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4日,青年節。
屬于夏天的五月,
和蓬勃的青春是那么相襯。
青春是什么?
也許對現在的我們來說,
它代表著稚嫩,迷茫,充滿未知的人生。
但在一百多年前的中華大地上,
有那么一群青年人,
他們用獨屬于青春的熱血與活力,
蕩開重重阻礙,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向全世界宣告:
無奮斗,不青春!
正如1915年《新青年》發刊詞中所說: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
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毛澤東
世界是屬于年輕人的
1910年秋天,
17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韶山,
只身一人前往五十里外的東山小學堂求學。
臨行之前,
他寫了一首《七絕·改詩贈父親》,
放在父親的賬簿中。
他對父親說:
“我立志走出這片土地,
到更廣闊的世界中去闖蕩。
倘若沒有闖出一番事業,
我便不回來見您。
人間到處都是巍巍青山,
哪里不能掩埋我的錚錚鐵骨?”
在青年人的眼中,
世界很大,
一雙眼是看不夠的;
世界也很小,
只要有一顆心,一雙腳,
就能走到心中的遠方。
1913年春天,
20歲的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
在那里,
他心中那個偉大的理想,漸漸萌芽破土。
在閱讀完印著賣國條約的《明恥篇》后,
他提筆寫下了四句誓言:
五月七日,民國奇恥;
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雪恥救亡,就當時的局勢來看,
很難很難。
但是他做到了,他們做到了。
所謂青春意氣,
不過就是敢想敢干,
無畏失敗,無謂犧牲。
多年后,他站在橘子洲頭,
寫下的《沁園春·長沙》,
便是對那段時光,那些青春熱血,
最好的注解。
周恩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914年10月,
16歲的周恩來,正來南開學校求學。
戰火紛飛的年代,
學校從來不是象牙塔。
無數學子從書本中抬起頭來,
他們在思考:
如何將腦海中的知識,
變成刺向敵人的利刃。
周恩來,
便是其中一個。
在《春日偶成·其一》中,他這樣寫道:
“放眼望去,原本春意盎然的郊外,
竟也彌漫著戰火的硝煙。
祖國的大好河山,正在被反動勢力摧毀。
但我卻在其中,看到了希望的火把,
千千萬自由的人民啊,
他們就要奮起戰斗,
為美好的未來灑下熱血。”
他是溫潤如玉的少年君子,
讀過很多書,明白很多道理,
笑起來如同春風一般暖人。
但他同樣也是堅韌的,勇敢的,
敢于一頭扎進迷霧中,為理想而奮斗。
在年輕的周恩來身上,
既有博學的沉穩,也有青春的朝氣。
在課堂上,老師曾問:
讀書是為了什么?
有人回答是為了幫父親記賬,
有人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
只有他說: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時至今日,
這句話依然激勵、感動著無數人。
那只有一次青春啊,
在他身上迸發出了最耀眼的光彩。
魯迅
從來如此,便對么?
1903年前后,二十出頭的魯迅正在日本留學。
那是他人生面臨的第一個重大轉折點。
與許許多多富有理想的青年人一樣,
魯迅也懷有救世濟人的心愿。
一開始,他專心研習醫理,
希望能夠做救死扶傷的醫生。
但在留學期間的一次期末大考中,
他拿到了好成績,
但外國同學卻誣陷他作弊。
那時的魯迅忽然意識到,
他們其實并不是針對他個人,
而是刻板地認為,
中國人不可能有這么“聰明”的腦子。
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
是得不到尊重的。
相比起肉體,他更應該拯救的,
是同胞的靈魂。
當時的中華兒女,
要自由,要發展,要進步。
手術刀是做不到的。
自那時起,他便毅然決然地走上文學之路,
以筆為矛,劃破陰霾的天空,
發出吶喊:
“我以我血薦軒轅!”
一支筆,真的能挽救一個民族于危難嗎?
也許并不能,
但無數支筆,無數個堅定的信仰,
可以織出一張巨大的網,
打撈起即將溺斃的希望。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段話,
每讀一次,
都讓我感到身體中的血液又沸騰了一次,
詩詞君想把它,
送給所有青年人:
青年節
青春不是一段年齡
沒有人永遠青春,
但永遠有人正在青春。
青春不是一段年齡,
而是一種心態。
不甘平庸,銳意進取,
相信一切美好,
并愿意為之努力,
就是青春的通行證。
在和平年代,
我們不再受戰火摧殘,
青春不再是血色的,
但它的內核卻始終是一樣的。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便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
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夏天的號角已經吹響,
去愛吧,去奔跑吧,
去為你心中的理想全力以赴吧!
唯愿所有人:
不負青春,不負熱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