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北大法寶法學期刊研究組
青年節
理想如璀璨燈塔,照亮人生奮進之路,激勵我們以青春之名,奔赴夢想山海。值此“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北大法寶” 特推出法學新青年暨博士研究生2024年度在45家法學核心期刊發文情況盤點專輯,聚焦青年學者學術成果,展現新時代法學研究的青春力量。
此前已推送45家法學核心期刊2024年度 、 、 和 系列內容,歡迎登錄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解鎖更多博士研究生的優質學術文章,感受青年學者們在法學領域的深邃思考與創新探索。
45家法學核心期刊2024年度發文總量3590篇,其中博士研究生發文370篇,總占比10.3%。2022-2024年博士研究生發文量及占比略有波動,2024年博士研究生發文相較2023年減少43篇,總占比下降0.9%;相較2022年減少29篇,總占比下降1.4%。
表1 2022-2024年博士研究生
歷年發文情況
揭秘C刊“學霸天團”
2024年度高產博士研究生名單
370篇博士研究生文章作者共332位,其中發文量2篇以上的博士研究生共35位,文章量73篇。從高產博士研究生人數和文章量年度變化來看,2022-2024年,高產博士研究生人數和文章量上均有所增長。2024年博士研究生數量相較2023年(發文量2篇以上的博士研究生33位,文章量69篇)增加2位,文章量增加4篇;相較2022年(發文量2篇以上的博士研究生27位,文章量56篇)增加8位,文章量增加17篇。
圖1 2022-2024年高產博士研究生
歷年人數及文章量情況
從2024年35位高產博士研究生的文章量來看,發文量為3篇的有3位,其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高泓博士研究生的文章刊載于《甘肅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2期、《當代法學》2024年第3期和《中國法律評論》2024年第4期;清華大學法學院李昱博士研究生的文章刊載于《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4年第1期、《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2024年第3期和《現代法學》2024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林洧博士研究生的文章刊載于《科技與法律(中英文)》2024年第1期、《法治研究》2024年第4期和《武大國際法評論》2024年第5期。發文量2篇的有安匯玉、陳天翔、陳越甌、杜小麗、龔文博、辜凌云、洪濤、侯躍偉、黃恒林、黃彥霈、姜程瀟、寇楓陽、黎森予、李希梁、梁芷澄及凌駿達等32位。
圖2 2024年文章量2篇以上高產博士研究生
1.高產博士研究生來自13所高等院校
35位高產博士研究生來自13家研究機構。具體來說,清華大學法學院和北京大學法學院各有7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有5位,中國政法大學有4位,吉林大學法學院有3位,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有2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東南大學法學院、海南大學法學院、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各有1位。
2.高產博士研究生文章刊載在30家期刊
35位高產博士研究生的73篇文章刊載在30家期刊上。《甘肅政法大學學報》刊載最多,文章量11篇;《南大法學》和《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次之,刊載6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刊載5篇;《法制與社會發展》《中國法律評論》均刊載4篇;《北方法學》《財經法學》《法學家》《法學研究》均刊載3篇;有5家期刊均刊載2篇,分別為《法學論壇》《法治研究》《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等;有15家期刊均刊載1篇,分別為《當代法學》《地方立法研究》《法律科學》等。
表2 2024年發文量2篇以上的35位博士研究生
文章情況
(按照作者的發文量降序排列,發文相同的,按照作者姓名拼音序排列,表中所列期刊按照期刊名稱拼音排列)
誰主沉浮?
2024年博士研究生發文期刊瑯琊榜
1.八成核心期刊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助力法學新青年成長
45家法學核心期刊中有36家期刊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其中《甘肅政法大學學報》刊載文章量最高,為31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和《南大法學》次之,各有28篇。《科技與法律(中英文)》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量為23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量為20篇。
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量在10篇-19篇之間的,有12家期刊,分別為《武大國際法評論》《河北法學》《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法律適用》《行政法學研究》等,共計158篇。
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量在5篇-9篇之間的,有8家期刊,分別為《北方法學》《交大法學》《法學家》《法學論壇》《法治研究》等,共計50篇。
刊載博士研究生文章量在1篇-4篇之間的,有11家期刊,分別為《地方立法研究》《東方法學》《法律科學》《法學評論》《清華法學》等,文章量32篇。
表3 2024年博士研究生文章涉及期刊情況
(按照期刊名稱拼音序排列)
2.2024年有10家期刊策劃了“青年”“博士生”或“新銳”相關特色欄目
2022-2024年間關注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核心期刊數量趨于平穩 ,2024年10家期刊中有4家期刊策劃“青年論壇”欄目,其中《行政法學研究》發文13篇,《科技與法律(中英文)》發文11篇,《法治研究》發文3篇,《東方法學》發文2篇。
《河北法學》策劃“博士生園地”、“博士生園地 數字法治研究”和“青年法學家”欄目,分別發文12篇、2篇和1篇;《北方法學》策劃“博士生論壇”欄目,發文3篇;《交大法學》策劃“法學新銳與新知”欄目,發文3篇;《現代法學》策劃“法學新青年:探索與爭鳴”欄目,發文2篇;《法學雜志》和《中外法學》分別策劃“青年法苑”和“青年”欄目,各發文1篇。
從期刊開設的其他特色專題/欄目來看 ,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還覆蓋了“數字與數據”“人工智能與元宇宙”“算法”“個人信息保護”“涉外法治人才”“習近平法治思想”等新興研究領域,同時也涵蓋了“民法典”“公司法修改”“司法制度”“正當防衛”“民刑交叉”“檢察專論”“私法史專題”等重大立法與司法實務等方面研究。
覆蓋哪些學科領域?
