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香玉而言,2004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年。
感情上,她和丈夫王為念結束了10年婚姻分道揚鑣。
事業上,她被奶奶常香玉摘除藝名并逐出師門。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小香玉幾乎喘不過氣。
坊間的種種傳聞,更是幾度把她推向風口浪尖。
轉眼間21年過去了,小香玉的現狀早已有了天壤之別。
如今再回頭去看,才忽然發現這一切都有跡可循。
梨園世家
提起豫劇兩個字,想必大家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常香玉”。
其代表作《花木蘭》《西廂記》《白蛇傳》等,可謂是家喻戶曉。
為了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常香玉培養了很多弟子。
沒想到到頭來,最有天賦的竟然是孫女陳百玲。
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女主角——小香玉。
小香玉本名陳百玲,1965年2月25日出生在河南鄭州一戶梨園世家。
拋開奶奶常香玉暫且不談,她的父母也都在河南豫劇團工作。
耳濡目染下,小香玉從小就對藝術有著莫名的興趣。
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件好事。
但由于特殊年代的經歷,家人都不支持小香玉從事藝術行業。
無奈她也是個執拗的人,認定的事誰也別想改變。
所以在10歲那年,小香玉瞞著所有人悄悄報考了河南省藝術學校。
可到了以后才知道,人家要求的最小報考年齡是12歲。
站在河南省藝術學校的門口,小香玉徘徊了很久。
既然來了,還是應該爭取一下。
想到這里,小香玉鼓足勇氣走了進去。
一進考場門,她就大大方方的鞠躬問候。
“考官們好,我今年12歲了,發育慢所以晚長。但是我們家人都是大個子,我肯定也不會矮的。”
看著小香玉一臉認真又可愛的模樣,考官們不禁笑出了聲。
“你會什么?”
聽到這里,小香玉立刻把平日里學的唱戲和跳舞表演了出來。
表演剛一結束,就贏得了全場所有考官的掌聲。
結果可想而知,小香玉順利通過了河南省藝術學校的招生考試。
但由于年齡問題和家人反對,她最終并沒有入校。
小香玉不死心,第二年又報考了鄭州市藝術學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她又被錄取了。
大概是看到了小香玉的決心,家人最終還是順了她的意。
就這樣,年僅11歲的她順利進入了鄭州市戲曲學校。
也是在這里,小香玉系統學習了豫劇相關唱法。
努力與天賦并存,她很快就成為了學校的佼佼者。
1980年,小香玉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被分配到鄭州市豫劇團。
在前輩們的指導和帶領下,她給觀眾們帶來了無數優秀的表演舞臺。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屬1982年出演的《花木蘭》。
憑借此戲,17歲的小香玉一夜成名。
自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錦上添花
看完孫女出演的《花木蘭》舞臺,常香玉喜不勝收。
她非常確信,這就是個唱豫劇的好苗子。
思來想去,常香玉決定把陳百玲的名字改成“小香玉”。
一來可以實現豫劇傳承,二來也可以讓孫女在這條路上走的輕松一些。
起初,陳百玲還有些不太愿意。
自己已經出名了,為何還要接受家人的幫助呢?
