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星海艦長
2月28日,澤連斯基飛赴美國,將在白宮和特朗普簽下那份《關于設立烏克蘭重建投資基金的規則和條件的協議》,也就是所謂的美烏礦產協議。
協議不長,卻字字千鈞。
自此,網上那個“土地歸俄羅斯,資源歸美國,安全歸歐洲,榮耀歸烏克蘭”的段子,已經不再是段子。
那么,在全世界都在關注俄烏停戰的時候,美國為什么突然要和烏克蘭簽這份協議?協議里到底寫了什么?
壹
說起這份美烏礦產協議,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它的背景。
2月26日,白宮舉行總統新任期首次內閣會議,整個“特朗普班子”集體現身接受記者詢問。在被問及俄烏礦產協議時,特朗普回答說:
“我們已經達成了一項協議,我們將拿回我們的錢,并且未來會獲得更多錢,我認為這是合適的。”
我們都知道,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的確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援助。按照中國人的理解,你援助就是給人家了嘛,什么叫“我們將拿回我們的錢”呢?給出去的東西,怎么往回要呢?
其實吧,特朗普這么說,還真是有根據的。
美國援助烏克蘭的資金和物資,其實大部分都是通過《租借法案》的條款提供給烏克蘭的。
熟悉二戰史的都聽過《租借法案》,該法案明確“美國總統可以向任何政府出售、轉讓、交換、租賃、出借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任何國防物品。”簡單來說就是,只要總統認為有必要,他想給什么軍火就給什么軍火,國會不會再單獨審議。
當時為了說服國會通過這個法案,羅斯福還打了一個比喻:假設鄰居失火,我只能把澆園的水管子借給他去滅火,而不應讓他事先付錢買這條水管子,待火滅后鄰居原物送還即可。
可以說,反法西斯陣營就是靠著美國租借的海量戰斗機、坦克、軍艦、機槍和步槍,最終才堆死了軸心國。
那么既然是“租借”,那仗打完了,理論上這些軍火物資是要還的!
可是問題在于,你借個水管子滅火,滅了火水管子還在。可是戰場上炮火無眼,飛機會墜毀、坦克會被炸掉,這些租借來的軍火在戰場上都消耗掉了,還怎么還呢?
只能各自去找美國商量,反正不還是不行的。
比如英國用的是一些殖民地島嶼和部分英制武器償還。法國是用“電影上映配額”來償還。中國用給美軍修B29轟炸機機場和駐華美軍的飲食供應償還。至于蘇聯嘛,前期用礦產、工業設備還了一部分,冷戰開始后一直賴著賬,直到2006年俄羅斯才把這筆賬還完。
所以,拿援助一時爽,還債的時候那真是火葬場啊!
這次烏克蘭的情況也差不多,2022 年 5 月 9 日,拜登重啟租借法案,開始大量向烏克蘭提供軍火。現在戰爭接近尾聲了,特朗普向烏克蘭討回援助,看起來合情合理。
但是呢?特朗普這人要賬要得太狠了。
特朗普不知道找誰算的賬,聲稱美國給了烏克蘭3500億美元,達到歐洲的3倍。再加上美國給烏克蘭在國際上的支持,也要折價,所以要讓烏克蘭還5000億美元!
如果5000億美元沒錢還,那就用烏克蘭的礦產還債!
烏克蘭礦產資源豐富,有20000余處礦藏,包含了鈦、鋰、鈹、錳、鎵、鈾、鋯、石墨、磷灰石、螢石和鎳等主要資源。其中金屬鈦儲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錳和鋰總儲量占全球10%。
還有稀土,烏克蘭擁有大量已探明稀土儲量,這在中國對稀土進行出口管制后,對美國的誘惑非常大。
據估算,烏克蘭擁有的地下礦藏儲量價值超過15萬億美元,在特朗普看來,只要烏克蘭從中拿出5000億,就能還掉美國的債務。
這就是美國要求烏克蘭簽署美烏礦產協議的由來。
但是呢?烏克蘭不這么看。
第一,我烏克蘭是替誰打仗呢?替你美國啊!我死了這么多人,丟了這么多領土,最后還要我還錢?老子憑本事要來的錢,憑什么要還?
我就算是一條咬人的狗,啃個骨頭也要自己花錢買嗎?
所以,在去美國之前,澤連斯基說得非常硬氣,說不會在與美國的協議中承認任何債務,即使是10美分。
澤連斯基的態度是,如果美國要錢,可以以合作的方式給,但不能是以“還債”的形式,無論怎么樣,也不能把“債務”坐實!
第二,特朗普你要的太多了!
你特朗普上下嘴唇一碰就是5000億美元!來來來咱們一筆一筆算筆賬,從前到后你美國給我的援助,僅僅價值1190億美元!哪來的5000億美元?
而且俺們發現,你給俺們援助的軍火中,很多陳舊物資根本不值這么多錢!本來你說是平賬的,俺也就認了。可現在怎么能讓俺們按照溢價后的價錢來償還?
你給了1000億,讓我還5000億,這是援助嗎?這是高利貸啊!黃世仁都沒你黑啊!
