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同心筑夢·共赴山海”系列報道③(引題)
智力援疆,留下“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主題)
新華日報記者 程曉琳 通訊員 李向陽
在伊犁河谷的田間地頭、產業園區和校園醫院,一批熟悉經濟規律、掌握專業技能的當地干部人才正挑起發展大梁。去年,江蘇投入援疆資金8516萬元,培訓各類干部人才535批次5.9萬人次,其中疆外培訓9600人次,助力邊疆打造一支“懂經濟、善治理、能帶富”的高素質隊伍。
產業一線成干部成長“磨刀石”
當前,江蘇的工業園區、生產一線都成為伊犁干部們的“實踐課堂”。
4月10日,在江蘇大學舉辦的伊犁州科技青年骨干創新發展研討班上,來自伊犁州科技、財政、衛健等系統的學員們邊專心聽講邊認真記筆記,研發費用歸集、技術合同判定、科技企業孵化與管理等課題,讓學員們大呼過癮。在“小組團”援疆項目中,江蘇大學與伊犁州林科院圍繞西梅產業展開合作,在種植技術、產品加工等環節取得顯著進步。
當前,江蘇援伊·淮安工作組已組織近千名連隊“兩委”赴淮安各區縣考察學習,形成“學習+實踐+致富”的良性循環。在學習淮安市輪窯村村“兩委”和黨員以項目帶領職工群眾致富經驗后,兵團七師131團干部返鄉創辦合作社,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文創基地制作特色工藝品,僅3個月時間銷售成品1200余件;兵團七師130團借鑒金湖縣新豐村金綠緣南果北種,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探索出一條“生態+產業”的綠色致富路徑。
搭平臺、傳幫帶,厚植“一方沃土”。近日,新疆尼勒克縣委黨校2025年春季學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順利開班。培訓期間,組織學員赴常州武進進行10天異地培訓,拓寬思路、開闊視野。“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會珍惜此次學習機會,將所學知識高效轉化為工作效能,不辜負組織賦予的使命。”中青班學員吾亞力生·沙布汗說。近年來,伊犁選派干部人才到江蘇學習鍛煉,學習借鑒支援地體制機制、創新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好經驗好做法,在招商引資、服務企業、跟蹤項目等工作領域邊學邊干,精準拜訪企業、宣傳推介投資環境和招商政策。
數據印證著蛻變:去年以來,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支持伊犁州已選派4批200名經濟領域年輕干部赴江蘇學習鍛煉、招商引資,累計促成1919家內地企業來伊考察,簽訂框架協議429個,項目落地274個,到位資金84.52億元。支持伊犁州開展柔性引才,州本級使用援疆資金260萬元,柔性引進130余人次。
資源下沉激活邊疆發展“智力引擎”
尋辦法、破難題,干部人才在培訓中不斷成長。
“在學習后,我已經順利掌握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教學中,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近日,在南京市拉薩路小學與伊犁州各縣市骨干教師的一場研訓活動中,伊寧市第二十四小學教師唐琴收獲滿滿。
近年來,江蘇援伊·南京工作組組織學員在實戰中檢驗培訓成效,開發4場“現場教學+微黨課+情景劇”標準化課程,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培訓期間,將學員提出的30余條建議納入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有效推動學用結合。
人才培養活力何以被激發?江蘇援伊·南通工作組投入援疆資金1200余萬元,組織伊寧縣黨政干部、鄉村干部、專技人才赴內地或就地培訓6300余人次,借助南通及各縣(市)區委黨校資源,順利舉辦經濟、政法、農林等條線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訓20余班次。同時,實施新一輪高層次人才招引,吸引26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來到伊犁工作發展。
在江蘇援伊·蘇州工作組積極推動下,霍爾果斯先后和蘇州市委黨校、蘇州干部學院、蘇州大學等培訓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在蘇州干部學院掛牌“霍爾果斯干部培訓蘇州基地”。霍爾果斯市以派出干部現場教學和邀請專家線上授課等方式開展專題培訓,截至目前,參加培訓領導干部共1500余人次。
緊密貼合重要領域、核心產業人才需求,在新源縣,江蘇援伊·揚州工作組帶領新源縣干部認領完成伊犁鋼鐵改造升級、智慧農貿市場建設等重大項目187個,帶隊招商引資48.3億元,牽頭推動重心產業雙線發展等改革創新12項。開展科研課題攻關、學術研討、搭建專家工作室……雙方通過“專家攜團隊帶項目”帶土移植式援疆模式,先后突破稻田蝦蟹養殖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專業技術瓶頸28項。組織87名援疆專家與316名新源縣干部結對,直接幫帶151名專業技術干部人才成長為科研帶頭人及學科、技術骨干,有力提升新源縣領軍人才、科研團隊整體能力。
傳幫帶里筑牢人才“蓄水池”
在“傳幫帶”作用下,一批“帶不走的人才隊伍”逐漸成長起來。
3月20日,伊犁州直教育系統接續啟動年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領航計劃”,在江蘇師范大學舉辦伊犁州直在崗專任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專項培訓班,遴選50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相對薄弱的中小學一線教師系統學習,補齊基層一線教學短板,以“智力引擎”驅動經濟發展新活力。
“導師將臨床心得傾囊相授,這種‘師帶徒’模式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近日,在張家港開辦的鞏留縣2025年基層團干部培訓暨西部計劃志愿者“青馬工程”培訓班上,鞏留縣中醫院醫師張紅萍感慨。同時,中醫醫院臨床醫生王金堂專注學習胃腸鏡操作,婦幼保健院麻醉醫師閆浩男參與各類麻醉手術與鏡下氣管插管……這是鞏留縣首批13名醫療骨干在張家港跟崗鍛煉的日常場景,27名醫療骨干分兩批赴張家港醫療機構進行3—6個月定向培養,覆蓋心血管、甲乳外科、中醫辨證、胃腸鏡等領域。
不久前,伊犁州新華醫院外科主治醫師阿巴拜克力·斯迪克到江蘇開啟了新一輪學習培訓。近日,2025年度伊犁州醫療“十大重點專科培養計劃項目”正式啟動。項目共選派伊犁50名醫療骨干人才赴江蘇進行為期6個月的跟崗學習,專業覆蓋急診、普外、心血管內科、兒科等當地急需重點科室。該項目實施以來,已培養醫療骨干人才336名,不僅為當地帶來新技術,還將進一步提升診療能力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方便群眾家門口就醫。
當前,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推動形成“引進來授課、走出去實訓、留下來帶教”的立體培養模式。“我們不僅要讓干部‘長本事’,更要留下‘好機制’,讓人才成為邊疆發展的永續動力。”江蘇援伊前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圍繞黨政干部、鄉村干部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7大領域,計劃培訓各級各類干部人才6萬余人次,為當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提供堅強保障和智力支撐。隨著一批批“帶不走”的干部人才崛起,伊犁州正加速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