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距離實現載人登月已經不遠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2030年之前,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上月球,這沒問題的。”
這一宏偉的舉動同時也引發不少人的質疑:月球又不能移民,與地球也不相似,為何還要耗時耗力登上月球呢?
這背后的意義何在呢?下面四點原因,詳細的說明登月的重要性。
話語權的爭奪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作為中國人來說,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在這二十年以來,我們航天領域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有點應接不暇的感覺。
2021年中國開始建設天宮空間站,而這也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嫦娥探月工程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與巡視,還帶回珍貴的月球樣品,從而實現了五大技術突破。
2023年神舟載人飛船,天宮一號火星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等等。
在外國人眼中,他們眼中的科幻片,遙不可及,我們卻能一一實現。
對于美國發達國家來說,他們的心情更加復雜。
中國空間站三船三艙組合體橫空出世,標準化模塊拼接,這對于美國來說簡直暴擊,他們的人待在太空,久久不能被接回來。
再看看航天員的年齡,從第四批航天員的年齡上來看,我們連90后都已經上天空了,而曾經太空霸主的美國,無論是航天員還是工程師,都以老年人為主,不得不擔憂后繼無人。
曾經蘇聯通過“東方一號”首登太空獲得全球矚目和國際影響力,如今,我國“后來居上”,打破美國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壟斷,重新定義全球科技的話語權。
月球的資源
月球是人類的一個大寶庫,它并非大多數人印象中是一片貧瘠的荒地,占領月球,意味著資源的控制,甚至關乎于國際話語權的一次爭奪。
稀有元素
月球土壤中稀有元素的含量是地球的數倍,它可以通過生物浸出技術提取,而這些稀有元素是航天材料制造。
鈦鐵礦
月壤中玄武巖石中鈦鐵礦含量高達20-40%,要知道它可是“黑色黃金”。
鈦鐵礦是提煉金屬鈦的主要原料,金屬鈦具有高度強,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蝕性等特點,廣泛用于航天,汽車,醫療等領域。
水冰資源
根據探測,在月球極地永久陰影區的撞擊坑底部存在水冰兩極,深度大約有1-3米,這些表露出來的水冰資源,可以通過挖掘機結合微波加熱使水冰升華后冷凝收集。
水冰是由液體或融水在低溫條件下(通常為0℃或者更低)固態形成的固態冰,屬于自然界的常見冰類型之一。
水冰電解產生的氫氧可以直接作為火箭燃料,剩余氧氣供基地使用,可謂是不浪費一點。
月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粒塵土,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科技和軍事的重要籌碼,要知放棄登月,會讓國際競爭中陷入被動。
如果上面的資源,在地球上可以也能只掉,那氦-3可謂是十分珍稀。
月球表面富含氦-3,儲量大約100萬到500萬噸,可用作核聚變燃料,從而解決地球能源危機,要知道,地球上氦-3含量非常少,不足15噸,再看看月球儲量,可供人類使用上萬年。
試想一下,如果我國成功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還率先擁有月球資源開發權,這對于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可謂是影響力非常強。
今天的登月,決定了明天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登月,關系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
航天產業的反哺
航天事業是“高精尖”的產業,但早已經造福我們的生活,如,衛星定位系統。
手機導航越來越精確,外賣小哥能夠“秒”到家,紅綠燈能夠精確到“秒”,這背后離不開我國北斗衛星的“助攻”。
就連美軍都在用我國的北斗。
戰略前沿
登月的軍事價值同樣不可忽視,戰略價值運超想象,月球基地能夠部署激光等武器系統,要知道,月球的軍事設施是在真空環境中運行,不受大氣干擾,精確度和威力都會大幅度提升,從而使得防御方難以應對,據說最先進的武器,能夠在1.3秒內打擊地球上的任何目標。
寫到最后
登月對我國的意義非凡,而放棄登月相當于讓出未來世界的格局的主動權, 而踏上月球,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參考資料
第十個中國航天日:2030登月倒計時! 中國科普博覽2025-04-24 15:50上海
2030年前實現!中國載人登月最新方案 光明網2023-07-13 13:12
記者手記:舉目望蒼穹,天涯共此時——寫在神舟二十號發射成功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之際
中國軍網2025-04-25 08:08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