現在烏克蘭經濟崩潰,勞動力匱乏,工業稀碎,連公務員都全靠援助發工資,讓我還5000億,那不是要人命嗎?
所以,對特朗普提出的第一版要還5000億的協議,烏克蘭方面是堅決不接受。
然后特朗普又提出,那你5000億不想還,就成立個基金,美國拿走烏克蘭從資源開采中獲得的經常性收入的一半,以及“向第三方頒發的所有新許可證”財務價值的一半,用于未來資源貨幣化,美國得到“100%經濟利益”,這樣總可以吧?
烏克蘭說可以考慮,但需要美國在協議中寫明對烏克蘭的安全保護條款。
結果特朗普不傻,也堅決不接受。
所以我們看到最近特朗普、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俄烏特使凱洛格等輪番登場,又是推動跳過烏克蘭與俄羅斯直接談判,又是說澤連斯基是“獨裁者”“玩弄”美國,又是威脅禁止烏方繼續使用“星鏈”等等,其實都是在向烏克蘭施壓。
而烏克蘭則找了波蘭總統杜達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出面,親自到美國去游說特朗普。
政治嘛,就是相互妥協。經過了接近一個月的拉扯,美烏終于就礦產協議達成了一致。
新的框架協議算上前言部分一共12條,其中最核心的是三條:
- 大前提,鑒于美國人民希望與烏克蘭一道投資于一個自由、主權和安全的烏克蘭,鑒于美國和烏克蘭希望烏克蘭實現持久和平,美國和烏克蘭簽訂本協議。
第二,建立一個重建投資基金,由烏克蘭政府和美國政府的代表共同管理。除了已經屬于烏克蘭政府預算收入的資產外,烏克蘭石油、天然氣、礦產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或運輸相關基礎設施收入的一半注入此基金,由美烏共同管理。
第三,美國將最大程度地擁有該基金產生的經濟利益,將部分收入用于對烏克蘭的再投資,以確保為烏克蘭重建提供充足的資本供應。
我們來把這個協議解釋一下。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和烏克蘭一起建立一個重建基金,烏克蘭將新開采礦產的一半納入基金,由美國“貨幣化”,烏克蘭重建的錢都從基金中來。這個基金,美國享有最高的股權和金融權益。
因為現在這個協議是框架性的,具體協議還要繼續拉扯,所以細節方面還不得而知。不過從現在的表述上看,美國還是做了一定讓步的。
比如,5000億美元的事情不提了,基金沒說是多少錢,也沒有明確美國那1000億的援助到底算是“贈與”還是“租借”。
比如,基金由美國得到“100%經濟利益”的事也不提了,改為“最大程度享有經濟利益”。
比如,不是所有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的一半都投入基金,現在已經開發資源還是烏克蘭的,只有新開發資源的一半投入基金。
再比如,協議雖然沒提給烏克蘭安全保證,但提了“支持烏克蘭實現持久和平”。
而對于烏克蘭呢?烏克蘭議會倒是很快批準了這個協議,說明烏克蘭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烏克蘭戰后重建需至少3000億美元,而美方通過基金提供“長期財政承諾”,起碼可以保證烏克蘭的財政不會因為重建而崩潰了。
其次,保住了現有資源,只是把新開采資源讓出去了,這相當于拿未來的錢(能不能有還不一定呢)還了現在的債。
你猜為啥這些礦產資源以前不開采?拜登在的時候也不開采?因為開采需要投入啊!你要開礦,要先搞基建打通運輸吧?要買設備吧?要建冶煉工廠吧?總之要先投資才會有收益,烏克蘭人可沒錢投,現在借美國人的手把未來的資源開發出來,還能為重建籌得資金,倒是也能接受。
第三,雖然美國沒有給安全承諾,但這個基金本身就是安全承諾,相當于用經濟紐帶牢牢把美國拴住了,美國如果不愿意讓自己的經濟利益受損,就必須保護烏克蘭。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份協議雖然屈辱,但已經是澤連斯基能爭取來的最好結果了。
貳
以特朗普死要錢的性格,現在趁著烏克蘭山窮水盡敲詐一些礦產,倒是不奇怪。
但沒想到的是,歐洲竟然也加入了進來。
2月24日,歐盟委員會分管產業戰略的執行副主席塞茹爾內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4日一同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向烏政府遞交了一份礦產合作的“互惠”協議。
塞茹爾內對烏克蘭媒體表示,歐洲需要的30種關鍵礦產中,烏克蘭可提供21種,但歐洲永遠不會要求烏方達成任何不具有互惠性質的礦產協議。
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也表示,歐盟國家不會以提供援助為要挾,要求烏克蘭提供任何礦產資源。
這是點誰呢?肯定是點美國啊!
歐盟的意思是,美國的協議太坑了,你跟美國簽,還不如和我簽!
對此,烏克蘭的態度也很曖昧,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說,烏克蘭重建為歐洲企業提供了巨大投資空間,烏克蘭將向歐洲提供切實的“戰略優勢”資源,包括鋰、鈦、鈾、天然氣等。
顯然,烏克蘭也在左右逢源,向美國打歐洲牌。
那么為啥歐洲現在出面了?原因很簡單,再不過來分一杯羹,就吃不著了!
