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在歐洲政客陶醉于“碳中和烏托邦”的自嗨中,一場毫無預警的電力浩劫無情降臨伊比利亞半島。4月28日,西班牙、葡萄牙全境與法國南部陷入史無前例的停電危機,瞬間從現代文明滑入“黑暗時代”,數千萬歐洲民眾被迫靠蠟燭、收音機和絕望維系日常。這不是小說,而是發生在“先進歐洲”的現實。英國《每日郵報》甚至冷嘲熱諷:“這像極了內戰時期”。可笑嗎?可悲!歐洲正為自己的激進能源迷夢付出代價。
人類文明從蒸汽走向電氣化,電力不僅是照明,更是現代社會的神經系統、生命線。而如今,歐洲為了減碳目標,“殺雞取卵”地關閉煤電、核電,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把賭注壓在了風能與太陽能這兩個“不靠譜”的能源源頭上。西班牙在過去短短三年內完成“綠色奇跡”,2025年綠能發電比重已高達67%。看似光鮮,實則浮沙筑塔。這次停電,電不是沒發出來,而是送不出去、送不穩。風停了、天太熱了、光伏效率下降、電網過載崩潰……你還以為這是氣象問題?不,這是一場人為制造的能源災難。
這場大停電不僅讓電燈熄滅,更讓整個社會陷入癲狂與恐懼。全國鐵路停擺,城市地鐵變成“黑暗迷宮”,數萬人被困車站。通訊中斷,電子支付癱瘓,超市貨架在30分鐘內被掃蕩一空,銀行提款機排出數百米長隊。急診病患因供氧設備失效命懸一線,醫院僅靠柴油發電機勉強維持呼吸機和ICU。一個電網的瞬時波動,居然摧毀了一個國家的全部生活秩序。如果說這是現代社會的脆弱性,那么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這是西方自造的災難。
問題的根本不在于風沒吹、太陽不夠曬,而在于歐洲那一套近乎宗教化的“能源信仰”已徹底脫離現實邏輯。他們為追求脫碳目標,用意識形態決策取代技術科學,急于關停穩定、可控、可調度的傳統能源,結果是在尚未建立起完善儲能與電網調度體系之前,整個社會就被推入了一場“綠色斷電實驗”。這種“先拆房子再蓋樓”的策略注定失敗,伊比利亞半島的崩塌,只是序幕。
更荒唐的是,歐盟所謂的“能源互聯互保”成了一紙空文。當葡西兩國陷入黑暗,鄰國卻束手旁觀。歐盟鼓吹的跨境電力調度機制,在實際操作中效率低下、響應遲緩。歐洲國家雖然宣稱電網互通互聯,但在緊急時刻誰也不愿“損己救人”。能源主權依舊根深蒂固,遇事各掃門前雪。這就像買了份醫療保險,但真出事時醫院不接收你,因為“不在服務范圍”。
而這一切災難的爆發點,更暴露出歐洲電網的根本性結構老化。西班牙70%的輸電線路建于上世紀70年代,早已超出運行壽命,許多關鍵線路服役超過40年。這些為火電、核電量身定制的線路,在面對高度波動性的風能光伏時,顯然力不從心。而歐盟卻寧愿花重金補貼新能源面板廠,也不愿更新電網基礎設施。所謂的“綠色發展”,到底是在補貼未來,還是在掏空今天?
這次停電就發生在西班牙宣布“首次全天依賴可再生能源供電”成功后的第十天。這意味著,所謂“綠色奇跡”僅維持了十天就土崩瓦解。可笑的是,歐洲政客們并未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急于撇清責任,強調“無跡象顯示與網絡攻擊有關”,仿佛只要不是被人“黑了”,那這場災難就能變得“可以理解”。
不能否認,綠色能源是人類未來的方向,但方向正確不代表路徑正確。西方政客將環保問題政治化、道德化,把能源安全問題簡化為“要不要環保”的偽命題,最終走上了極端政策的歧途。在綠色轉型的問題上,失衡比落后更可怕,意識形態比排放更具破壞力。當政治口號壓倒工程常識,當碳中和成為不容質疑的“絕對信仰”,社會便注定陷入“斷電與動蕩”的輪回。
今天的西班牙,是明天的歐洲。這不僅是一場電力危機,更是一場集體盲從的崩塌。如果不反思“綠色神話”的副作用,不糾偏激進脫碳路線,類似的停電災難只會在不同國家、不同場景不斷上演,而遭殃的,永遠是無辜的民眾。
電力亂,社會崩;能源荒,文明斷。這場大停電,用最黑暗的方式點亮了歐洲能源政策的盲點,也為全球敲響了一記清醒的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