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表面七成以上都被海水裹得嚴嚴實實,其實人類,腳踩著不到三成的陸地,反倒對頭頂那片遙不可及的宇宙更上心。
按說這廣袤無垠的海洋,本該是科學(xué)家們最喜歡探索的地方,畢竟離得近,可為何更愛琢磨外太空呢?
說到底,不是科學(xué)家們偏心,實在是要探索深海,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深海對咱人類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寶藏。
海底可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個熱熱鬧鬧的“海底大世界”。
小到肉眼都難看見的浮游生物,大到能裝下一艘船的鯨魚,還有螃蟹、章魚這些海底常見的生物,以及尋常餐桌上常見的海鮮,它們在這兒組成了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食物鏈。
這鏈條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不僅讓海洋生態(tài)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還間接影響著陸地生態(tài)。
除了這些鮮活的生物,深海的寶貴東西那可真是太多了。
石油、天然氣、稀有金屬、結(jié)核礦……這些可都是現(xiàn)代工業(yè)之根。之前就有科學(xué)家都說過,等哪天地球上的資源不夠用了,深海說不定就是人類的“大救星”。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類對深海的熟悉程度,還比不上對火星表面了解得多。
為什么呢?還不是因為探索深海太難了,一旦開始探索,各種 “攔路虎”就出現(xiàn)了。
首先這深海里的“伸手不見五指”。太陽光到了海里,就像被黑洞吸進去似的,最多只能穿透 200 米。
過了這 200 米,海洋就徹底成了“黑燈瞎火”的世界,伸手不見五指,方向都找不著,更別說找生物、看地形了。
雖說現(xiàn)在科技不斷進步,有了聲吶、潛水器、深海探測器這些神助手,能讓我們稍微看清點深海的樣子,但這一點點的視野在浩瀚的深海面前,就如同在黑夜里點根火柴,可見探索的很有限。
而且,在這么黑的環(huán)境里生活的深海生物,可以說得上是個個都身懷絕技,自帶冷光照明、身體透明、還能扛住超高壓力,真的是奇奇怪怪,光是看一眼,就能讓人心里直發(fā)毛。
還有,這深海如同“高壓鍋”。
太空里氣壓接近于零,可深海里的壓力卻反過來,能把人壓扁。
每往下潛 10 米,水壓就增加 1 個大氣壓。要是到了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那可是 11000 米,相當(dāng)于 1100 個大氣壓壓在身上。
什么概念?就好比 50 架波音 747 飛機疊在一起壓在你身上,人的身體在這種壓力下,瞬間就得被壓成“肉餅”,或者說連肉餅都找不到了。
就算是訓(xùn)練有素的潛水員,帶著水肺最多也就只能下潛 300 多米。
再往下,就只能靠潛水器了。
但是潛水器是很難制作的,要扛得住高壓、耐得住海水腐蝕,還得能在深海里長時間工作,看完這些就知道這屬于又費錢又考驗技術(shù)的事兒。
好在 2020 年,國內(nèi)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到 10909 米,這可是人類深潛史上的一個大突破,也說明科學(xué)家們可沒放棄探索深海,但是這個工作依然不好展開。
我們平時看到的海水都是藍瑩瑩、清亮亮的很美觀,但其實是個“腐蝕小能手”。
海水里鹽分、礦物質(zhì)、溶解氣體、生物分泌物樣樣齊全,對金屬的腐蝕能力非常強。普通的鋼鐵設(shè)備扔到海里,沒多久就得銹得不成樣子。
因此,造深海探測器的時候,只能用那些非常昂貴的防腐合金或者高分子復(fù)合材料,不然的話,一臺造價上千萬的潛水器下潛一次上來,就用不了了,這成本實在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深海的水溫也是一個大難題。
一般來說,深海水溫不算太離譜,大概在 0℃左右,不會把人凍成冰棍。
但在一些特殊地方,比如“熱液噴口”附近,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熱液噴口就像地球內(nèi)部能量的“出氣口”,海水順著地殼裂縫鉆到地底,被巖漿加熱后又噴出來,溫度能高達 350℃,而且因為壓力太大,水都不會立刻沸騰。
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這些熱液噴口周圍全是奇奇怪怪的生命,用我們現(xiàn)有對生物學(xué)的了解完全解釋不過來,它們不靠陽光,就靠硫化物活著,可見生命力比陸地生物頑強。
有的說法認為,這種環(huán)境可能和地球早期生命誕生的時候差不多,說不定還能幫咱們找到外星生命呢。
可問題是,要在這么燙的海水里干活,潛水器得既扛壓又耐高溫,一點毛病都不能出,畢竟得保障科學(xué)家的安全啊。
還有,這深海的“缺氧難題”也讓人頭疼。
深海里陽光照不進去,植物沒法進行光合作用,氧氣少得可憐,有些地方甚至成了“低氧帶”或者“死區(qū)”。
對人類和探測設(shè)備來說,這簡直就是“死亡地帶”。
按理說科學(xué)家可以帶著氧氣躲在密閉艙室里,但那也只能撐一小會兒。成本又高,風(fēng)險又大,根本沒法長時間系統(tǒng)地探索。
人類文明都發(fā)展好幾千年了,可對地球的開發(fā)大多還是在陸地上。
直到近現(xiàn)代,航天技術(shù)突飛猛進,人類才有機會“仰望星空”。
但和宇宙比起來,海洋,特別是深海,還是探索得最少、了解得最淺的地方。
深海里資源多、生命豐富,是維護地球生態(tài)平衡的關(guān)鍵。可要想真正揭開深海的神秘面紗,還需要跨過技術(shù)、資金、材料、心理還有生理這些一道道坎兒。
陸地、海洋、宇宙,不管哪個領(lǐng)域,對人類來說,都是充滿未知的廣闊天地。在這三個里面,深海其實就像離我們?nèi)祟愖罱摹巴庑鞘澜纭保鼘崒嵲谠诰驮谀_下,卻又藏著太多秘密,也很難去探索。
雖說目前人類面對深海,還有點迷茫,但探索的腳步可從來沒停過。
從一開始只能下潛幾米,到現(xiàn)在“奮斗者”號能深入萬米深淵,也在一步一步地攻克難關(guān)。
說不定哪天,我們旅游的時候,不僅能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還能在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拍游客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