別忘了,美國為援助烏克蘭給了1000億美元,歐洲也沒少給啊!零零碎碎加起來,也差不多有1000億美元!
美國現在通過烏克蘭礦產收回援助成本,那歐洲靠什么收回?
前期在拜登的運作下,烏克蘭政府已經和美國貝萊德公司簽署了成立“烏克蘭發展基金”的協議。該基金將負責管理烏克蘭幾乎所有經濟產業,包括農業投資,基建,電網等多個領域,甚至是烏克蘭內部的所有國企全部接手。
現在,美國又把烏克蘭的礦產搞走了,那烏克蘭還剩了啥?
總不能在歐洲打一場仗,美國撈得盆滿缽滿,歐洲血本無歸吧?
所以,必須搶在美國之前,到烏克蘭這個餐桌上分一杯羹。
歐洲想要什么呢?
一是稀土,二是鋰。
歐洲要發展電動車行業,離不開稀土,也離不開鋰,但這兩種礦產,歐洲都很少。
去年6月12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高達38.1%的額外關稅后,6月29日,中國發布《稀土管理條例》,明確國家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性開采,算是卡了歐盟的脖子。
所以歐盟如果想新能源產業自主,就必須搞定稀土和鋰的供應,而眼前最好的目的地,就是烏克蘭。
在烏克蘭北部日托米爾地區,有一座稀土礦,規模不大,但夠歐洲用了。
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有一座舍甫琴科鋰礦,其遠景儲量為570萬噸,地質儲量為超800萬噸,是歐洲最大鋰礦,足以滿足歐盟2050年前的所有需求。
一年前,烏克蘭將舍甫琴科鋰礦床的開采權賣給了歐洲鋰有限公司,結果還沒等歐盟開采呢,今年年初,舍甫琴科被俄軍占領了!
以俄羅斯的作風,吃到嘴里的,就不會再吐出來了。如果北邊的日托米爾稀土礦再被美烏重建基金控制,歐洲還能得到什么?
以前拜登還在的時候,起碼還講點吃相,自己吃肉,還能給歐盟喝口湯。
現在呢?歐盟不僅是能不能喝湯的問題了,是能不能參與這場分贓游戲的問題了!
所以,歐盟這才急吼吼地拋出歐洲版的礦產協議,琢磨著,沒準烏克蘭覺得,簽一份也是簽,簽兩份也是簽呢?
你以為塞茹爾內那句“永不要求烏方達成任何不具有互惠性質的礦產協議”,真的是為烏克蘭著想嗎?其實本質上還是利用烏克蘭現在的糾結心態,看看能撈到什么好處罷了。
難道講禮貌的強盜,就不是強盜了嗎?
叁
在這場狗咬狗的游戲中,俄羅斯的態度,最有意思。
就在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三周年的時候,普京突然表示,俄羅斯愿與美國合作開發稀土礦藏,涉及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
前腳還打生打死,后腳就勾肩搭背一起開礦了?
顯然,普京這話不是隨便說說的。
道理很簡單,你的美烏礦產協議,理論上是包括東烏四州的,但問題在于這四州現在是俄羅斯占領,烏克蘭是沒有履約能力的。
那么美國想履約咋辦,只能找俄羅斯談。俄羅斯也很爽快,歡迎俄美一起開發稀土。
為啥俄羅斯這么爽快?
因為稀土礦這玩意,開采不是問題,但提煉是大問題,基礎設施、技術研發、開采成本,一個都不能少,光靠俄羅斯,這些礦開采出來都猴年馬月了(俄羅斯其實也并不缺稀土礦)。
現在如果能用美國資金把原本不屬于自己的礦開采出來,那不就相當于空手套白狼了?代價巨大的俄烏戰爭,起碼能回點本。
更關鍵的是,一旦俄美聯合開發稀土,從美國在開發協議上簽字那一刻起,不就相當于美國承認了這是俄羅斯領土了么?
這樣一來,在未來停戰談判關于東烏四州地位中,俄羅斯就可以占據絕對優勢,這四州板上釘釘就是俄羅斯的。
所以,俄羅斯倒是未必看得上東烏四州的那點礦,但利用東烏的礦來分化美歐、換取美國的讓步和支持,倒是很樂意做的。
可是美俄歐在烏克蘭土地上討論烏克蘭的礦產怎么開發,又置烏克蘭于何地呢?
當年大清眼睜睜看著俄日在中國東北廝殺,現在烏克蘭眼睜睜看著美俄歐瓜分自己的資源,這就是弱國的宿命。
這場“大國礦產爭奪”,恰似19世紀列強瓜分非洲的重現,唯一區別是,當年列強用的是槍炮,而現在列強們更擅長用“協議”來作為分割蛋糕的利刃。
原來,100多年過去了,強盜的基因,始終流淌在西方地緣博弈的血脈中。
當美國軍援化作債務鎖鏈,歐盟援助資金變身資源期權,烏克蘭人終于發現:
所謂“盟友”,不過是換了名號的征稅官;
所謂“和平”,實為瓜分者的慶功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