準確來說,陳百玲是不愿活在奶奶的光環下。
否則就算成功了,也可能有點勝之不武。
得知此事后,鄭州市委書記主動出面做陳百玲的工作。
在對方的解釋下,她逐漸意識到常派唱腔傳承的重要性。
深思熟慮后,陳百玲還是接受了“小香玉”這個藝名。
也是從這天開始,她成為了常香玉大師的親傳弟子。
在奶奶的教導和培訓下,小香玉的唱功很快就再上一個臺階。
無論大小演出,奶奶都會雷打不動的坐在臺下觀看。
然后給出問題所在,爭取下次做到完美。
其實小香玉很清楚,奶奶一直都以自己為傲。
但對方從來沒有當面夸過自己,反而還一直提醒自己不要驕傲。
基于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想不進步恐怕都很難,
隨著《白蛇傳》等一系列優秀劇目的推出,小香玉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戴著這個光環,她坐上了河南省豫劇團一團團長的位置。
緊接著,小香玉又參加了全國豫劇大賽和全國豫劇電視大獎賽。
毋庸置疑,兩次比賽冠軍都由她包攬。
機會總歸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小香玉也不例外。
很快,央視元旦、春節、元宵晚會就向其拋來了橄欖枝。
小香玉一邊安排團內事務,一邊準備演出。
百忙之際,她居然還主演了電視劇《常香玉》并榮獲“五一工程”大獎。
辛苦歸辛苦,小香玉心里卻開心無比。
興趣剛好是工作,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與事業一起到來的,還有小香玉的愛情。
1994年9月,王為念在山西黃河電視臺某檔節目中做導演和主持人。
說來也巧,小香玉剛好作為嘉賓參加了這檔節目。
或許這就是緣分吧,兩個相差6歲的人一見如故。
相處過程中,王為念對小香玉的人生經歷產生了敬佩之心。
如此才貌雙全的女孩,又有誰能不愛呢?
鼓足勇氣后,王為念向小香玉表明了心意。
而且他非常坦誠,表示自己曾有過一段婚姻并且還有一個兒子。
面對王為念的真誠,小香玉卻只回復了8個字。
“戀愛可以,結婚不行。”
乍一聽,小香玉似乎并不想和王為念有未來。
實則不然,她只是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沒有完成。
爭議不斷
1994年,小香玉拿出所有積蓄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希望藝術學校。
顧名思義,這是一所專門為窮苦孩子提供藝術學習的平臺。
所以第一批招生時,小香玉免去了所有人的學費。
為了省錢,她幾乎承擔了創學過程中的所有臟活累活。
好在,小香玉身邊一直有兩個人在陪伴并支持她。
一個是奶奶常香玉,一個是男友王為念。
為了豫劇的發展,常香玉經常坐車跑去學校幫助小香玉。
有時候是給她緩解心理壓力,有時候是給她爭取各個部門的援助。
與此同時,王為念也經常發動圈內人脈為學校籌款。
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鼓勵下,小香玉的希望藝術學校逐漸走向了正軌。
在此期間,王為念也成為了中央電視臺的知名導演。
事業雙雙有成的二位,也是時候開啟新篇章了。
2000年,王為念和小香玉愛情長跑六年后攜手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按理來說,婚后的二位應該恩愛有加。
實則不然,王為念和小香玉都太忙了。
聚少離多久了,再好的感情都會有嫌隙。
恰逢2004年,王為念和小香玉因為學生學費的事情吵了一架。
借著這根導火索,兩人索性選擇了離婚。
畢竟相愛了10年,說不難過是假的。
然而還沒等小香玉從感情中回過神來,事業上的打擊便隨之而來。
2004年5月,年過八旬的常香玉忽然委托律師發表了一則聲明。
洋洋灑灑幾百字,全都是對孫女的指控和失望之情。
原來,小香玉近些年來一直在主張豫劇創新。
但在常香玉看來,這不過是對方為了商業化和利益化找的借口罷了。
所以在聲明的最后,她明確表示收回陳百玲對“小香玉”這個藝名的繼承權和使用權。
一瞬間,小香玉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說她背信棄義,也有人說她利欲熏心。
但無論外界流言蜚語如何,小香玉似乎都充耳不聞。
她始終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堅持前行。
結尾
離婚不久,小香玉就嫁給了一個小自己3歲的富商。
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方是她的鐵桿粉絲。
有這樣一個強大后盾做支撐,小香玉的戲劇之路簡直順風順水。
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每年的春晚舞臺都會有她的身影。
2025年1月8日,小香玉受邀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進行了豫劇表演。
別看如今的她已經60歲了,唱功和身段仍然不輸當年。
如今回頭再看,小香玉和王為念離婚早已命中注定。
如果分開能讓雙方都過得更好,又何嘗不是件好事呢?
參考文獻
人民咨詢,小香玉:37年初心未改,堅持不懈推廣戲曲藝術
人民網,政協委員小香玉:發展鄉村藝術教育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