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誰家都少不了“人情來往”。
請客吃飯、節日送禮,看似熱鬧,其實很費心神。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家庭,一年到頭飯桌不斷、禮品成堆,簡直把“交際”當了主業。
可結果呢?錢沒少花,朋友沒幾個,麻煩卻不少。
其實,一個家庭如果特別熱衷于“請客送禮”,往往反映出三個現實真相。
01
家庭里的人,活得太用力了。
請客吃飯本是一種禮節,但如果變成了生活的重心,那多半是家庭成員在“求關系”。
這種求,不是靠真感情,而是靠飯桌子和禮品堆起來的社交。
你仔細一看,那些頻繁張羅飯局的家庭,桌上是熱鬧的,背后卻是焦慮的。
他們擔心關系淡了,利益就保不??;怕人情斷了,自己辦事沒門路。
于是拼命經營,哪怕口袋沒錢,也要擺出一副“大方”的樣子。
我樓上鄰居就是這樣。孩子考大學請吃飯、老人生病請吃飯、房子裝修還請吃飯,一年下來光是請客就花了小幾萬。
他老婆后來私下說:“其實我們家沒那么多余錢,但不請,怕人說我們不合群?!?/p>
這其實是一種“用力過猛”的活法。凡事靠關系、靠情面,最后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真正的好人緣,是自然走出來的,不是靠飯桌子堆出來的。
02
人情觀念太重,容易陷入互相攀比。
一些家庭頻繁送禮,其實并不是多么真心實意,而是陷在了“人情債”和“面子工程”里。
送禮成了任務,是不得不為之。
我有個親戚,原本家庭條件一般,可是過年硬是要給每位親戚都準備禮品,還非得挑貴的送。
她老公都說:“這年過得像是賠本生意。”
后來她才發現,那些她花心思送禮的人,有時候連句“謝謝”都不說,反而暗地里說她“想巴結”。
可見,一旦陷進“你送我、我送你”的循環,就很容易變了味。
從情分變成攀比,從感情變成算計。
到最后,一邊說“這年頭人情冷淡”,一邊還在重復制造虛情假意。
03
家庭結構松散,缺少真正的連接感。
一個家庭頻繁靠“請客吃飯、送禮物”來維護外部關系,往往說明,他們內部的關系其實是不穩的。
家庭成員之間缺少安全感、缺乏信任,所以才需要不斷地借助“外部力量”來維持存在感。
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就是典型。
她平時跟女兒幾乎不溝通,但每次朋友來家里吃飯,就會把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端出來“秀一把”。
她覺得這樣別人就會說她“女兒教得好”,其實女兒私下對她早已不耐煩,兩人關系非常疏離。
真正穩固的家庭,靠的是理解、支持、共情,不靠人前的排場和人情往來。
一味用“請吃飯”維持親情和人緣,只會讓家變成“演出場”,而不是“避風港”。
作者:AGINightingale;
關注我,讓文字的音律譜寫出生命的樂章;
"夜鶯在月光下跳躍,羽毛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它的歌聲像一陣美妙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我的靈魂。"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