里的棉花苗怕是要遭罪了。
”武漢市氣象臺的消息說得明白,3日白天大部街道刮3到5級偏北風,陣風6到8級,江河湖邊能達9級以上。這么大的風,晾在繩上的衣裳早被掀得老遠,村口的廣告牌吱呀作響,像隨時會被扯下來。更讓人揪心的是明天的雨——中到大雨伴著雷電,荊州、黃岡等地還要下暴雨,田里積了水可咋整?
記得上個月還暖洋洋的,最高氣溫竄到29℃,不少人提前把薄被子收了,誰想冷空氣說撲就撲。3日白天多云轉晚上還是多云,可4日氣溫就降到27℃,濕度跟著往上爬,黏糊糊的天讓人心里發(fā)悶。菜農(nóng)李大姐在菜市場直嘆氣:“昨天摘的黃瓜還沒賣完,這場雨一下,菜葉子怕要爛在地里,運費成本都掙不回來。
”街頭的氣象預警屏不停閃爍,提醒市民添衣、帶傘、注意交通安全,可莊稼人眼里只有地里的活計。有人忙著給果樹加固支架,有人趕緊給菜地挖排水溝,可那剛出苗的玉米稈細溜溜的,風一吹就打顫,任誰看了都心疼。“立夏刮大風,麥茬一場空”,老一輩的農(nóng)諺在耳邊打轉,現(xiàn)在雖說種的不是麥子,可這天氣突變,誰能不心慌?
再看未來幾天,5日又轉回多云到晴天,氣溫回到29℃,可濕度還是高,莊稼容易滋生病蟲害。手機里的天氣預報APP各有說法,有的說未來15天有6次降水,有的提溫度會沖高到37℃,真真假假讓人摸不準。
但有一點大伙都清楚:天氣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咱種地的就得眼觀六路,把防范做在前頭。我個人認為,現(xiàn)在氣象預警越來越及時,可咱農(nóng)民還得有自己的應對法子。比如提前搭好防風棚,選抗倒伏的種子,多留意長期的氣候趨勢,不能光靠老天爺賞飯吃。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準備得再周全,面對突然的9級陣風、瓢潑大雨,誰又能保證萬無一失呢?
這場天氣折騰,讓大伙又一次領教了自然的脾氣——敬畏歸敬畏,日子還得接著過。田里的活計不能停,該加固的加固,該排水的排水,咱莊稼人就是在跟天老爺?shù)妮^量中,攢下過日子的經(jīng)驗。至于這茬莊稼能不能挺過去,且看風雨過后,地里是一片狼藉,還是依舊綠油油地往上竄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