博士研究生2024年發文版圖
370篇文章涉及14個學科類別,其中民法學、刑法學、國際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商法學、行政法學、知識產權法學8個學科的文章較多,合計發文量為305篇,占比82.4%。經濟法學、司法制度、憲法學3個學科文章次之,合計發文量49篇,占比13.2%。法律史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環境法學3個學科研究較為薄弱,合計發文量16篇,占比4.3%。
圖3 2024年博士研究生文章學科分布情況
2022-2024年,國際法學、知識產權法學、法律史學3個學科博士研究生發文量呈上升趨勢,其中國際法學發文量上升明顯,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增加16篇和9篇。知識產權法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增加4篇和6篇。法律史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均增加2篇。民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行政法學、經濟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環境法學7個學科發文量呈下降趨勢,其中經濟法學、訴訟法學、理論法學和民法學4個學科下降幅度較大。經濟法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減少19篇和27篇。訴訟法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減少12篇和24篇。理論法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減少6篇和13篇。民法學2024年發文量相較2022年、2023年分別減少5篇和12篇。
圖4 2022-2024年博士研究生文章
歷年學科分布情況
都來自哪些研究機構?
博士研究生的學術“大本營”
370篇博士研究生文章涉及研究機構67家 ,從歷年研究機構對比分析來看,相較2022年(研究機構72家,發文量399篇)、2023年(研究機構58家,發文量413篇),2024年在研究機構數量方面呈現回升趨勢,在發文量方面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圖5 2022-2024年研究機構年度變化情況
通過對370篇博士研究生文章中發文量5篇以上的研究機構進行統計分析,發文量5篇以上的研究機構共15家,發文量290篇,占比78.4%。相較2023年(發文量5篇以上研究機構19家,發文量346篇), 有14家研究機構在2024年穩居高產研究機構之列,其中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穩居前五位。 高產研究機構新增1家,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發文量為6篇。
從15家高產研究機構發文量來看,中國政法大學發文量最高,為43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清華大學法學院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發文量分別為41篇和40篇。北京大學法學院排第四位,發文量為38篇。
發文量在10篇-37篇之間的研究機構有8家,分別為武漢大學法學院、華東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法學院、南京大學法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東南大學法學院和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發文量在5篇-9篇之間的研究機構有3家,分別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及復旦大學法學院。
發文量在2篇-4篇之間的研究機構有18家,發文量為1篇的研究機構有34家。
圖6 2024年發文量在5篇以上的研究機構情況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春的力量,是推動學術浪潮奔涌向前的蓬勃動能。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青年學者、期刊社、廣大法律同仁們的鼓勵與支持,在此由衷表示感謝!未來我們仍將陪伴法學新青年在廣袤的學術道路上跋涉與求索,歡迎大家使用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進行學術研究。我們將發揮“法律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邁向智慧學術新臺階,助力廣大法律同仁們的學術及實務研究工作。
“北大法寶”法學期刊研究組
2025年4月
統計源:
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已收錄法學期刊312家,其中核心期刊146家,非核心期刊51家,集刊105家,英文期刊10家。截止2024年12月31日,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共收錄法學文章320217篇。依據北大法寶·法學期刊庫收錄的法學核心期刊,以中國法學會的中國法學核心科研評價來源期刊(CLSCI)、南京大學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以及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標準,選取了45家法學核心期刊作為本次統計源。
統計方法:
1.排除非學術性文章。例如排除“專題絮語”“主持人語”“卷首語”“編者按”“英文摘要”“法治時評”(封面文章)“總目錄”類型的非學術性文章。
2.合作署名文章統計方法。多個作者合作署名文章,只統計到第一作者及所在作者單位;譯文類文章統一按照第一翻譯作者進行統計。
3.署名多個單位文章統計方法。多個作者單位合作署名的文章,只計算第一作者單位;譯文類文章統一按照第一翻譯作者單位進行統計。
4.研究機構(法學院校)統計方法。研究機構屬于綜合大學的,研究機構統一規范為法學院進行統計,研究機構屬于政法類專業院校的,研究機構統一規范為大學進行統計。
5.對比統計說明。本文2022年統計源為41家法學核心期刊,2023—2024年統計源均為45家法學核心期刊。
統計周期: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法寶新AI系列產品
智能寫作
智能問答
模擬法庭
法寶來合同
法寶合規
責任編輯 | 金夢洋 毛琛昕 張科
審核人員 | 張文碩 曹偉
本文聲明丨本文章僅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寶的法律意見或對相關法規/案件/事件等的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