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4月28日至5月4日,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暨現場體驗區在福建福州舉行。其間,中國科學院區域可持續發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經濟地理與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姣娥發布了《中國低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5)》(下稱《報告》)。根據《報告》,國內低空經濟發展勢頭迅猛、未來潛力巨大。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低空經濟規模超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
《報告》顯示,從創新效力、產業實力、場景活力、發展潛力和保障能力5個維度來看,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四川省低空經濟發展具有較高水平,位于第一梯隊。
其中,北京市低空經濟發展指數排第4位,創新效力突出、保障能力較強。北京市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礎,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一批高水平低空經濟創新平臺以及眾多國家級人才資源,科研實力強大,創新效力位列全國首位。在低空經濟產業領域,北京市集聚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涵蓋了無人機整機制造到低空智聯網等產業鏈核心環節。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在從政策引導下的試點探索向規模化、差異化、協同化的區域發展新階段邁進。《報告》分析稱,未來,通過差異化定位、基礎設施互聯、場景深度融合、跨區生態共建和安全保障構筑,低空經濟有望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天空紅利”從概念走向普惠,實現區域共贏。
據悉,上述《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民用航空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中國聯通共同發布。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飛行邦;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